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2张PPT)苏教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1、 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能发光(1)玻璃幕墙 (是/不是)光源(2)月亮 (是/不是)光源(3)夜晚月光下的水面 (是/不是)光源(4)关闭的电灯,未点燃的蜡烛 (是/不是)光源(5)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 (是/不是)光源不是不是不是不是是(6)太阳 (是/不是)光源是(7)地球 (是/不是)光源不是2、光源可以分为 和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1)篝火是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人造光源(2)萤火虫是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3)绽放的烟花是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人造光源(4)闪电是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3、发光需要 。能量(2)给细钢丝通电,细钢丝 。(1)点燃蜡烛,蜡烛 。燃烧发光通电发光4、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直线(1)夜晚车灯、城市上空的霓虹灯、激光灯射出来的光线、从树林和云层中穿过的光束都是沿 传播直线(2)该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如图,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甲图的纸屏上 (能/不能)看到光斑,乙图的纸屏上 (能/不能)看到光斑。只有三张硬卡纸的小孔 ,才能在纸屏上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说明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4)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 人眼→ 准星→ 靶标B. 靶标→ 准星→ 人眼C. 人眼→ 准星→ 靶标(5)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 皮影人偶→ 幕布→ 人眼B. 光源→ 皮影人偶→ 幕布C. 光源→ 皮影人偶→ 幕布→人眼BC(6)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这种现象被称为“ ”,它的原理是 。画出下图光的传播路径墨子倒像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5、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 ,这种现象叫作 。(1)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2)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6、物体表面越 (光滑/粗糙),反光效果越好。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大小 ,方向 。8、直立两面镜子,两面镜子的夹角 ,在镜子中所成的影像越多。折返光的反射√×光滑相等相反越小9、潜望镜工作原理 。潜望镜主要由 构成。这两面平面镜 ,并且都与水平面成 度角。这种设计使得物体反射的光经过 后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使人能够从低处看见地面上的景物。画出光的传播路线。镜面相对、平行放置45两次反射光的反射两面平面镜10、在古希腊时代,有三种解释视觉的理论,正确的是( )A、发射说:从人眼发出视线到达物体,人就能看见物体。B、相遇说:人眼和物体各发出某种东西在空中相遇而产生视觉C、反射说:光线照射到物体,再从物体反射到人眼,人就看见物体了C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赛姆1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 、 有关系。彩虹的颜色按顺序从内圈至外圈: 。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 。阳光空气中的水滴紫、靛、蓝、绿、黄、橙、红东方12、制造彩虹的方法。(1)用镜子制造彩虹。(镜子 太阳)(2)用水雾制造彩虹。( 着太阳喷水雾)(3)用 制造彩虹(让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朝向背对三棱镜①制造彩虹,阳光来自下图中的( )方向。②制造彩虹,下图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B1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 发现的: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太阳光穿过第一个 ,被 ,让七色光平行穿过第二个 ,七色光 。红光单独通过三棱镜,红光 。)用 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说明 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牛顿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三棱镜合成了白光并未改变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14、光的三原色 。红光和绿光重叠会形成 ,红光和蓝光重叠会形成 光,红光和蓝光重叠会形成 光。红、绿、蓝黄光品红色靛色15、快速转动三等分(分别涂红、绿、蓝三种颜色)圆盘或七等分(分别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圆盘,发现圆盘呈现 。白色16、下列属于哪种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奥运圣火采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16、下列属于哪种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光束穿透云层彩虹水面倒影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色散苏教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1、传热方式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热传导 1、需要直接接触 2、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 都是热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较高之处传到温度较低之处。热对流 1、循环流动 2、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 1、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 2、可以不依靠介质直接传递2、实验题目: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提出假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实验过程:①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②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 。观察到凡士林 。③用试管夹夹住另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 。观察到凡士林 。实验结论: 。从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另一端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中心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3、探究温度不同之间的液体之间的传热现象①在烧杯中到一杯热水,放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②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③5分钟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并比较两测量的温度。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 。热从烧杯里的热水传到 ,再传到 ,水槽里的冷水慢慢变 ,烧杯里的热水温度 ,最后二者温度 。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 的物体传到温度 的物体。传递烧杯上水槽的冷水中热变低相等高低4、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 处传到温度较 处。生活中热传导事例:熨斗熨烫衣服、用沙子炒板栗、烙饼、量体温、冷敷或者热敷、吹头发、电烙铁作画。热传导高低5、液体或气体受热 ,遇冷 , ,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 处传到温度较 处。上升下降循环流动热对流高低6、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入冷水槽中,观察到红色的热水会 ,到达冷水顶部会向 ,然后沿着水槽壁 。7、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①把木屑放入水中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 ,到达水面处会向 ,然后沿着杯壁附近 ,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 ,如此 。上升四周扩散下降上升四周扩散下降上升循环流动8、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9、走马灯转动的原因蜡烛点燃后,下面纸杯里的 被蜡烛 ,热空气 ,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①固定一支线香,点燃。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线香的烟会直立 直到罩顶,然后四散 ,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 流动,如此 。上升下降向上循环流动空气加热上升10、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11、热传递有 、 、 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12、电烙铁是运用 的方式传热。电水壶是运用 、 两种方式传热。烤箱、电暖器是运用 、 两种方式传热。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 、 、 三种方式传热。热传导热传导热对流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13、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 ;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 ;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14、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 ;菜汤的导热方式是 ;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15、比较不同材料传热快慢:塑料、木头、铜、铝、钢 5 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1)用 分别在 5 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 。2)把 5 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3)观察 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实验结论: 。凡士林一致铜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分别是铝、钢、塑料和木头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铜>铝>钢>塑料>木头16、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 ;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 。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17、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说明空气是 。18、夏天体验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站在 最凉、次之、 最暖和。是因为瓷砖是 ,地毯是 。冬天使用地热取暖,选择 铺在地热管上传热效果会更好。热的不良导体瓷砖地板地毯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瓷砖19、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 ,坚固、耐用 ;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 ,可以防止烫伤。20、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是 ,手柄是塑料制的,是 ,以免烫伤。21、冬季用 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是因为塑料是 ,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22、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岩棉板是,可帮助墙体保温。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塑料薄膜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苏教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1、政区地球仪表面 ,有不同色块,蓝色代表 ,其他颜色代表 ,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2、地形地球仪表面 ,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 和 。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黄色表示 , 白色表示 。光滑海洋国家高低不平海洋深度陆地海拔高度水耕地、平原和森林山地、 沙漠冰川3、地球表面包括 和 。 和 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包括 。海底的地形同样起伏不平。陆地海洋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岩石土壤:地势 ,起伏 。:地势 ,起伏 。:地势 ,起伏 。:地势 ,起伏 。:四周地势 ,中间地势 。平原低小高原高小山地高大丘陵不高不大盆地高低5、 和 都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 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陆地上海洋里岩浆6、模拟火山喷发实验。①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番茄酱(模拟: ),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②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 ,在玻璃管(模拟: )上放一小块超轻粘土③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模拟: ),观察发生的现象: 。岩浆山体火山通道地球内部巨大能量有白气冒出来;盖在玻璃管顶端的超轻粘土会被顶起来;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从管口或瓶塞缝隙溢出7、当地壳深处的 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 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地震也是 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 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 。岩层海啸8、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①挤压 ,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②掰断木片,体验“ ”断裂的感觉。③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 ”的错动、抬升。泡沫板产生错动并抬升,一块在下托起另一块。多层海绵岩层地球板块多层海绵从中间向上隆起,产生褶皱。木片断裂,产生震动,发出断裂声,两手有震感。9、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 空的,温度 、压力 ,存在炙热的 。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 的,会 , 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 ,可能比地表温度高。10、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 千米。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 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开始利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分成了 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 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 ,温度和压力极高。不是很高很大岩浆不稳定运动和变化岩层热能12地震波地震波三地壳地幔地核圈层名称 平均厚度 已知特点A . 有厚有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均为坚硬的。B . 厚约2900千米 主要由各种形态的组成。C . 厚约3400千米 。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岩浆高温高压11、在此基础上,一些科学家认为, 和 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而最外层的 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随之运动起来。 是人们直接感知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更普遍的地壳运动则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 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 ),或彼此碰撞( )( ),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地幔地核地壳地震六板块分离板块碰撞板块俯冲12、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①在有色淀粉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后,用酒精灯加热,持续搅拌至糊状。有色淀粉模拟的是 ,酒精灯模拟的是 。②放入三四块泡沫块,继续加热,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泡沫块模拟的是 。泡沫块运动的力量来自 。使巨大的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 ,引发的自然现象有 。软流层及岩浆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泡沫块会随着下方水的热对流运动从温度高的地方向四周温度较低的地方移动,呈现出或分离或靠近的现象地核释放能量淀粉糊对流时水平方向的拉力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对流运动地震,火山喷发,海陆变迁,大陆漂移13、 是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系。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早在4000万~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 。14、两亿年前,地球大陆板块是 ,现在则是的。2亿年前1.5亿年前现在喜马拉雅山大海一个整体相互分离15、导致地表变迁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火山喷发地震造山风冰川流水温度变化海浪内部力量外部力量导致地表变迁的力量成因: 。成因: 。成因: 。破碎的岩石岩石女王头像海边沙丘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海风搬运沙粒堆积成沙丘。成因: 。成因: 。成因: 。亚马孙河河道弯曲海蚀拱桥溶洞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曲的河道。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海蚀石。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地幔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岩石的碎屑沉积下来,经过几百万年,逐渐加厚,在压力作用下变成坚硬的 ,如石灰岩、砂岩。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很多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变成了另一种岩石: ,如石灰岩变成了 。大理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6、岩石分类、循环苏教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1、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 ,他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2、云的形成: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 ,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 ,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中形成了 。小水滴、小冰晶云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冰晶云1)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 ,放入点燃的 。量筒中出现,移走线香,用 完全封住量筒口。2)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3)用冷水代替温水后,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4)线香的作用 。5)冰袋的作用 。6)温水的作用: 。温水线香冰袋量筒中出现明显的雾量筒中没有明显的雾(量筒中水蒸气含量少,与冰袋形成的温差小)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创设低温环境温度适中,水蒸气适量大量的烟3、人造雾实验4、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露 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及初秋的夜晚。 都是在夜晚形成的。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形成。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物上。霜 固体、白色、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天的夜晚。6、二十四 之白露、霜降。白露在每年的 。霜降为每年的 ,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 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 即将开始。节气9月7日或8日10月23日或24日秋季冬天5、在天气晴朗的 ,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 ,这就是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 ,这就是 。夜晚小水滴露0℃以下小冰晶霜1)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 ,作用是 ,2)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3)观察杯子的外壁有 ,这是模拟 的形成4)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 ,5)在冰水中加 ,测量冰水的温度。发现冰水的温度 。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 0℃,所以可以制造更 的温度。6)观察杯子的外壁有 ,这是模拟 的形成7)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壁上的 变成了 ,说明 是水的固体形式。湿毛巾小水滴露湿毛巾增加杯子周围水蒸气含量盐降低低于低小冰晶霜小冰晶小水滴冰7、人造露、霜实验8、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雨 液体,四季都有降雨,形成时的温度不一定低于0°C。 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下来的,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雪 固体,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形成时的气温要低于0°C。9、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 ,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 。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 。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 。雪也是 的一种形式。10、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边形,是因为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11、 、 和 是不同类型的降水形式,冰雹多发生在 。上升气流托不住时降水雨雪降水六边形雨夹雪冰雹冻雨夏季或春夏之交1)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 。2)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 (有/没有)水珠3)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培养皿底部 (有/没有)水珠4)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 ,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 ,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 的形成。水蒸气没有有降低变大雨12、人造雨实验(1)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 。(2)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 ,形成 。(3)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 。(4)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聚集变成了、 。(5)雨滴降落或雪花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了 。(6)雪花降落过程中没有融化便形成了 。水蒸气遇冷凝结小水滴、小冰晶(云)聚集雨滴雪花降雨降雪13、雨、雪的形成1)水蒸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地球内部的热量 B.重力(地球引力) C.太阳辐射2)降水的动力来源是( )。A.地球内部的热量 B.重力(地球引力) C.太阳辐射(1)(2)(3)(4)(5)(6)3)属于蒸发的是 。4)属于降水的是 。CB(1)(3)(4)(5)1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苏教五年级科学第五单元1)刺激: 、( )反应: 。2)刺激: 、( )反应: 。3)刺激: 、( )反应: 。5)刺激: 、( )反应: 。闹钟声响声音信号起床肚子疼体内感受信号去卫生间绿灯亮光信号过马路老师宣布秋游高级语言信号学生欢呼1、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 。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 。2、玩“翻转打手”游戏,看谁被打到的次数 ,说明反应快。玩“快速抓尺子”游戏,抓到的尺子下端长度 ,说明反应快。3、人的起跑反应时间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而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刺激反应少短有快有慢4、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 。本能1)刺激: 、反应: 。爆竹声响捂耳朵2)刺激: 、反应: 。踩钉子抬脚3)刺激: 、反应: 。碰仙人掌缩手5、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类似的“司令部”—— 。是身体的控制中心。 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 ,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 。 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做出反应。6、神经分布越 ,越 ;神经分布越 ,越 。按敏感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脑脑和脊髓脑脊髓大脑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多敏感少麻木指尖皮肤、手背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处皮肤7、在人的神经系统中, 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 和 。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 中间,虽然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但还是有可能受到伤害。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因此,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例如,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8、脑被坚硬的 包裹着,它由 、 、 三部分组成。小脑的作用: 。脑干的作用 。脊髓脑组织周围神经脊柱颅骨大脑小脑脑干维持身体平衡维持个体生命9、1)成人脑的质量约为 ,大脑的质量约为成人脑的质量的80%,大脑的质量约为 。2) ,体会大脑的大小和形状。3)大脑表面也像 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 。4)用手指摁一摁 ,你感受到的软硬程度与大脑的差不多。5)大脑的颜色是 。1400g1120g把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核桃仁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豆腐淡粉色10、大脑的功能1)看右图10秒,闭上眼,凭记忆说出图上有哪些物品。2)辨认下图中恐惧、高兴、愤怒、悲伤的情绪。记忆功能识别功能3)弹棋子,让它尽量停在红点上。4)根据下图中前三个图形的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控制功能推理功能5)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创造功能11、人的大脑负责各种 和 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 和 。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认知思维情绪运动1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左脑控制 的运动,右脑控制的运动。左脑偏重于 等功能,右脑则偏重于 等功能。科学家还发现,大脑在工作时,不是所有部分都参与同一件事情,它的各个部分是有不同分工的。13、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 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例如,脑科学发现了神经之间的联结方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 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 等。右侧身体左侧身体数学、语言和书写音乐、绘画、情感脑科学学习科学图形表征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14、 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 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研究发现, 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2.5%,却消耗着身体20%的 和25%的 。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一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产生疲劳感,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 小时的睡眠时间。也有利于大脑的健康,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模拟大脑能量氧气10保持愉快的心情苏教五年级科学专项学习1、现代科学研究的分支越来越细,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 满足一项工程的全部需要。因此,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需通力 ,才能使一项工程圆满完成。2、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 也很重要。成员间的交流碰撞可以集思广益,激发创意;组内形成的共识可以促使组员相互配合,主动地完成分内工作。3、工程师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经过:(1) 、(2) 、(3) 、(4) 、(5) 、(6) 。很难合作合作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分享交流①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面积的关系。假设: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大小有关。伞面越大,下降得越慢。伞面越小,下降得越快。改变的量:伞面面积的大小。不变的量:悬挂物的质量、伞面材料、伞绳长短、下降的距离等条件。实验结论:降落位下降的快慢与伞面的大小有关。在悬挂物质量不变时,伞面越大,下降得越慢;伞面越小,下降得越快。4、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对比实验)②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悬挂物质量的关系。假设: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悬挂物质量的大小有关。悬挂物质量越大,降落伞下降得越快;悬挂物质量越小,降落伞下降得越慢。改变的量:悬挂物的质量。不变的量:降落伞伞面大小、伞面材料、伞绳长短等条件。实验材料:两个质量不同的砝码、两个相同的降落伞、秒表、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降落位下降的快慢与悬挂物质量的大小有关。悬挂物质量越大,降落伞下降得越快;悬挂物质量越小,降落伞下降得越慢。③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 无关。5、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降落伞绳长资料法、询问法、举例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