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江县下江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 6 月素养评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46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1—10 题,每题 3 分,11—14 题,每题 4 分,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整座城市的交通将陷入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法律的约束,人可能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说明( )A.法律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实现B.法律规范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C.法律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障我们的生活D.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就能创造出安全、健康、有序的环境2.某农化有限公司等六名被告违反法律规定,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等危险废物排进河流,导致水体污染,造成严重环境损害。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六名被告支付相应的环境修复费用 1.6 亿余元和鉴定评估费用,并责令其制订恢复环境的具体工作方案。这一判决体现的民法基本原则是( )A.绿色原则 B.平等原则 C.诚信原则 D.自愿原则3.小王到商场选购文具,被商场保安怀疑偷窃而强行带到办公室进行搜身,并宣称这是商场的防窃规定。小王准备控告商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的依据是( )A.商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B.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C.商场无权制定维护自身利益的规章制度D.商场的行为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荣誉权4.初中生小白碰到了麻烦事:楼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 10 点跳绳十五分钟;学校未经许可将其照片用于招生宣传片,同学议论她爱出风头;妈妈怀疑她交友不慎,查看她的日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邻居小学生的行为属于行使房子的财产所有权,是正当的B.学校未经小白许可使用她的照片,以盈利为目的做宣传构成侵犯肖像权C.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查阅子女日记不构成侵权D.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可以选择便捷经济的仲裁途径5.对下列事件的点评,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点评诚信是民法典的一项基本原 A 出版社未经作者本人同意发表其作品则,要讲信用曹某从商店购买的手机经常出现问题,在找B 每个人都能做到依法维权商店协商解决被拒绝后,在网络上辱骂店主合同为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合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C 法权利义务关系,受法律房合同保护公民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两位乘客堵住高铁车门,无视劝阻,导致发D 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否则车延误,被处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要承担刑事责任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编继承编的有关规定,关于法定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兄弟姐妹B.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C.在分配遗产时,作为同一顺序继承人的儿子要比女儿多分D.继承开始后,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7.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下列事件与判断对应错误的是( )选事件 判断 项某公司在客户孙某明确表示不接受电话推销业务后,仍继续推销, 民事违 A构成对孙某隐私权的侵犯,被判赔偿孙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行为李某无视高铁上的禁烟标志和广播提示,在卫生间吸烟触发烟雾 行政违 B报警器,被铁路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法行为杨某设网诱捕迁徙野生珍稀鸟类进行贩卖,被人民法院以危害珍 刑事违 C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行为李某因不满邻居刘某养犬影响自己生活,在网上发视频辱骂刘刑事违 D 某。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删除视频、赔礼道歉、承担精神损害抚慰法行为 金8.小琳将自己的压岁钱捐赠给了受灾地区的学生,她的这一做法体现了其行使了( )A.物质帮助权 B.财产处分权 C.财产占有权 D.财产使用权9.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选)本院认为,依照 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扒窃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A.判决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扒窃他人财物应承担民事责任C.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判决书中的有期徒刑、罚金均为主刑10.周某在某公寓 32 楼楼顶天台向地面人群投掷砖头,砸中楼下行人娄某,致其死亡。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周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案例警示我们( )A.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B.民法典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D.要认清犯罪危害,自觉远离违法犯罪11.2024 年 9 月 17 日,某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8 名编造传播“该地有人员因台风被吹落高坠”谣言的违法人员被依法处罚,其中 5 名违法人员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3 人被处以警告等行政处罚。由此看出法律( )①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②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④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下面漫画《法律保障》说明( )法律保障①公民需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③国家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法律保障 ④公民个人信息权不再受到侵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我们要有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做到与法律同行。下列言行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小宁进入中学后,学习跟不上,生活不适应,不顾父母和老师的劝阻坚决要退学②小林遭到学校高年级的几位同学欺凌,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选择忍气吞声 ③小丽每次坐电动车时都不忘记戴头盔,并嘱咐家长按交通规则规范行驶 ④小娇利用课余时间听法律知识讲座,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和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 5 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 6 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判决书(摘要)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2 万元。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4 分)二、非连续性文本:第 15 题,本题 8 分。根据图文,回答问题。15.阅读图文,回答问题。(1)民法典保护了小明哪些权利 (2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6 分)三、阅读与思考:第 16 题,本题 10 分。阅读材料,简明扼要回答问题。16.某校开展“法润青春护成长”系列活动。活动一 法治副校长给同学们讲解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以下是部分法律法规的摘录。网络安全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 未成年人保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 护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 国家、社会、学校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 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 和家庭应当教育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 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和帮助未成年人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 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 维护自身合法权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 益,增强自我保护惯。 的意识和能力。(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的。(3 分)活动二 同学们自发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以下为模拟法庭教育环节的部分内容。法官:两名被告,翻开你们的档案,我们看到,你们也曾经是很优秀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走上了犯罪道路呢 小明,你本与被害人无冤无仇,仅因一句口角,便一时冲动对被害人进行伤害。小军,你为所谓的朋友义气,便加入伤害被害人的行列。人生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对此,我给你们的建议是……(2)结合上述材料,把模拟法庭教育环节补充完整。(7 分)四、判断与分析:第 17 题,本题 14 分。联系材料,判断分析。17.被告人孙某以诈骗为目的,在某互联网平台发布出售网络游戏账号的虚假信息,骗取未成年被害人华某某信任后,向其提供虚假的游戏账号密码,并编造钱款被冻结、需支付保证金、过户费等理由,共骗取华某某人民币 15 347 元。人民法院以孙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小黔看了案例后认为:犯罪的性质很恶劣,我们要勇敢与犯罪行为作斗争。请你对小黔的观点进行评析。(14 分)五、实践与探究:第 18 题,本题 22 分。按要求完成任务。18.调研活动主题:筑牢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防火墙”。[调研背景]统计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近 11 亿人(10.996 7 亿人),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经将近 2 亿,网络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为进一步统计本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需要设计调查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你每周使用网络的天数是多少 A.7 天 B.4—6 天 C.1—3 天 D.不使用2.……(1)结合主题,仿照示例,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4 分)[发现问题]案例一 某市交警队员在公园路口巡逻时,发现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噪声很大,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于是果断将其拦停。经检查,驾驶人宋某某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摩托车,且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和已登记的有关技术参数,交警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依法对其各项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合计罚款 700 元的处罚。案例二 原告张某 10 岁的女儿,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手机,在被告诱导下通过原告账户分 4 次共支付给被告 5 949.87 元,用于购买玩具。原告认为女儿的行为明显已经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宜的程度,遂将被告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其返还钱款。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判令被告返还原告 5 949.87 元。(2)案例一和案例二分别涉及哪种违法行为 并简述理由。(8 分)[分析原因]中学生张某原本热爱学习、乖巧懂事。自从认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后,他便随意旷课、欺负同学,受到了学校处分。后来,他还因多次赌博,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成年后,他仍不知悔改,竟多次持刀抢劫路人,造成他人重伤,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3)张某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说明了什么道理 (4 分)[提出对策]课堂上,王老师播放了一则视频:某中学一名 13 岁女学生遭到校园欺凌,三名施暴女生受到了法律制裁。之后,老师播放了一则新闻:2024 年 3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基层调研时表示,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运用所学知识,说说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6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1—10 题,每题 3 分,11—14 题,每题 4 分,共 46 分。1.(B)2.(A)3.(A)4.(B)5.(C)6.(D)7.(D)8.(B)9.(C)10.(D)11.(A)12.(A)13.(D)14.(D)二、非连续性文本:第 15 题,本题 8 分。15.(1)答:民法典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 分)(2)答:①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3 分)②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3 分)三、阅读与思考:第 16 题,本题 10 分。16.(1)答: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②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③法律促进社会发展。(3 分)(2)答: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答对一点得 2 分,三点得 6 分,四点得满分,7 分)四、判断与分析:第 17 题,本题 14 分。17.答:该观点片面。(1 分)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6 分)②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6 分)所以,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我们要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 分)五、实践与探究:第 18 题,本题 22 分。18.(1)答:(示例)你使用网络的用途主要有哪些 A.查找资料 B.社交聊天 C.娱乐休闲 D.其他(4 分)(2)答:案例一中涉及的是行政违法行为,(1 分)该案例中宋某某的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3 分)案例二中涉及的是民事违法行为,(1 分)该案例中被告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承担了民事责任。(3分)(3)答: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4 分)(4)答: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6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素养评估道德与法治试卷 答案.docx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