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这是什么?》 备课方式 自主备课 课时 1
教材 解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欢乐幽默、轻快爽朗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谜语的述说方式,为我们引出谜底——闹钟这一主题内容。该作品是本单元的一首歌唱曲目,单元主题为“时间的歌”。 全曲为拍,宫调式,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由儿音作词,朱德诚作曲。歌曲的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融合休止符与附点节奏,规整有序、衔接自然且富于动力。在旋律方面,三度跳进较为突出,赋予歌曲以推动感和活泼感,辅以少量的级进旋律,使得歌曲的旋律层层相扣、一气呵成。一、二乐句采用相同的节奏,融合“滴嗒”、“当当”的象声词,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三、四乐句即展开谜面的述说,第四乐句有所扩充,节奏较为规整,旋律回归主音,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整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且富于童真童趣,既启发了学生以形象的思维积极思考,进一步表达,同时也在传达着珍惜时间、观察生活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
教学 目标 1.聆听与完整演唱歌曲,做到声音自然、曲调准确且能够表现出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2.能够运用鼓、双响筒、碰钟等小型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跟随音乐展开简单的肢体律动。与他人合作,展开综合表演。(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3.在唱、奏、演的综合活动中感悟歌曲的音乐美、内容趣,进而延伸至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教学 设想 在教学实践中,以歌唱活动为主线,融合趣味念谣、乐器演奏与多样的律动活动,进而展开综合表演。使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奏一奏、动一动、演一演的多元实践中,学唱歌曲,感悟音乐,理解作品。采用反向猜谜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闹钟”的主题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逐层展开听、唱、演的活动。在学唱歌曲时,首先融入节拍律动与节奏声势,随即展开歌词念谣,进而展开合作演唱与乐器探究,在多样的综合活动中逐步达成完整演唱以及良好歌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展开乐器伴奏与律动活动、综合表演。感悟与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以及懂得珍惜时间的美好品格。 难点: 歌曲演唱中音色、气息地良好调控,旋律和节奏的精准表现,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以及综合表演活动的高效展开。
教法 聆听法、示范法、讲授法、律动法。
学法 听唱法、模仿法、探究法、律动法、合作法。
教学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钢琴; 3.小鼓、双响筒、碰钟等小型乐器; 4.闹钟实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课前准备与主题探究 (用时:8分钟)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这是什么?》伴奏音频,引导学生在魔法世界的情境中展开律动,有序进入音乐教室,并依次入座; 2.教师语言导入,在魔法师的主题情境中带领学生了解神秘“嘉宾”——闹钟的标志性动作和经典的口头禅。 引导学生展开模仿,同时,揭开面纱,走近闹钟。分享自己家的闹钟,展开探究。 介绍“时间小达人”闯关规则,做好听、唱、演的活动准备。 1.学生聆听音乐,跟随教师融入简易律动,有序进入音乐教室,并有序就座。(音乐凳:前、后两个半圆,女生、男生各成一列,依次就座。) 2.跟随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模仿,走近神秘嘉宾。且揭开这位“嘉宾”的神秘面纱—闹钟。 随后展开主题探究。(形状、功能、声响)为进一步的聆听与学唱歌曲做好准备。走近闯关活动,熟悉闯关规则。 在导入环节,采用逆向推进的方式,引出主题内容—闹钟,同时展开动作与声音主题探究,为进一步的聆听与学唱作以进阶。
活动二: 歌曲学唱与音乐简析 (用时:20分钟) 关卡一:听听我的小闹钟 完整播放歌曲(视频),同时搜集音响信息,思考:小闹钟的情绪怎么样?学生分享,教师讲评。展开谜面的念谣,师生合作,且融入小乐器——双响筒。出示课题——这是什么?。 关卡二:唱唱我的小闹钟 复听歌曲,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融入节拍声势,展开创编。进一步延伸至小型乐器。 乐器举例:鼓、响 板、碰钟 节奏探究。出示完整乐谱,引导学生观察乐谱,展开典型节奏与节奏型的探究与实 践。 ←→ (1)找节奏 (2)念读节奏(师生合作) (3)融入歌词 一、二乐句→三、四乐句 旋律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动态趣味图谱视频,运用手指画出旋律线,熟悉旋律的样态,迁移至准确的旋律表达。 一、二乐句→三、四乐句 骨干音练习:d,m,s 结合音阶与歌谱,展开练唱。 5.融入钢琴,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且融入肢体律动表演。 1.初听全曲,思考问题: 音乐风格、歌词内容 小闹钟的情绪→歌曲的情绪:欢乐、活泼、喜悦、开心…… 歌词是怎样的?出现闹钟了吗? 谜语歌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融入动作表演 2.复听全曲,跟随视频,融入节拍声势,展开跟唱。根据教师的示范,展开节拍声势的探究与创编。举例: 拍腿面+打响指 全拍掌+半拍掌 …… 融入小型乐器,展开探究与分享。 节奏探究。观察乐谱,跟随教师展开节奏辨析与朗读,凸显基本(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关注变化(休止符、附点节奏)。 从找节奏延伸至念读节奏组合,最后带入歌词(谜面部分)。 4.旋律探究。结合动态趣味图谱与旋律线绘制,感知旋律特征,辅以听、唱实践,展开练习。结合教师的板书,明晰作品中的骨干音,展开练习,助力更好歌唱。 5.跟随钢琴,观看乐谱,,完整演唱歌曲。进一步融入肢体律动表演。结合已有的学习基础,展开演奏与创编。 1.律动活动以简单的上肢运动为主,使学生在最初听辨音乐时,能够基于足够的听觉空间。 2.逐步熟悉作品的歌词内容,在大量的听说、奏、唱的基础上,及时分析音乐元素特征,促进对于歌曲的全面感知与理解。
活动三: 综合拓展与本课小结 (用时:12分钟) 关卡三:演演我的小闹钟 1.表演探究。结合导入部分的肢体律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编与展示。教师讲评并小结。 综合表演。采用念谣+歌唱、乐器+歌唱、表演+歌唱的方式,融入钢琴,分组展开综合表演活动。延伸至行走律动、动作表演。 3.梳理与小结。“时间小达人”具有怎样的优良品质?联系闹钟主题,联系本单元的其他作品,展开主题探究。闯关任务小结,本课小结。聆听《这是什么?》歌曲音频,有序走出音乐教室。 1.根据教师的导引,展开表演律动的探究活动。展开创编实践。展示与分享。 2.分组展开念谣+歌唱、乐器+歌唱、表演+歌唱的综合表演活动。进一步熟悉与感悟作品,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跟随教师展开梳理与小结,同时展开“小闹钟”的主题探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勤劳、坚持、守时(选择,并说明原因→板书) ——早睡早起,及时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任务,珍惜宝贵时间。 聆听歌曲,有序走出音乐教室。 综合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使学生多元感受音乐作品。
板书 设计 这是什么? 闹钟 轻快 活泼 谜语歌 滴答 滴答 滴答 滴答 当 当 当 勤劳 听 拍 ○ 坚持 ← 时间小达人 唱 守时 演 ←→ 会走没有退 会说没有嘴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珍惜时间 热爱生活
作业 设计 完整背唱歌曲,且能够在演唱歌曲时,加入身体乐器伴奏或简易的动作表演,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