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3.3.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3.3.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 第三目
必修四
01
议题一
从景区运营的多元化管理
中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02
议题二
怎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美国“印太战略”说起
从旅游收入的增长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中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总议题
议题
议题一:从景区运营的多元化管理
中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01
议学情境一
在五一假期旅游热潮中,景区的运营管理涉及多个方面。保障游客的安全是最为关键的,如黄山景区在游客量达到最大承载量时,需要全力保障游客在登山、观景等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但同时,景区的环境卫生维护、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也不容忽视。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提升导游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是核心,导游的讲解和引导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但景区的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也会对游客体验产生重要影响。从旅游市场的效益来看,旅游收入的增长是最主要的,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不过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也需要关注。
景区运营的多元化管理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在景区运营管理中,哪些属于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议学问题
①主要矛盾:保障游客安全
②次要矛盾:如景区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
③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议学提示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只有一个)
如:打蛇要打七寸;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力气用到节骨眼上;工作到点子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复杂事物至少一个)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保障游客安
如景区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复杂事物)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议学小结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有两种情况:
(1)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或基本解决,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矛盾。
(2)原来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但出现了新的条件,主次矛盾也会转化。
例如:在抗战之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是次要矛盾;抗战时期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中日民族矛盾,抗战以后阶级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
议学小结
(3)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重点突破
复杂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议题二:从旅游收入的增长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中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02
结合议学情境一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旅游收入的增长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议学问题
①旅游收入的增长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旅游的市场效益这一矛盾里的主次方面。
②旅游收入增长是旅游市场效益的主要方面;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次要方面。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既要看到旅游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不能忽视支流,要重视旅游对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议学提示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方面
次要
方面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旅游收入增长
旅游收入的增长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旅游的市场效益这一矛盾里的主次方面
议学小结
旅游市场效益
(2)联系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
次要方面
矛盾的
主要方面
教与学
对学生来说
议学小结
对教师来说
矛盾的
主要方面
矛盾的
次要方面
教与学
(3)方法论要求
①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抓住主流。
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可忽视支流。
比较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重点突破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内涵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又称“一个”或“一种”,内部含主次方面 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意义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判断标志 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第一要务”“首要任务”等(注重处理问题强调抓、解决) “主流”“方向”“性质”“主体”“优劣”“本质”“优势”等(注重对问题的认识)
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情形。 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方法论
复杂事物
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
两点论
重点论
方法论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
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一个矛盾
方法论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重点论
两点论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议学小结
全面理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重点突破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 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 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形而上学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重要性: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认识世界的角度);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改造世界的角度)。
例如: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议学小结
正确认识事物
需要
正确区分事物
需要
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的观点
矛盾
含义
特征
同一与斗争
普遍性
特殊性
辩证关系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坚持一分为二、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坚持共和性具、历的统一,
科学认识顺序,承普分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矛盾分析法
世界观
方法论
小结
1.2025年3月,《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总书记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等,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这对开展经济工作的启示有( )
A.把握矛盾的共性与个性,防止它们之间的转化
B.分清主次矛盾,集中力量解决重大的经济隐患
C.直面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经济挑战
D.把握矛盾的斗争性,防范和化解未知经济风险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A:材料体现的是我们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没有体现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关系,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防止其转化,A错误。
B:材料未强调分清主次矛盾,而是侧重分析形势的主次方面(长期趋势向好是主流),B错误。
C:“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的要求,体现了“直面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经济挑战”,C正确。
D:同一性强调矛盾双方可相互转化,材料中“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需通过利用有利条件化解潜在风险,体现了“把握矛盾的同一性,防范和化解未知经济风险”,而不是把握矛盾的斗争性,D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2.“人工智能会颠覆人类就业吗?”这一前瞻性议题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引发深度讨论。部分代表委员指出,AI技术正加速渗透各生产领域,引发劳动力替代效应;另一派观点则认为,AI本身不会取代人类,但掌握AI工具的人将重构就业格局。这启示我们(  )
①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②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
③要积极推动AI与人类的关系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解决AI与人类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对于人工智能,有代表委员认为它正赋能千行百业并逐渐取代人工,也有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但掌握AI工具的人将重构就业格局,这体现了人工智能对人类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 AI 运用对人类的影响,①正确。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如就业结构变化等,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寻找办法解决矛盾,②正确。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③排除。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而不是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④排除。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3.新疆的荒漠化土地有106.86万平方公里。近年来,新疆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已建立沙漠前沿阻隔带、过渡区阻沙带、绿洲外围防护林、绿洲内部防护林网四级防护体系,有力改善了沙区生态环境。可见,新疆在沙漠治理中坚持( )
①抓重点,抓住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抓主流,抓住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主要方面
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抓内因,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内部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新疆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体现了抓重点,抓住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①正确。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不是矛盾主要方面,且题干强调治理行动,而非分析事物性质的主流方面,②说法错误。
③:四级防护体系针对不同区域(沙漠前沿、过渡区、绿洲外围和绿洲内部)的特点,采取了差异化措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③正确。
④:题干未涉及内因,材料强调沙漠治理的具体措施,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4.合成生物制造作为21世纪颠覆性前沿技术,凭借原料可再生、生产过程清洁高效等特性,已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其引入具有新功能的植物或微生物,可能引发生物多样性丧失或生态系统不稳定等风险。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有利和弊两个方面
②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③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
④办事情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能简单归结为“利”和“弊”两个方面,这种说法过于狭隘,①排除。
②:合成生物制造有“原料可再生、生产过程清洁高效”等特性,也有“引发生物多样性丧失或生态系统不稳定等风险”,体现了矛盾的两个方面(优势与风险)各有特殊性,②正确。
③:合成生物制造既有积极意义又有风险,这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③正确。
④:题干强调合成生物制造既有积极意义又有风险,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非主要矛盾,④排除。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G市教育部门调研发现,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虽便于家校沟通,但过度使用导致注意力分散、视力下降、沉迷游戏等问题突出。为此,该市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产品入校。下列选项对上述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要敢于承认和直面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消极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矛盾斗争性是相对的,使用手机与学习的冲突可以避免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优先减少手机对在校学习的干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虽便于家校沟通,但过度使用导致注意力分散、视力下降、沉迷游戏等问题突出,这是承认了矛盾的存在,并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产品入校,这是在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①符合题意。
②: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虽便于家校沟通,但过度使用导致注意力分散、视力下降、沉迷游戏等问题突出,表明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这件事,消极作用更为突出,消极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且避免使用手机与学习之间的冲突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中小学在校使用手机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产品入校,强调了手机在校使用的消极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强调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与中国相比,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较早,在核心技术、资本投入和生态成熟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中国凭借应用创新、数据规模和政策驱动快速追赶,在大模型领域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之路。上述材料表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要抓住“低成本”的创新关键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看到差距是主流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要看到竞争寓于合作之中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A:中国凭借应用创新、数据规模和政策驱动快速追赶,在大模型领域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之路。上述材料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A正确。
B:材料强调中国创新路径的特点(“低成本、高性能”),但未指出“低成本”是否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材料没体现抓主要矛盾,B不符合题意。
C: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且材料也不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排除C。
D:选项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但材料中并未体现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