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工业品并未打开中国市场,中国丝、茶和其他土产的出口量却逐年增加。列强要求中国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
英国驻华外交官甚至提出,要制造那些足以改变现状的“纠纷”,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列强是如何制造“纠纷”的?它们又夺取了哪些侵略权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导入
五口通商后的上海港
学习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南京条约》尘埃落定,英国人终于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商人欣喜若狂。英国驻华全权代表璞鼎查向英国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材料1: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
年代
1842
1844
1848
1850
1852
1854
1856
正当贸易总值
96.6
230
144
157
250
100
221
思考1: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情况如何?
材料一 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思考2: 英国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实际的原因又是什么?
如何扭转?
英法等国
扩大侵略权益
提出“修约”要求
矛盾
清政府
担心危及统治
拒绝“修约”
(忙于镇压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了修约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战争目的
修约
1854年,《南京条约》签订满12年,英国公使曲解《望厦条约》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条约的无理要求。
第一,争取中国沿海及内地全部开放。
第二,如果达不到第一条,那么至少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各大城。
第三,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四,外国进出口货物,不得征收内地税。

1856年,《望厦条约》签订满12年,以美国为首进行了第二次“修约”活动。
知识拓展
清政府两次拒绝修约的要求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囯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马神甫”名马赖,是法国天主教神父,1853年,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传教,他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3.战争借口
“亚罗号事件”--挑起战争
“马神甫事件”--挑起战争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1856年10月
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7年
英法联合,攻陷广州
1858年
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美、俄借口调停带兵北上,
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4.战争过程
1858年6月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巨额赔款(英:400万两白银)
(法:200万两白银)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5.阶段结果
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以“洋药”进口的名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掌控清朝动向
加重人民负担
破坏内河航运
破坏贸易主权
数量上:
范围上:
地域上:
读图:对比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广

问题探究
读地图
1.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内陆)
然而,《天津条约》并
没有使侵略者满足,他们
再次发动战争。
1859年6月
1860年8月
进京换约,炮轰大沽炮台,战事再起
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换约受阻,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逃跑,奕?留守
1860年10月
6.战争进程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一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浓烟遮天蔽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1.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英法侵略者的这一行径给中华文明、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至今,仍有许多珍宝扔“收藏”在英、法等国。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十二兽首是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首人身的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场面壮观。
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形象生动夸张,神态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首、猪首,牛首、猴首和虎首5件已回归祖国;已知鼠首、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收藏,并于2013年4月归还中国。目前,龙首(据说在台湾)、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仍下落不明。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千千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1.英法联军的贪婪暴行,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2.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大量文物遗失,清腐败无能
3.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后,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被迫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于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2.《北京条约》的签订
(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3)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4)巨额大幅增加赔款
(英:400万两白银增加至800万两)
(法:200万两白银增加至800万两)
保证利益合法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
便利列强侵略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背景
19世纪50年代,俄国开始大肆向中国东北和西北扩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并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概况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东北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共150多万
平方千米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地
赔款
通商
口岸
其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问题探究
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
2100万银元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
协定关税等
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150万)
增加
共增开汉口、南京、
天津等11处
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公使进驻北京等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①西方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并无直接联系,为何得此称呼?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探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
侵略者
签订条约
通商口岸
领土主权
影响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
英法美俄四国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五口通商
十一口通商(内陆)
割香港岛
割九龙半岛南;俄国割北方150万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继续
扩大
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战后反思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师夷长技”真的可以救中国吗?
课堂小结
1.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大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的需要,中国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交部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新的推广”。以上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占中国领土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练习巩固
2.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C
3.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C
练习巩固
4.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练习巩固
5.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B
6.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
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C
练习巩固
7.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