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41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41页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十章
苏科版2025
从粒子到宇宙
一 走进分子世界
一、分子间有空隙
活动1 用模型解释现象
学习目标
二、分子的运动
活动2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实践与练习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堂评价
活动3 收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四、物质三态的微观解释与
纳米材料
1.初步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知道分子的大致尺度。
2.经历构建微粒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构建物理模型对于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的意义。
3.能以初步的分子动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大致说出物质存在三种状态的原因。
物体由_____组成,物体所含___________叫作质量。
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般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多种,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物质
物质的多少
状态
硬度
导热性
导电性
探究物质结构的科学思维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
收集证据检验提出的猜想
形成理论建立模型
一、分子间有空隙
1.活动 用模型解释现象
(1)在显微镜下观察,肉眼看上去连续的铅笔的痕迹呈现颗粒状的不连续结构。
观察到的现象
用模型解释现象
(2)观察酒精与水的混合
实验 操作 ①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___至一半位置,再注入_____直至充满。
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混合前后水和酒精总体积的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酒精和水不再充满玻璃管,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酒精
1
提出物质结构模型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 ;
模型1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3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三
用模型解释现象
1
收集证据,检验猜想
用模型解释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探测微观世
界的工具,如各种显微镜,用它们收集更多的
证据,检验科学家提出的猜想。
例如,通过___________可以看到微小的细胞;
利用_______________移动铁原子,可以拼出各种图案。
光学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下的微小细胞
铁原子拼出的汉字
1
建立模型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分子
空隙
用模型解释现象
1
一、分子间有空隙
(1)概念:能保持物质_____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尺度: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 m。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 m,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1m。
化学
10-10
2.分子的概念及尺度
二、分子的运动
1.活动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观察到的现象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醋和酱油,能通过嗅气味鉴别种类;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整杯水都变红了
鉴别醋和酱油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提出分子运动的模型
能够通过嗅气味鉴别醋和酱油,表明空气中弥漫着醋和酱油的分子,分子能够“跑”到空气中去,表明分子是_____的,容器周围都有醋和酱油的味道,表明_________________的;
静置的状态下,红墨水会使整个容器中的水变成红色,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说明分子间有_____。
运动
分子运动是无规则
运动且运动是无规则
空隙
2
收集证据,验证猜想
①将铅片和金片压紧后放置几年,也能观察到铅和金相互渗入的现象,
②其他证据:_________、_______等。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2
花香袭人
腌鸡蛋
铅和金相互渗入
建立模型
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2
花香袭人
鉴别
醋和酱油
红墨水
在水中散开
铅和金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质:由于分子间有_____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空隙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二、分子的运动
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______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3.进阶实验
学以致用
温度
冷水
热水
二、分子的运动
1
2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花气袭人”这属于_____现象,表明分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知骤暖”的意思是由花的香味变浓知道周边气温突然升高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
扩散
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
1
2
2.(2024·果洛期末)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胶粘剂中的甲醛和苯。甲醛和苯从胶粘剂“跑”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更加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选填“缓慢”或“剧烈”),因此装修时要选用优质环保的材料。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剧烈
现象分析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是运动的,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没有散开!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建立模型
分子间可能存在_____。
引力
引力
1.活动 收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收集证据,验证猜想
(1)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能够“粘”在一起,推测分子间有___力;
在下面可以吊起多个钩码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分子间的引力很大
液体、固体不会自动散开 绳子难以拉伸或拉断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现象,进一步提出猜想
证据:液体、固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现象: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引力,那么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但事实上,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
猜想:分子间存在斥力
收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3
建立模型
3.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___力,而且还存在___力。
引力
斥力
斥力


收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3
学以致用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分子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分子间不仅存在___力,而且还存在___力。
分子
空隙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4.分子动理论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
2
3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B.大雪纷飞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A
1
2
3
2.(2025·唐山期末)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
A.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 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B.扫地时教室会扬起灰尘,这是扩散现象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A
1
2
3-1
3.(2024·江门期末)在学习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时,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以下实验。
(1)他想利用甲图A装置来探究气体扩散现象,
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
透明的空气(ρ二氧化氮>ρ空气),用玻璃板隔开。
老师指出,这个装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说明气体的扩散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
3-2
3-3

(2)经老师提示,小明交换两瓶位置,
如甲图B装置,取走玻璃板,静置一段
时间,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________
(选填“不变”或“变得均匀”),说明
气体发生了扩散现象,若环境温度更高,
观察到此现象所需时间更____;
变得均匀

1
2
3-1
3-2
3-3
(3)小明用细线拴住玻璃板四角,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线并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乙所示。
可以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_____,
此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力。
变大

1
2
3-1
3-2
3-3
四、物质三态的微观解释与纳米材料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略大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更大
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物理特征
微观特性 分子运 动情况 宏观特性 分子间 距离 分子间 作用力 有无固 定形状 有无固 定体积 有无流
动性
固体 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
液体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
气体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
状态

很大
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较大
较大
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很大
极小
到处运动,充满它能达到的任何空间



四、物质三态的微观解释与纳米材料
2.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1)纳米是_____单位,1 nm=_______ m。
(2)纳米材料:是由_________结构构成的固体材料。
(3)应用:用纳米量级的陶土粉末烧结成的陶瓷制品具有良好的___性;用纳米碳薄膜制成的材料涂覆在飞机、导弹、舰艇等的外表面,能有效吸收来自雷达的电磁波,起到_____作用;用纳米氧化铝陶瓷制造的汽车发动机,可在更高温度下运行,使燃料燃烧的_____更高;石墨烯是已知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的_____性、优异的____性和_____性,在电子产品的快充电池、散热薄膜的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长度
1×10-9
纳米量级

隐身
效率
导电
透光
导热
四、物质三态的微观解释与纳米材料
1. 如图所示,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水中,稍等片刻后描述并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解释:糖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糖分子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水中,使整杯水都变甜了。
现象:糖颗粒放入水中后先沉入水底,随后开始变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完全消失,整杯水变甜。
答案
2.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并且在空气中能够嗅到它的味道,请解释这一现象。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发生升华现象,由固体变为气体,因而樟脑丸体积会变小。释放的气体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所以我们能够嗅到樟脑的味道。
答案
3. 宋代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试解释“花气袭人”的原因。
花朵中含有多种具有挥发性的物质(芳香类),这些物质会逐渐从花朵中逸出,并在空气中扩散。当人们靠近花朵时,这些不断扩散的物质就会进入人的鼻腔,使人闻到花香。
答案
1
2
3
4
5
6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
动就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
2.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小宇妈妈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你的健康,我和小宇也在被动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C
1
2
3
4
5
6
3.关于分子动理论及其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糖醋汤汁腌制糖蒜利用的是扩散现象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人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A
1
2
3
4
5
6
4.(2022·徐州)如图,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粗管端口内层、细管端口外层被热熔器加热至软化,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管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C
1
2
3
4
5
6
5.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图甲中分子是保持静止的
B.图甲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D.图丙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
2
3
4
5
6
6.(2025·乌鲁木齐期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对于前一句说明分子热运动快慢和_____有关;两滴水银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 m)的2万倍的悬浮颗粒物,它在空中的运动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
引力
斥力
不属于
1
2
3
4
5
6
Keep Thinking!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