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2025年暑期家长会亲子陪伴有方,暑期成长有法化解亲子冲突,让亲情和谐PART 01在往年的暑假中,你和孩子之间存在哪些类型的矛盾冲突?1.作息时间管理冲突暑期常见亲子矛盾及解决建议孩子想熬夜玩手机、睡懒觉,家长要求按时作息,双方因“几点起床觉”频繁争吵。例:孩子暑假每天10点起床被家长指责“作息混乱”,孩子反驳“放假就该放松”。建议:面对孩子暑假作息混乱与家长要求规律作息的矛盾,家长应与孩子协商制定作息表,民主讨论每日活动内容,用兴趣驱动早起,逐步调整晚睡习惯。约定睡前关机时间,同时在作息表中预留“自由时段”,满足其放松需求,避免因规则过于严苛引发逆反。当孩子遵守作息时,及时肯定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强化积极行为。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用行动影响孩子。孩子因娱乐方式单一导致沉迷游戏、短视频,因其自控力不足,难以抵御即时快感诱惑,易陷入“再玩一会儿”的循环。家长对其教育管理中,双方容易为“多玩10分钟”反复拉锯。2.电子产品使用争议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协商讨论每日使用时长,明确违反约定的后果;并用丰富的兴趣活动替代电子产品,转移注意力,重点采用亲子互动方式每天安排30分钟专属陪伴时间,满足情感需求;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无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与责任感。家长希望孩子每天做习题、上兴趣班,孩子抗拒“被学习填满的假期”,反感刷题和额外作业。例:家长给孩子报3个暑期班,孩子哭闹“比上学还累”,拒绝去上课。3.学习安排任务繁重建议:面对家长与孩子在暑期学习安排上的矛盾,家长可采用 平等沟通,倾听诉求的方式,创造对话环境,与孩子协商调整学习计划,结合孩子兴趣,用多样化学习形式替代传统刷题, 并赋予自主权,建立责任感。家长自身也要及时反思与调整,避免过度焦虑,减少“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感受陪伴的温暖。家长按自己意愿报兴趣班(如作文、奥数),孩子想学街舞、手工,双方因“学什么”争执。导致孩子被迫参加辅导班,课堂不认真听讲,与老师顶嘴等现象时有发生。家长责骂“不懂事”。4.兴趣选择缺少自主建议: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举行一次“兴趣班讨论”家庭会议,让孩子充分阐述想学内容;同时家长说明文化课的考量,采用“倾听-共情-表达”沟通模式,最终进行科学评估与折中选择,平衡双方需求,明确学习责任与规则,与孩子签订“兴趣班学习约定”。同时在家庭内部拓展兴趣培养途径,在满足兴趣同时增进亲子关系。5.攀比心理引发矛盾孩子看到同学有新玩具、穿名牌、去旅游,要求家长“必须”给我买、带我去;家长直接以“没钱、没时间”拒绝,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而孩子只是一味地任性、闹脾气,并扬言作出极端行为。建议:家长需先冷静共情,认可孩子的情绪需求,而非简单拒绝。可通过讲述家庭实际情况、分享自己成长经历,引导孩子理解消费合理性;同时结合绘本、故事等,帮助孩子认识攀比的危害,树立正确价值观。此外,可与孩子约定通过家务劳动、学习进步等方式获取奖励,转移关注点,培养孩子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意识,化解矛盾。家长让孩子洗碗、整理房间,孩子嫌麻烦不愿做,或敷衍了事(如叠衣服扔衣柜),引发家长不满。6.家务参与观念分歧建议: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务计划,将洗碗、整理房间分解为小任务,如按件数分配叠衣量,用可视化打卡表记录完成情况,完成后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小特权(如多玩半小时游戏或其他)。同时,家长示范正确整理方法,如手把手教叠衣技巧,用趣味方式引导,如比赛谁叠得又快又整齐。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只批评不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劳动兴趣。老师巧支妙招,让家庭和睦PART 02(一) 陪伴在先,教育在后陪孩子运动陪孩子爬山陪孩子散步倾听孩子想法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父母有意无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二) 少用权力,多用规则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理解且信任自己。亲子之间的较量,是赌气,是泄愤,是惩罚,唯独没有教育。父母看似赢了心智和身体尚未成熟的孩子,实则输得一败涂地。错把较量当教育(三)随时鼓励,定期反思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退一步想一想,事实上孩子的行为,好的行为通常情况占85%以上,不好的只是15%左右。85%好的行为,我们为什么往往看不见?夸努力夸勇气夸坚持夸进步你考得真好,你肯定为它付出很多的努力吧!能够直面困难,就是最好的品质,孩子加油!尽管这很难,但是你一直没有放弃。这次的考试比之前有很大进步,很不错嘛!期待要合理表扬要言之有物优秀的孩子的都是夸出来的只表扬结果比较式夸奖无差别夸奖只物质奖励有效的表扬无效的表扬(三) 随时鼓励,定期反思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定期也很重要,不是每天说,看见就说,而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一次,定期反思。反思是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孩子本人。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反思定期反思定期(四)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冲突。一旦起冲突,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壹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用短暂的休息使自己从糟糕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贰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讲述用深度的思考寻找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寻本溯源。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和孩子深入交流,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屏蔽了整个世界, 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五) 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将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当孩子与伙伴产生矛盾时,与孩子讨论:1.你对这样的言行满意吗?2.在与人交往方面,你需要爸爸妈妈提供什么帮助?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如何进行深入的交流?1.你遇到了什么问题?2.打算怎么解决?3.需要我怎么帮助?在出现问题时,不去追究问题的原因,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世界里他(她)最重要,你相信他能自己解决问题,即使解决不了,还有爸妈可以帮助。(五)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4.问孩子是怎么想/思考这件事的 孩子的回答:5.请问孩子他现在想怎么做 孩子的回答:6.视状况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你的建议:当孩子有困扰时,请试试下面的做法,并记录下孩子的反馈:1.先给孩子一个拥抱或是拍拍他的肩膀!孩子的反应:2.问他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的回答:3.仔细聆听孩子说的话,做一位好听众,不评论也不打断。孩子的反应: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并打败问题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暑假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收获满满的幸福!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