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雪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2、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并能用优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一、 组织教学:播放《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1、发声练习 2、复习上节课学的歌曲《小小少年》 二、故事导入:(设计意图:师生交流,通过语言、图片创作音乐教学气氛、电影片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进教室时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喜欢这首歌吗?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讲: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三、介绍雪绒花(设计意图:了解雪绒花的外形与特征,为学习歌曲作铺垫)1、 师:你们见过雪绒花是什么样子吗?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下(多媒体展示雪绒花的图片),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有关它的情况。2、 生:......3、 老师总结:它叫火绒草,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高山植物。它的叶面覆盖有白色的绒毛,开花的时候,小花的四周也环绕着白色的苞片,远远看去,就像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它,所以当地的人们叫它薄雪花、雪绒花,它生长在高山上,只有勇敢的人、坚强的人才能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如今雪绒花已经成为奥地利的国花。四、运用“四步骤”分析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感受、 评价以及让他们在自主、合作中学习)(1)用PPT显示出“四步骤”( 1、画线条 2、找拍号、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情绪 3、作相关标记,找出歌曲中特殊的音乐记号和节奏型 4、找相同乐句,分析歌曲结构)(2)播放范唱,听歌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完成“四步骤”。师分析讲解教材:《雪绒花》是一首抒情歌曲,歌曲中运用中速(或缓慢)及优美的情调,以雪绒花“小而白,纯又美”的形象来表达人民对祖国的祝福的一片纯洁心灵。歌曲为C大调,3/4拍,由四个乐句组 成,为AA,BA,结构。最后四小结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歌曲的点题 ——为我祖国祝福吧。 五、自主、合作学唱《雪绒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地学唱歌曲,学会相互评价,以评促进) (1) 学习歌谱,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自学一个乐句(2) 汇报交流,让学生注意倾听,相互评价。(3) 齐唱歌谱、学唱歌词(4) 让学生随琴唱歌词欣赏影片中由上校怀抱吉他深情无限地演唱《雪绒花》的片段。 (5) 师:你觉得上校唱得怎样?(轻声,柔和,深情) (6) 引导: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的名字虽然是——《雪绒花》。但是它 借用“花”来赞美“祖国”,所以唱时应该要充满深情去唱,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请同学们轻声、柔和深情地演唱歌曲。六、 拓展歌曲1、感受英文版歌曲风格。出示英文歌词。听后说说: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随录音范唱一起用英文深情地演唱。七、运用“五要点”演绎歌曲《雪绒花》(设计意图: 1、用PPT显示“五要点”、表演时自信大方,声音宏亮,能有表情有感情地背唱歌曲(2)、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如齐唱、领唱、轮唱)(3)、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4)、加入舞蹈或律动来进行表演( 5)、根据本组的特点加入其它艺术表演形式并编排队形进行表演。 2、让学生自己或分小组去完成“五要点”。八、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能为其伴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九、 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共20张PPT)雪绒花猜猜我是谁?我叫“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也是勇敢的象征。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段乐曲出自于哪部电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歌。 1959年,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创作了音乐剧《音乐之声》,演出后大受欢迎。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这样,她来到奥地利当上了退役军官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特拉普为人正直,不幸死了心爱的妻子后,特拉普就用军人的方式管教孩子,家里缺乏生气。孩子们一开始对新来的玛丽亚有着很重的抵触情绪,想了种种的古怪方法捉弄她,玛丽亚毫不介意,她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教她们唱歌跳舞,很快博得了孩子们的拥护和喜爱。特拉普刚开始对此很生气,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个个生气勃勃,家庭重又充满了欢乐温馨的气氛时,渐渐地接受了玛丽亚,他自己也变随和了,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加密切。玛丽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上校的爱。他们组成家庭并去旅游,等他们回到他们的城市时,德国侵略者已经侵占了他们的祖国和家乡,还要让上校到海军去服役。上校热爱祖国,决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瑞士。就在他们整装逃跑之际,被敌人发现了,上校假称是去萨尔茨堡参加音乐节演出,当《雪绒花》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听众们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后来,上校一家终于躲过敌人,奔向异国他乡 。音乐在电影的情节发展变化中的特点和作用:特点:能够表达电影的主题。作用: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塑造人物内心的变化。《雪绒花》被称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 电影中通过对这种美丽国花的歌颂,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发自内心的质朴的爱乡之情。《雪绒花》为 大调、 拍,全曲为 结构(即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方整,带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找一找主题音乐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先后2次出现,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C两段体B乐段的第二乐句是A乐段原乐句的再现,在祝福祖国万年长青的歌声中结束全曲。二声部主要起烘托作用,更增加了歌曲的美感。节奏 旋律 情绪A段B段二音乐要素段体舒缓起伏变化较小热情激动出现休止五度跳进亲切抒情13 53 | 13 53 | 1 - ||咪呀要求:身体端正;气息通畅;口腔张开;发声高位。发声练习:三拍子指挥图示:认识几种常用音符二拍三拍一拍或半拍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雪绒花》整体课件.pptx 雪绒花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