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等鸦片战争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寻找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中国是其重要的目标,这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在鸦片战争以前,因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林则徐主持的禁烟运动触犯了英国的利益,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清政府终因腐败无能而在战争中失败,结果签订了第一批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认识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之分,客观辩证的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认识中国与英国的地理位置,形成基本印象;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认识鸦片战争的基本过程;展示《英国割占香港岛》和《开放五口通商》示意图,加深理解鸦片战争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消极影响。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文字史料和图像史料,认识鸦片的走私和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和视频资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惨败原因以及鸦片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海龄等爱国官兵英勇抗英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所以学生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基本过程、结果及深远影响均比较陌生。但是,从学习基础来看,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对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因此在讲授本课时,学生易于接受相关知识。再从学习兴趣来看,中国近代史不同于古代史,是中国史部分的一个全新领域,而且本课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相当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群体会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和学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对于近代史的内容,学生接触较少,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脉络还比较陌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他们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枯燥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学习积极性可能不高。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述历史故事、播放历史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讲授法 列表归纳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的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它对中国社会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一起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二、探究新知(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示意图》,学生在图中找出中国与英国的位置并思考:19世纪上半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需要绕过非洲好望角,耗时至少要4个月,距离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拓展: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内容并出示图片,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图片展示:《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正当贸易示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回答。提示: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提问: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同时出示材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材料展示: 材料一 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兵科给事中刘光三奏请酌加食鸦片烟罪名等情折》材料二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提示: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教师提问:面对鸦片泛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是怎么做的呢? 提示: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4.学生阅读教材P3“人物扫描”,课件展示林则徐的话:“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5.教师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活动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2)学生活动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②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教师活动 阅读教材,概况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清政府在兵力、军费并不劣势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战败?(6)学生活动①主观:清政府经济、军事装备落后等;②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时间: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2).《南京条约》的内容:【资料链接】一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的香港岛不是今天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岛的面积只相当于香港特区的3%,因为香港特区是1062平方公里,港岛是50平方公里。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是1997年回来了。它的沦陷是分为三步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然后《中英拓香港界址专条》是租新界。租的地是1898年租的,租期99年,到1997年到期,所以租期一满,我们就收回来了。理论上割给人家的地要不回来了,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经过谈判香港岛和九龙司也一起回归了。②赔款2100万元。2100万银元里,600万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300万是偿还拖欠英商的债务。赔款分四年缴纳。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43年至1844年,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相继开埠。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1853年起,上海开始压倒广州,成为全国最大贸易港口。开放五口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仅5%)。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提供市场和原料的一方,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讨论分析,开放通商口岸与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开放的港口城市有什么区别呢?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岀:①通商口岸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被迫开放的,具有强迫性,侵略性。②改革开放的港口城市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而开放的,具有主动性,主权性,二者性质完全不同。(4)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指出,英国不满足《南京条约》的签订,于1843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不费一枪一弹的美国、法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5)鸦片战争的影响:“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老师讲解: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鸦片战争也刺激了部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了解西方国家,林则徐和魏源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通过观看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中的火炮差异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进而由浅及深地带领学生推导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军事技术落后是表象,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腐朽才是根本。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主题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40年6月~1842年8月,当时的在位皇帝是道光皇帝,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原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也可以林则徐禁烟,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原料,倾销工业产品。发动鸦片战争的国家是英国,战后趁火打劫的国家有两个,分别是法国和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代表事件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鸦片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思想上刺激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通过展示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中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语言应更加简练,增强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