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第1章 内 能1 分子动理论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2.分子大小: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m。 二、分子的运动1.扩散现象:由于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分子、原子10-10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表明: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表明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 。[注意] 扩散现象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既有 又有 。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 ;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 。 2.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其区别就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的 和分子的 不同。 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斥力引力相互作用运动状态[注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这就是“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3.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图甲为 分子模型,分子间的作用力 ;图乙为 分子模型,分子间的作用力 ;图丙为 分子模型,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 。 固态很大液态较大气态零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 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大量分子、原子无规则的运动探究点一 分子的运动探重难 以练代讲 02典例1 (2024宜宾)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桂花花香四溢B.雪花漫天飘舞C.灰尘空中飞扬D.江面雾气弥漫A规律总结抓住三点,轻松解决扩散现象判断题(1)区分分子和宏观物体。分子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观察不到,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主体是不是运动的分子。(2)把握发生扩散现象的必备条件:①不同物质;②彼此接触。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明确一点: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变式1 下列古诗文加点的字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C探究点二 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与判断典例2 (2024盐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在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D易错警示不要认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压缩时,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拉伸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当固体断裂时,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远大于分子直径,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所以“破镜不能重圆”等并不是斥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变式2 (2024江西)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甲图中的物质状态变成乙图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作(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B(共21张PPT)3 比热容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一、物质的吸热性能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 装置图实验 器材 烧杯2只、电加热器2套、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2只、 1只、水200 g、油200 g、铁架台1套 实验 思路 取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例如水和油,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就可以判断它们的吸热性能是否相同实验 方法 (1)加热相同时间,比较 ; (2)升高相同温度,比较 实验 结论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秒表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同2.物质的吸热性能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其质量及 的变化有关,还与它是什么物质有关。这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一般不同。 二、比热容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常用比热容来描述不同物质的 。 2.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Q,温度升高了Δt,则 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注意] 比热容不仅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而且可以描述物质的放热性能。温度吸热性能cJ/(kg·℃)探究点一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探重难 以练代讲 02典例1 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 (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 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秒表加热时间质量升高的温度(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 (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 ℃。 B66(5)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水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规律总结实验探究时应注意的三个核心问题(1)用电加热器加热比用酒精灯加热更能准确地控制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若用酒精灯加热,可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加热,可以保证水和煤油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测量,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的应用。(3)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且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容器壁或电加热器。变式1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情况,甲、乙两装置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两玻璃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记录次数 1 2 3 4升高的温度/℃ 5 7.5 10 12.5加热a的时间/min 2 3 4 5加热b的时间/min 1 1.5 2 2.5(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液体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的热量 (选填“>”“=”或“<”)b吸收的热量。(2)本实验运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和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探究点二 比热容的理解典例2 (2024德阳期中)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C.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 4.2×103 铝 0.88×103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沙石 0.92×103 铜 0.39×103规律总结比热容的概念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与密度、速度、功率等定义方法相同。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状态不同,其比热容也不同,例如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变式2 (2024大庆改编)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t1时物体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小于大于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及计算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一、比热容的应用1.规律: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的 较小,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 有很好的作用。2.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为 J/(kg·℃)。具体应用如:阳光照射下的海水比沙滩温度低,这是因为在同样受热时,海水和沙滩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 ,所以沙子的温度升高量比海水的 (选填“大”或“小”)。 温度变化量调节温度4.2×103大大二、热量的计算1.吸热公式:Q吸= 。 2.放热公式:Q放= 。 3.通用公式:Q=cmΔt。其中t0表示 ,t表示 ,Δt表示 ,“升高到”或“降低到”用 表示;“升高了”或“降低了”和“升高”或“降低”均用 表示。 cm(t-t0)cm(t0-t)物体原来的温度(初温)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物体温度的变化量tΔt探究点一 比热容应用实例分析探重难 以练代讲 02典例1 (2024武汉)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B变式1 (2025成都新都区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比热容解释的是( )A.阳光照射下的沙滩比海水温度高B.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酒精降温C.傍晚,往春播的秧苗田里灌水保温D.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B探究点二 热量的计算典例2 (2025德阳二中月考)一个质量为42 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 ℃,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多少焦耳 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 g温度为30 ℃的水,则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温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答案:9 660 J 53 ℃变式2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对质量为2 kg、初温为15 ℃的水加热,已知c水=4.2×103 J/(kg·℃),不计热量损失,则:(1)若水吸收6.3×105 J的热量,末温是多少 答案:(1)90 ℃(2)若水吸收7.56×105 J的热量,末温是多少 答案:(2)100 ℃(共22张PPT)2 内能和热量第1课时 热运动和内能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一、温度与热运动1.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 ,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 。2.热运动:人们常常把物体内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注意] 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任何温度下,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物体的温度不同,构成物体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冷热程度快剧烈大量二、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内 分子热运动的 和 的总和。2.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1)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 ,分子动能越 ,内能也会越 。 (2)除温度外,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注意]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南极洲的冰山也具有内能,是因为冰山中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所有动能分子势能剧烈大大三、改变内能的方式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 。 2.热传递:以 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 3.做功: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 或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叫作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 。 4.等效性: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 [注意] 热量是过程量,用“放出”“减少”“吸收”“增加”等表述,而不能用“含有”“具有”来表述。做功内能内能内能增大减少等效的探究点一 温度与热运动探重难 以练代讲 02典例1 (2025自贡期末)周末小英帮妈妈洗完青菜,青菜的一半用来腌制成咸菜,另一半用来炒熟,都放等量的食盐,她发现青菜在几分钟内被炒熟时就有咸味了,而腌制成咸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需要较长的时间。请你同小英一起想想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 )A.炒菜时盐分子减小了,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温度升高,盐分子的运动加快C.腌制咸菜时盐分子的间隔减小,不易扩散D.腌制咸菜时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增大B规律总结正确理解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说明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反之,扩散越快,说明热运动越剧烈,温度就越高。变式1 (2024成都)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人陆游魂萦梦牵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 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扩散温度探究点二 内能和机械能的比较典例2 (2025遂宁月考)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C.在空气中飞行的铅球具有动能,不具有内能D.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A易错警示内能和机械能的辨析类型 内能 机械能区别 概念 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研究对象 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 物体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体积和种类等 物体的质量、速度、所处高度、弹性形变的程度等易错警示区别 存在条件 永远存在 运动或处在高处或发生弹性形变能否为零 永不为零 可以为零联系 (1)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也可以只有内能而无机械能;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变式2 (2024成都龙泉驿区二模)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这是因为分子在 ,小冬将豆浆喝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豆浆(温度不变),杯中剩余豆浆的内能 。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减小探究点三 改变内能的方式典例3 (2024潍坊)(多选题)如图所示,用汽缸、固定隔板和活塞密闭甲、乙两部分气体,汽缸和活塞均不导热,隔板导热良好。迅速将活塞向左推至图中虚线位置并固定,静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推动活塞前相比,甲、乙内能均变大B.与推动活塞前相比,甲内能不变、乙内能变大C.乙内能改变的方式只有做功D.乙内能改变的方式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AD易错警示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方式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内能的转移(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其他形式的能量(主要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条件 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易错警示结果 温度相同 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的内能减少方式 方法 传导、对流、辐射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 体积膨胀变式3 (2024福建)“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A.热水暖手B.钻木取火C.搓手取暖D.擦燃火柴A第2课时 热量和热值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一、燃料的燃烧燃料的燃烧是一种 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 能转化为 。 二、燃料的热值1.物理意义:描述燃料的 特性。 2.定义:把燃料 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质量m的 ,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 表示。 化学化学内能燃烧完全燃烧比q4.单位: 或 。[注意] 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反映了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本领大小。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无关,与燃料的种类有关。J/kgJ/m3探究点一 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探重难 以练代讲 02典例1 (2024连云港)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D.焦炭的热值是3.0×107 J/kg,完全燃烧1 kg焦炭能放出3.0×107 J的热量D方法规律正确理解热值的两个关键点变式1 关于燃料及其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燃烧的燃料,热值等于零B.燃料完全燃烧时,它的热值最大C.燃料的热值与质量和燃烧状态无关D.燃料燃烧时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C探究点二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相关计算典例2 (2025成都玉林中学月考)我国自主研制的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用固态推进剂作燃料,已知固态推进剂的热值为4.2×107 J/kg,完全燃烧0.5 kg的固态推进剂可放出 的热量。2.1×107 J易错警示把握三点,正确进行热量的计算变式2 沼气是一种清洁燃料,部分地区因地制宜建造沼气池,利用沼气烧水做饭。已知沼气的热值为1.9×107 J/m3,完全燃烧0.2 m3沼气,放出的热量为 J。 3.8×106(共31张PPT)第1章 内 能 章末知识复习建体系 思维导图 0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分子、原子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越快剧烈热传递做功J/(kg·℃)Q吸=cm(t-t0)Q放=cm(t0-t)命题点一 分子动理论联教材 图说物理 021.如图甲所示,用力将两块平整干净的铅柱紧紧地压在一起,它们就会结合起来,甚至在下方吊挂一个重物也不会分开,这一现象说明了 . ;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管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 。 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命题点二 分子的热运动2.如图所示,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发现墨水在 中扩散得更快,说明 . 。热水物体的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命题点三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3.如图甲、乙、丙所示,古人的钻木取火、通过炼钢炉加热和利用地热资源,分别属于通过 、 、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热传递热传递甲 乙 丙命题点四 物质的比热容4.如图所示,种植花草和树木,可以改善局部的“小气候”以及工厂里的冷却塔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主要是利用水的 。比热容大(a)种植花草树木,可以改善局部的“小气候”(b)工厂里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过实验 一题通关 03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图解实验电加热器秒表加热时间的长短相等什么物质相同减小水和油的质量热传递增加弱强刚开始加热时烧杯也吸收热量对烧杯进行预热一题通关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基础设问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和 。 (2)实验中,在两烧杯中倒入 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的目的是 . 。 秒表质量确保在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3)小明认为在水和食用油都不沸腾的情况下,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强认为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情况下,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你认为可行的是 (选填“小明”“小强”或“都可行”)。 (4)记录最后一组数据后,对电加热器进行的操作是 。 都可行断开开关(5)下表是该实验记录的数据: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水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食用油的温度/℃ 20 26 32 38 44 50 56①实验中通过 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运用了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 ;将两种液体从20 ℃加热到44 ℃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不计热损失)。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吸热能力更强的是 ,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水和食用油两种液体中应选 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两空均选填“水”或“食用油”)。 ③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引入了 这个物理量。加热相同的时间转换法大于水水比热容(6)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根据表中数据通过计算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J/(kg·℃)。由实验结论可知,若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的质量。2.8×103小于拓展设问(7)图乙是某小组设计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与图甲相比,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更好,这是因为 。甲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容易控制两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8)图丙是另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的A、B两种液体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丙可知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cA∶cB= 。 A2∶1串重难 逐点突破 04知识点一 分子动理论例1 (2024成都石室中学期中)最近得流感的人较多,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与复制能力,当人与人之间近距离交流时,飞沫可成为传播载体,外出尽量戴好口罩,降低传播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的传播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流感病毒的分子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间隙C.流感病毒的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D.流感病毒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C1.(2025遂宁期末)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之间有间隔B.冰雪消融——水分子分解C.冬天汽车轮胎压强变小——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小D.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不断运动针对训练D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B3.(2024成都玉林中学期中)“拔丝地瓜”是一道中国传统美食。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来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 扩散引力知识点二 内能和热量例2 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C重难点拨4.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图甲中,炉火烧水B.图乙中,搓手取暖C.图丙中,用暖手宝暖手D.图丁中,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针对训练B5.物理学与工程实践 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做功增加知识点三 比热容及其应用例3 (2025成都邛崃一中期末)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装在相同的试管中,用水浴加热(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B.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 J/(kg·℃)C.甲、乙温度升高25 ℃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1D.3 min后甲、乙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相同B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针对训练C7.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下列事例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擦冰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C8.(2025广州天河区期末)在20 ℃恒温环境中,分别用仪器探究质量相同、初温不同的两种液体A和B的放热情况,得到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甲,在0~10 min放出的热量如图乙。(此过程A和B质量不变、物态不变)(1)在0~10 min,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改变A、B的内能;A的内能减少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内能减少量。 (2)A、B的比热容比较:cA (选填“<”“=”或“>”)cB,依据是 。 热传递大于>放热相同时间,A液体降低温度小9.(2025德阳期末)如图,小明选择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比较这两种液体的吸热情况。(1)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相同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方案 (选填“一”或“二”)。实验中用 (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相同, ,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液体 名称 液体质 量m/g 液体初 温/℃ 液体 末温/℃ 加热时间t/min甲 10 68 98 6乙 10 68 98 9加热时间升高相同的温度(3)若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 J/(kg·℃),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4)冬天来了,小明想制作一个暖手袋, (选填“甲”或“乙”)更适合做暖手袋的供热介质。 1.4×103乙10.(2025绵阳游仙区月考)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求:(1)加热满2 min时,水吸收的热量。解析:(1)由乙图像可知,水的温度从20 ℃上升到70 ℃,加热满2 min时水吸收的热量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 J/(kg·℃)×0.2 kg×(70 ℃-20 ℃)=4.2×104 J;答案:(1)4.2×104 J(2)沙子的比热容。答案:(2)0.9×103 J/(kg·℃)谢谢观赏!(共9张PPT)4 跨学科实践:风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一、认识风1.风的形成:风是跟地面大致平行的 现象,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 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空气流动气压2.风向:当不同地域接受的热量不同时,近地面空气膨胀程度不同。接受热量多的地域近地面空气膨胀大, 变小而上升,气压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同时由于热空气上升到上空聚积,形成高压区;相反,接受热量少的地域近地面附近形成高压区,远地面区域形成低压区;空气便由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空气的这种 流动,在各个位置形成了不同方向的风。密度降低环形二、我们周围的风1.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我国处在亚欧大陆上,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由于海陆的 等物理性质的不同,冬季亚欧大陆是冷空气的源地,形成 , 从大陆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加热迅速,形成 ,暖湿空气从四周海洋吹向低压中心。这种冬夏相反的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 比热容冷高压冷空气热低压2.海陆风和陆海风的成因:由于海水和陆地的 不同,白天,在炎热的日光下,陆地比海洋 (选填“升温”或“降温”)快,暖空气从陆地上升起,海洋上来的冷空气流入陆地进行补充,形成了由 吹向 的海陆风;夜间,陆地和海洋都要放出热量,陆地比海洋 (选填“升温”或“降温”)快,暖空气从海洋上升起,陆地上来的冷空气流入海洋进行补充,形成了由 吹向 的陆海风。3.风具有重要意义:(1)影响着气候、动植物生长、人类生产和生活;(2)风是一种清洁的 能源,可以用来发电。 比热容升温海洋陆地降温陆地海洋可再生三、实践活动生活中很多现象与风相关。如城市市中心和郊区的温度在相同时刻有差异,城市的 效应等。 热岛探究点一 风的形成探重难 以练代讲 02典例1 (多选题)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是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B.小明与同学在操场上放风筝时,突然小明手中断了线的风筝向东南方向飘去,当时刮西北风C.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D.风是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BC变式1 星期六,阳光明媚,小科去公园玩。公园里的花儿都开放了,小科看着周围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公园里凉风习习,关于风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和太阳没有关系B.热空气下沉,冷空气上升,形成了风C.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D.空气有质量往下沉形成风C探究点二 海陆风和陆海风典例2 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小路知道,海边吹的陆海风和海陆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如图所示是陆海风和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 图反映白天海陆风的形成,理由是 。 乙陆地上沙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变式2 (2025揭阳普宁市期末)如图,在旗杆AB的左或右侧,用“ ”画出被海风吹拂飘扬的旗帜,并在虚线框中标出发生的时间。(“○”表示白天,“△”表示晚上)答案: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分子动理论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1.2 内能和热量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 比热容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1.4 跨学科实践 风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第1章 内 能 章末知识复习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