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份学情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请认真审题,沉着应答,要点清晰,条理分明,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信你是最棒的!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4年,金乡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累计修复自然保护地内湿地4000余亩,增值放流优质鲢、鳙、草鱼等鱼种215.2万余尾,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这些举措体现金乡( )①只注重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 ②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③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已彻底解决区内的环境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从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到近代的戊戌变法,再到今天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C.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为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 )①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②求同存异,倡导通过和平、友善的方式解决问题③只要和谐,什么都可以妥协④避免矛盾,不敢直面冲突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4.右侧漫画启示我们应该( )A.听从内心,忽视规则B.为了成绩,不怕犯错C.践行诚信,公平竞争D.乐于助人,传承美德5.济宁市坚持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保民生的重要措施,热切回应群众“民意”“民声”,努力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在厚植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以下诗句与此论述一致的有(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华传统文化俯拾即是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可以是一句话、一句诗。例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寸山河一寸金”……这体现中华传统文化( )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②是当代评判的价值标准③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④是最优秀、精深的文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下面《朱子家训》中的内容体现的人文精神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8.“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封书信,成就一条名巷。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著名的六尺巷,重温张吴两家礼让典故。六尺巷承载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律己宽人的处世准则 B.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操C.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勤劳勇敢的奋进品格9.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要做到( )①见到老师和长辈时,主动问好 ②按时上学,即使骑车逆行也没关系③遇到困难要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 ④要有羞耻之心,不接受任何人的批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能( )①体悟文以载道,改变诗词内容②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③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11.【传承经典 共筑家园】材料一 某校团委正在开展以“守望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一起完成任务。有同学搜集了一些经典名句并进行讨论交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诗句分别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些核心理念。(4分)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等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请你为所在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3)请你为传承中华文化思想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12.【道德建设 弘扬美德】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1)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什么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6分)材料二 2024年3月27日,在山东省美德少年发布仪式上,来自全省各地的美德少年齐聚一堂,他们中有的是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的模范生,有的是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小英雄,还有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的小天使。(2)青少年应该怎样向美德少年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4分)13.【典史承今 以文化人】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七年级(2)班开展了“典史承今”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美德故事永流传。昭君出塞,传递了民族和谐相处之道;苏武牧羊,沉淀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忠贞....(1)请你列举两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并简要概括故事中蕴含的传统美德。(4分)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2)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你打算怎样将弘扬中华人文精神?(6分)14. 【致敬英雄 感受美德力量】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雄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什么是英雄?习近平主席这样说: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是普通岗位恪尽职守,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样的人是英雄?(4分)(2)小明认为:要做英雄,便要奋不顾身地见义勇为。请评析小明的观点。(6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五月份学情监测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ACCD BDABD二、非选择题11.(1)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4分)(2)①开设书法、戏曲等课程。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③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等。(2点即可,共4分)(3)示例一:传承中华文化,幸福千家万家。示例二:传承中华文化,有你有我有他。(一个即可,2分)12.(1)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③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6分)(2)①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4分)13.(1)孔融让梨(谦让友爱);黄香温席(孝亲敬老) ;曾子杀猪(诚实守信);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岳飞精忠报国(忠诚爱国) ;子路负米养亲(孝顺尽责); 季布一诺千金(信守承诺) 等。 (列出一则故事并概括出传统美德可得2分,共4分)(2)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每点3分,共6分)14.(1)见义勇为的人、扶危济困的人、敬业乐群的人、自强不息的人都可以是英雄。(4分)(2)①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③作为未成年人贸然行动容易受到侵害,也不利于制止侵害行为,因此一定要见义智为。(每一点2分,共6分。只判断的不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