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高教版2023)上册《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美国著名的________、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其代表作《________》被誉为“绿色圣经”。2. 文章以狼的嗥叫开篇,指出这声嗥叫中隐藏着________的深刻内涵,呼吁人类________,树立正确的生态观。3. 文中提到,在人类眼中,鹿、草原、群山分别代表着“美食” “_______”“_______”,这种功利性的认知导致了生态的失衡。二、生字词1. 给下列字注音- 嗥叫( ) 驯服( ) 迸发( ) 湍急( )- 艾蒿( ) 毛骨悚然( ) 饿殍( ) 蜿蜒(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 )bāo 贬 ( )qiāng 害 ( )zhě 皱 ( )jī 绊- ( )gōu 火 ( )yú 越 ( )jié 问 ( )jī 形三、选择题1. 下列对《像山那样思考》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要描写狼的生存习性B. 批判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C. 强调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观D. 展现群山与草原的壮美景色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嗥叫:大声嚎叫,文中指狼的叫声B. 毛骨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C. 饿殍:饿死的人,文中指因人类破坏生态而死亡的动物D. 驯服:使顺从,文中指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3. 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群山、狼等以人的情感B. 通过对比人类与山的不同视角深化主题C. 以狼的嗥叫为线索贯穿全文D. 语言华丽雕琢,大量使用排比、对偶修辞四、课内阅读理解(一)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1. 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狼的嗥叫的?有什么作用?2. 文中列举鹿、松林、郊狼等对狼嗥的反应,有何目的?3. “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中的“含义”指什么?(二)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花中。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在我们的下方,狼妈妈快乐地来回穿梭,而它的小狼们正在为了争夺一只倒地的驯鹿而互相撕咬。……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这时,我察觉到,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我当时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1. 这段文字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指什么?3. “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这种观点错在哪里?(三)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似乎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1. 文中提到“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奋斗方式有何不同?2. 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句话?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的理解。答案一、基础积累1. 奥尔多·利奥波德;伦理学家;沙乡年鉴2. 生态平衡;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3. 牧草;钱柜二、生字词1. háo;xùn;bèng;tuān;hāo;sǒng;piǎo;wān yán2. 褒;戕;褶;羁;篝;逾;诘;畸三、选择题1. B2. D(“驯服”在文中指自然生物对狼嗥的本能反应,并非人类征服自然 )3. D(文章语言质朴深沉,并非华丽雕琢 )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描写方式:通过听觉(“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空间感(“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和情感渲染(“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多角度描写。作用: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奠定全文敬畏自然的情感基调,暗示生态问题。2. 目的是展现狼嗥对不同生物的直接影响,体现人类与其他生物视角的差异,为后文揭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作铺垫。3. “含义”指狼的存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超越了人类功利性的认知,只有从山的长远视角才能理解。(二)1. 描述了作者在峭壁上目睹狼一家快乐生活,最终开枪打死老狼,看到老狼垂死眼神的场景。2. “新的东西”指狼作为生态链重要一环的生命价值,以及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这是作者此前未曾意识到的。3. 这种观点错在将生态系统简单化,忽视了狼对控制鹿群数量、维护植被平衡的作用。狼减少会导致鹿群过度繁殖,破坏草原,最终威胁整个生态系统。(三)1. 人类通过机器、选票和美金等手段追求目标,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和改造自然的意图;而其他生物(如鹿、牧牛人)则基于本能或简单的生存方式奋斗。2. 人类过度追求短期的安全与繁荣,通过破坏自然获取利益,却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行为会引发长远的生态危机,如物种灭绝、环境恶化等。3. “荒野”代表未被人类过度干预的自然环境,它蕴含着生态平衡的规律和生命的智慧。人类应从荒野中领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