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共28张PPT)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共28张PPT)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导入新课:世界从何而来?
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千百年来,盘古文化在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热土上,流传不息,不断繁衍,延续古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传说在远古时期,女娲用黄泥造人,并化生万物,日月星辰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世间一片祥和。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共工输了之后,一气之下撞向了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洪水泛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不忍心她的子民陷入巨大灾难之中,便决心炼石补天。于是女娲周游四海,遍涉群山,选择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来炼补天用的石头。
问题: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是真的吗?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呢?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二部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部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部分
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与分享:地球演化
材料:地球几十年演变发展的“石头大书”——底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
太古代
距今25亿年,地球表面已形成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地壳不稳定,陆地上近是秃山。
元古代
距今25—5.45亿年,地球上出现大片陆地,原始生物的时代,出现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
距今5.45亿年—2.5亿年,海洋出现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鱼类大批繁殖,两栖动物出现,陆地出现蕨类植物。
中生代
距今2.5亿年—6550万年,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哺乳动物和鸟类出现,裸子植物出现,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
距今6550万年左右,地球面貌已同今天状况基本相似,食草、食肉哺乳动物空前繁盛。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今天的面貌。
问题:地球是神创的吗?为什么?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原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方法论
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列宁
探究与分享:理解物质
材料:《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问题:1.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客观实在性
概括共同本质
山川湖泊
花鸟鱼虫
电场 磁场
声波 射线
风雨雷电
…………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抽象 、一般、共性)
(具体、个别、个性)
哲学上的“物质”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性)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可知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唯一特性)
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知识拓展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除客观实在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抽象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是永恒的。 【具体的】可以被改造,
有生有灭,是暂时的
联系 ①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 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1)“客观实在” 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是一种属性)
(2)“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
总结: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口诀:大存在 小实在
知识拓展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物质
客观存在:
物质 + 精神、意识现象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学以致用
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病毒、细菌
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④生物学、物理学
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⑥辩证唯物主义
⑦日月星辰
⑧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第二部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原理】
【方法论】
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社会的客观性、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第三部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的反应
A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B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
人类的意识
D
思考: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
探究与分享:意识的产生
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特性
(刺激感应)
(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语言的产生
(意识的表达手段)
人脑的生成
(意识的物质器官)
3
2
1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大/头脑、动物脑、电脑、人工智能)
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吗?有了人脑,就可以凭空创造吗?
客观存在
实践
作用于
人的感官
信息
传输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也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知识深化
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eg.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
1. 含义
2.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
世界的
物质性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产生角度(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构成角度(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
3.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起源(自然界+社会)
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
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知识框架
世界的物质性
课堂巩固
1.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每四年举办一届,是世界自然保护的峰会,能够将数以千计的政府决策者、私营部门代表、社区群众和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以应对全球挑战。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环境问题( )
①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归根到底由人对自然的态度决定
②是因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
④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巩固
2.某本书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④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巩固
2.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失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
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印证了( )
①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