【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件(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件(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581
589
618
627
741
755
713
763
649
907
重大事件
在位皇帝
玄奘西行;
文成公主入藏
鉴真东渡
唐高祖
武则天
一、隋唐兴衰——理进程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唐玄宗
统一全国
建立隋朝





建立唐朝
唐朝灭亡
学习任务一:根据导引35-37页,梳理隋唐时期的重要事件并完成填空(事件--皇帝---朝代)。(自主思考)
金城公主入藏
604
823
唐蕃会盟碑
605
隋炀帝即位
606
确立科举制
公元
李世民即位
安史之乱
朝代
隋朝
唐朝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
五代
十国
学习任务二:
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论证“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二、隋唐气象——析特点
分组合作讨论任务单上的问题。(5分钟)
二、隋唐气象——析特点
材料一: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长安:国际性的大都市
筒车
曲辕犁
越窑青瓷
1.根据图片,归纳隋唐时期经济领域的表现并概括特点。
经济繁荣
(一)经济
隋朝粮仓含嘉仓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①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粮食储备多
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
④手工业繁荣,陶瓷器生产发展到高水平
⑤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会
(二)制度
二、隋唐气象——析特点
隋创立,唐完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草拟诏令)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材料二: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反映的制度名称和产生的影响。并综合两则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制度领域的特点。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1)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2)分割相权,利于加强皇权。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促进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
制度创新完善
从汉族地区来的……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了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摘编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材料四:
3.图1反映了唐朝民族交往的哪一史实,这基于当时怎样的民族政策?还有哪些史实可以佐证?根据材料五分析图1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影响并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关系领域的特点。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民族交往交融
(三)民族关系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图1:阎立本《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首领松藏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此碑至今立在拉萨大昭寺前)
图2:唐蕃会盟碑
文成公主入藏
开明的民族政策
材料五:
4.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及影响有什么不同?根据材料六、七分析隋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中外交往呈现出这样特点的原因。
(四)对外交流
材料六
材料七
695年,武则天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部分外国使者还授予与唐朝官职。
7世纪中叶,新罗开始派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留学生最多时达216人;自630年起,日本频繁遣使来华,并仿照唐朝典章制度完成本国政治改革。
——整理自袁行需、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3卷》
(▲该钱币系仿唐朝
开元通宝而铸)
主要事件 玄奘西行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目的
影响
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
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往天竺取经(口述《大唐西域记》)
石碑“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矗立于洛阳市应天门南广场
(1)开放的对外政策,政府鼓励外国使者来华。
(2)水陆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3)隋唐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双向交流;
中外交流频繁;
水陆并举
(五)社会风气
唐朝戴维帽女子骑马雕塑
5.图片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有什么特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开放的社会风气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
(注:帷帽原为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出门时用以防风的一种装束,传至中原后成为贵族妇女出游时的时尚性装束。)
唐朝妇女蹴鞠图
唐朝妇女弈棋图
材料八:
诗歌 杨广 隋炀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5首,他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风貌,展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白 盛唐诗人,其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 唐朝诗人,其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誉为“诗史”,他本人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 唐朝诗人,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 绘画 书法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
绘画 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
6.表格反映了隋唐怎样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六)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繁荣
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社会开放、科举制度的完善……
材料九
经济繁荣发展
民族交往交融
中外交流频繁
社会风气开放
文学艺术繁荣
繁荣、
隋唐的时代特征?
制度创新完善
开放
学习任务二:
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论证“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二、隋唐气象——析特点
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社会风气、文学艺术
三、治国智慧——悟启示
581年
618年
627年
741年
713年
649年
907年
隋朝
唐朝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开皇之治
604年
观察年代尺,说说你的发现?


1.对比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并谈谈你得到的治国启示。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政治制度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二世而亡(15年)
二世而亡(37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朝),再次实现统一。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修长城
开凿大运河
暴政
暴政
“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民为本,制度革新……
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讨论)
存在时间短
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修建了宏大的工程
亡于暴政
2.对比唐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探究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及治国启示。

人物 治国措施 盛世局面
1.政治: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知人善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怀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减少决策失误;减省刑罚。 2.经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3.文教: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政治:打击敌对官僚贵族,任用贤能(狄仁杰)。 2.经济:重视生产,继续推行轻徭薄赋。 3.文教:创立殿试与武举。
1.政治:选贤任能(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经济:发展经济,抑制土地兼并,改革税制。 3.文教:大兴文治,编修经籍。



唐玄宗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2.对比唐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探究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及治国启示?
①统治者勤于政事,善用人才;
②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③改革完善制度;
④重视教育;
以民为本
面对当今世界的变化,中国如何继续保持“繁荣与开放”?
青少年又能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哪些努力?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