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高考研究中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模拟(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新高考研究中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模拟(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地理模拟试题(三)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小时经济圈”指以主城为核心,在交通1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具备竞争优势的地区。下图示意嘉兴“一小时经济圈”。据此完成1~3题。
1.对嘉兴的产业发展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都市是
A.上海、杭州
B.上海、苏州
C.杭州、宁波
D.苏州、绍兴
2.经济圈内各城市
A.产业结构不同,协作性较差
B.产业结构往往不同,可以优势互补
C.产业结构相同,竞争较为激烈
D.产业结构相同,便于形成规模效应
3.“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需
①注重交通的通达性 ②多个城市政府协同行动 ③有效开发自然资源 ④扩大城市发展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半导体行业具有下游应用广泛、生产技术工序多、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换代快、投资高、风险大等特点。美国是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20世纪90年代已完成两次产业转移。下图示意半导体产业转移历史。据此完成4~5题。
4.半导体产业前两次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是
A.原料成本 B.人力成本
C.市场潜力 D.环境质量
5.现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主要从事的环节是
A.生产制造 B.研发设计
C.售后服务 D.组装加工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为减少种间竞争,同域物种必须至少在时间、空间或资源三者之一的一个生态位方面产生分离。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体型较大的野猪(实线)和体型较小的狍(虚线)两种有蹄类物种在冷季(11月—次年4月)活动密度曲线图,狍活动集中在黎明和黄昏,而野猪活动集中在白天和黄昏,该地冷季均温为-7.23 ℃。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两物种活动时间差异的合理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食物数量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长白山脉 B.天山山脉 C.武夷山脉 D.祁连山脉
8.与狍相比,野猪在冷季白天活动密度更大,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高温抑制狍的活动 ②狍食物需求较小 ③野猪获取食物难度加大 ④野猪晒太阳提高体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天气系统影响范围会因大气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下图示意某类天气系统在1960—2014年的影响及控制区域统计数据,其主要影响东南亚及东亚地区。等值线数值正值表明影响及控制该地区频次超过历史平均,负值表示低于历史平均。据此完成9~10题。
9.该类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A.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热带气旋
10.图示该类天气系统时空变化趋势发展将增加
A.东北防洪压力 B.华北农业病虫害
C.浙江干旱灾害 D.广东风暴潮灾害
  港口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受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图中阶段Ⅰ、阶段Ⅱ示意我国某沿海城市港口演变的先后两个阶段。据此完成11~12题。
11.从阶段Ⅰ到阶段Ⅱ,适宜保留在城区的港口功能是
A.货物装卸 B.船舶维修 C.物资补给 D.游艇出行
12.促使该城市港区发生演变的合理原因是
A.城市产业调整,工业规模显著萎缩
B.运输方式变革推动深水港区布局
C.河道淤塞加剧,河运功能基本丧失
D.人居环境改善推动港口功能剥离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属于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邛海流域水系发达,主要有11条河溪。下图示意邛海流域及样点(L1~L5平均水深分别为8.52 m、9.33 m、10.06 m、6.47 m、1.51 m)和邛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深颜色区域)。据此完成13~14题。
13.各湖区样点中,水质由好到差的排序是
A.L1、L4、L5 B.L2、L5、L1 C.L4、L1、L3 D.L5、L4、L2
14.DO指溶解氧,指水中被溶解的氧气分子的量,通常以mg/L的单位来表示。测量发现,R1~R3样点7—8月DO明显降低,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泥沙汇入明显减少 ②处在雨季,水温高 ③水生植物等大量繁殖 ④河流水位变幅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典型的大型露天石窟寺群遗址,其中规模最大的大卢舍那像龛朝向大约为东偏南7°,进深约30 m,宽约40 m,呈半敞开状,在其正壁、北壁和南壁共立有九尊造像,受地形朝向影响,不同朝向壁面日照时长差异明显。下图为窟龛俯视图(左图)和造像剖面图(右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大卢舍那像龛不同朝向壁面年日照时长
A.正壁>北壁>南壁 B.北壁>正壁>南壁
C.南壁>正壁>北壁 D.北壁>南壁>正壁
16.冬至日,不同朝向壁面佛像进入阴影区时间
A.北壁最早,南壁最晚 B.正壁最早,北壁最晚
C.南壁最早,正壁最晚 D.南壁最早,北壁最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该市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城区坐落于海拔800 m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受山地、平原的共同作用,城区实测风表现出明显的山谷风特征,加之当地较明显的热岛环流,对污染物的扩散、输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下图示意太原市城区地形特征及尖草坪(北部城区)和小店(南部城区)2个气象观测站实测风风频(单位:%。数值越大,频率越高)日变化情况。
(1)简述太原市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6分)
(2)说明尖草坪与小店气象站山谷风转换时间的差异。(6分)
(3)分析山谷风对城区污染物分布和扩散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国钾肥资源存在严重短缺,主要从白俄罗斯、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进口。近年来,我国在老挝他曲县取得35 km2矿区开采权,整个矿区查明钾镁盐矿石总储量约有1.002×109 t,折纯氯化钾储量达8.28×108 t,资源储量巨大,矿体埋藏适中,适宜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在此地生产的钾肥除了供应国内还积极供应其他周边国家。下图示意老挝他曲县地理位置。
(1)分析在老挝他曲县生产钾盐的区位优势。(4分)
(2)说明中国企业在老挝布局钾盐生产基地的有利市场条件。(4分)
(3)简述我国保障钾肥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古劳水乡位于珠江三角洲,濒临西江,宋元及以前,古劳水患频繁,生产开发难以进行。随着泥沙淤积面积不断扩大,明代中前期,当地居民“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至清初出现了成熟的桑基鱼塘农业模式,比较好地缓解了水患,古劳水乡进入商业繁荣的快速发展期。
(1)简析宋元以前古劳水患频繁的自然原因。(6分)
(2)指出唐朝至清朝时期西江入海口海湾成陆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分析清初之后,古劳水乡商业快速繁荣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A 2.B 3.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一小时经济圈”为载体,考查大都市辐射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题,嘉兴是上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浙江省,同时还受到杭州市的辐射,上海、杭州对其辐射作用强。第2题,经济圈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往往不同,各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可以优势互补,便于形成相互依存的产业链;相同的产业结构往往会引发恶性竞争。第3题,“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关键在于交通的通达性;涉及多个城市,需多个城市政府协同行动;与自然资源开发的深度、广度关系不大;圈内城市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会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异。
4.B 5.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半导体行业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4题,半导体产业的空间转移源于技术成熟及研发成本上涨,源于产业类型的变化,即由技术密集型产业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半导体产业对原料要求较少;市场潜力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主要的驱动力;产业转入地的环境质量并无优势。第5题,据图可知,美国半导体产业已经把低端的生产、组装加工等环节转移出去了,现阶段主要从事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环节。
6.C 7.A 8.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生物活动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6题,两物种的活动表现为野猪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和黄昏,而狍活动主要集中在黎明和黄昏,昼夜长短显然不合理,而食物数量一天中没有时间差异;冷季山区人类活动少;狍性情胆小,黄昏、黎明的太阳光照强度较为适宜,适合其觅食,白天光照强,天敌较多,狍多躲于密林中。第7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区正午地方时基本和北京时间相同,在12:00附近,表明该地的经度非常接近120° E,且该地冷季均温为-7.23 ℃,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该地最可能位于长白山脉。第8题,在冷季,该地区白天并不具有高温的天气;狍体型较小,因此食物需求小,会减小活动密度;野猪由于体型大,且冷季有积雪覆盖,获取食物难度加大,须通过增加觅食活动密度获取食物;温度最高的时间在午后,但是野猪活动峰值在黄昏,因此提高体温的说法不合理。
9.D 10.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9题,图中区域全部位于沿海地区,最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第10题,由于热带气旋的影响和控制区域呈明显的北移趋势,因此必然增加东北地区的降水频次,增加东北防洪压力;华北病虫害与台风北移趋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浙江受台风影响频次增加,干旱减轻;由于台风登陆减少,广东风暴潮灾害将会减少。
11.D 12.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港口演变为载体,考查港口功能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1题,该港口城市拥有自由贸易区,且有若干个工业化港区,因此可以推知城市规模较大。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可以看出城区港区进行了外迁,货物装卸、物资补给和船舶维修均属于低端产业,不适宜保留在城区,而游艇出行的保留有利于城市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第12题,该城市存在产业结构调整,但工业布局以及港区的数量变化不能说明工业规模显著萎缩;河道水运功能丧失的判断不合理;人居环境有改善的需求,但在实现过程中港口功能进行了优化而非剥离;集装箱大型运输船舶的出现提高了对水域的自然条件要求,从而推动港区向外海深水区布局。
13.A 14.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邛海流域为载体,考查水污染治理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3题,湖区L5样点注入河流流域主要是城乡用地,污染物最为集中,且水域较封闭,水质最差;L4样点注入河流流域主要是农田、果园用地,水质较差;L1、L2、L3样点注入河流流域主要是林、灌、草地等生态用地,水质最好。第14题,7—8月是邛海流域的雨季,雨季水温高,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富营养化,河流水气交换减弱,降低DO浓度;雨季时泥沙汇入增加,但泥沙汇入、河流水位变化与DO浓度变化关系不大。
15.B 16.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5题,大卢舍那像龛坐西朝东,北壁是阳面,一天中大多数时间可接受太阳照射,年日照时间最长;南壁为阴面,一天中较长时间处于阴影区,年日照时间最短;正壁年日照时间居中。第16题,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日日出东南时,各佛像大致都可以被阳光照射,随着太阳向南方移动,位于南壁的佛像首先结束光照。午后,随着太阳的西移,正壁逐渐结束光照,而北壁结束光照时间最晚。
17.(1)日出前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日落前后,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6分)
(2)尖草坪气象站位于北部城区,山风与城市风(热岛环流)方向一致,山风势力较强,早晨山风向谷风转换的时间较晚,傍晚谷风向山风转换的时间较早;小店气象站位于南部城区,谷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谷风势力较强,早晨山风向谷风转换的时间较早,傍晚谷风向山风转换的时间较晚。(6分)
(3)白天,谷风将污染物向北部输送,受北部山脉阻挡,污染物在山前堆积,造成北部城区污染物浓度上升;夜间,地面降温剧烈,冷空气下沉至盆地底部,形成逆温层,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受山风的影响,夜晚城区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6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太原盆地为背景素材,从山谷风日变化特征、山谷风转换时间、山谷风对污染物的影响等角度设问,考查了大气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素养。
18.(1)离海近,便于海陆联运,运费便宜;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承载力较强。(4分)
(2)地处东南亚的中心,辐射范围广;周边国家农业生产规模大,钾盐需求旺盛,市场广。(4分)
(3)农业生产规模大,贫瘠土地面积广,钾肥短缺严重;进口来源国集中于少数国家,风险高,进口成本高;国外钾肥生产垄断性高,我国缺乏定价权;国内钾盐资源集中在西北内陆地区,开发易破坏生态环境。(8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钾盐为背景素材,从钾盐生产优势、有利市场条件、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角度设问,考查了资源开发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19.(1)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海水顶托,排水不畅;雨季较长,降水多。(6分)
(2)空间差异:海湾西侧成陆面积广,速度快,东侧成陆面积小,速度慢。(2分)原因:西江流量大,挟带泥沙入海多;海湾西侧岛屿多,阻挡西江河水,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泥沙沉积;岛屿保护成陆的淤积泥沙免受海潮侵袭。(4分)
(3)水患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得以稳定;土地增加,物产(丝绸、渔业)产量增加;临近广州等密集城镇区,市场广阔;临海临江,通江达海,水运便利。(任答三点,6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古劳水乡为背景素材,从水患原因、成陆差异、商业条件等角度设问,考查了区域发展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