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课件 25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课件 25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教案
课 题 第二章 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发现史;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思维:理解生物所具有的特征,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对某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的观察,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态度责任: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明确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细胞的发现对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性;体会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教学重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特征、细胞的发现
教学难点 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无论是在广袤的陆地、茫茫的大海,还是辽阔的天空,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从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到似乎无所不能的人类,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中,生命生生不息,世界丰富多彩。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都大同小异。 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呢? 一、什么是生物 1、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物体;如生石花、水滴鱼、小女孩都是生物;而石头、水滴、机器人都是非生物。 思考讨论: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呢?我们认为生物都是活的,可“活的”究竟意味着什么?具备哪些特征才能算是“活的”? 观察下图,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思考生物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即子代与亲代、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虽然长得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 ③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④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趋得避害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⑤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⑥生物都在进化。 注: ⑴地球上的生物是如此丰富多彩,要找出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不容易; 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什么是生物”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科学阅读:生命是什么二、细胞的发现 1、显微镜的出现,拓展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1)人类对生物的研究由来已久: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由于受到观察工具的限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体的习性、形态结构等方面。 (2)显微镜的出现,使人们观察的范围扩大: 借助于显微镜,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还可以看到生物的微小结构。 2、细胞的发现: (1)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 注:事实上,胡克看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细胞壁)。 (2)细胞学说的建立: 随着显微镜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 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纳罕,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之后,德国科学家微耳和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b.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色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c.意义: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3、“细胞学说的建立”给我们的启示: (1)科学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 (2)科学观察人们是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 (3)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科学、技术、工程:显微镜的发展1、《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2、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________; (2)朵朵葵花向太阳________; (3)饥不择食________;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________。[参考:③ ④ ⑤ ① ]
1、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即子代与亲代、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虽然长得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 ③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④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趋得避害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⑤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⑥生物都在进化。 2、细胞是胡克发现的,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等建立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思考、讨论、回答听讲、记录听讲听讲听讲、记录听讲、思考、记录 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 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③需要营养和能量、排出废物;④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⑥生物能进化。胡克:发现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4、意义:从结构上统一生物世界。(共25张PPT)
第1课时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 科学观念:理解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2. 科学思维: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发现史;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 探究实践:通过对某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的观察,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4.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明确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细胞的发现对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性;体会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新课引入
鹰击长空
牛羊成群
生命生生不息,世界丰富多彩
但是不同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都大同小异。
知识讲解
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呢?
知识讲解
观察下列图片,分辨生物与非生物
生石花
水滴鱼
小女孩
石头
水滴
机器人
生物
生物
生物
非生物
非生物
非生物
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物体
知识讲解
观察下列图片,分辨生物与非生物
生石花
水滴鱼
小女孩
石头
水滴
机器人
生物
生物
生物
非生物
非生物
非生物
“活的”究竟意味着什么?具备哪些特征才能算是“活的”?
知识讲解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母猫生小猫,连母五个样
生长发育
繁殖、遗传和变异
蜥蜴捕食
摄取食物、获取营养
知识讲解
人体排汗
排出废物
含羞草叶片合拢
对刺激做出反应
不同的生物拥有许多的共同特征
知识讲解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即子代与亲代、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虽然长得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
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趋得避害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在进化。
知识讲解
我们是如何发现细胞的存在呢?
知识讲解
显微镜的出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由于受到观察工具的限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体的习性、形态结构等方面
知识讲解
细胞的发现:
自制显微镜
软木栓薄片
细胞
事实上,胡克看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细胞壁)。
知识讲解
细胞学说:
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知识讲解
细胞学说:
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魏尔肖
知识讲解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知识拓展
1665年,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20世纪80年代,激光扫描显微镜面世,它可对物体进行三维扫描 成像。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1590年,荷兰眼镜商用两端各有一块透镜的圆筒,制造出最早的显微镜。
19世纪,光学显微镜制造技术不断改进。
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
显微镜的发展史,也是细胞结构的发现史。
从胡克观察细胞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①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眼睛;
②要有对待学问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③要有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探究精神;
思考讨论
①科学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
②科学观察人们是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
③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
知识拓展
生命是什么
1943年2月,物理学家薛定谔(E.Schr dinger,1887-1961)在都柏林发表了“生命是什么”系列演讲,后整理成《生命是什么》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物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各种生命现象。他认为,生命必须遵守一般的科学法则。这种跨学科思想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研究生物之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由此大批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并推动了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尽管在定义生命方面,人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可到目前为止,科学界依然没能形成公认的标准,其原因就是生命现象太丰富、太复杂了。
课堂练习
1、《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和繁殖,树是植物,鸦是动物,马也是动物, “树、鸦、马” 三种生物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植物(树)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现象;
树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树、鸦、马” 都会发生变异。
故A选项正确
A
2、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________;
(2)朵朵葵花向太阳________;
(3)饥不择食________;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________。
拓展延伸




野草每年都会生长和枯萎,这是生物生长繁殖周期的体现;
向日葵向着太阳,这是生物对光这一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当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会摄取食物,这表明生物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
金鱼生活在水中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冷开水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气供金鱼呼吸
课堂小结
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提出者
动植物由细胞构成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魏尔肖完善
细胞学说
生物都在进化
细胞学说
由细胞构成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与非生物
能新陈代谢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作业布置
01
02
03
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预习“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内容
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