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滨江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滨江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
试题卷
一.学校开启“汉字在身边”活动周活动,请你参与。(25分)
◎我们班选择了“旨”字,汉字研究组探究其字源字义。
1.探究字形:甲骨文的“旨”由“ ”(匕,食匙)和“ ”(口,嘴巴)构成。选择性阅
读《经典常谈》中的( )章节,可知“旨”是会意字。(2分)
A.《说文解字》 B.《诗经》 C.《战国策》
2.梳理字义:请将以下语句分别填入对应的横线处,形成正确的“字义地图”。(3分)
A.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下承上曰奉旨。(《正字通》)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
C.阮(阮籍的诗歌)旨遥深。(《文心雕龙》)
◎美食文化组围绕“旨”的本义,品鉴杭州的美食味道,为糖藕老店录制短视频。
短视频制作说明
3.根据拼音,书写汉字。(2分)
⑴萦rào( ) ⑵演yì( )
4.请从备选汉字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填入语段中括号处,并解释原因。(2分)
备选汉字:坠 缀
5.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短视频制作说明”横线处的一项是( ) (3分)
A.断桥的缠绵 苏堤的灵秀 白堤的柔美 B.白堤的柔美 断桥的缠绵 苏堤的灵秀
C.苏堤的灵秀 白堤的柔美 断桥的缠绵 D.苏堤的灵秀 断桥的缠绵 白堤的柔美
6.“配音内容”能否达成短视频的制作目的?请发表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诗文品读组根据“旨”的引申义,开展相关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古诗文的旨韵,藏于山水之间,隐于情志深处,亦显于哲思之中。
山水之韵,是常建诗中“① ,禅房花木深”的幽静祥和,亦是
《诗经》中“兼葭苍苍,② ”的朦胧渺茫。
情志之韵,于陶渊明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寄托,于孟浩然
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求仕之心 , 。
哲思之韵,在《庄子》“化而为鸟,③ ”的奇特想象中,蕴含着
超越世俗的精神;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 ,⑤ ”
的旷达襟怀中,凝结着突破空间阻隔的情谊。
7.请将语段横线处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5分)
8.从以下诗词内容中选择连续的两句,在 处补写成完整恰切的句子,
与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4分)
诗词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送友人》
二、班级开展山水游记品读活动,请你参加。(15分)
听天籁之音的地方
①与朋友游览完烟霞胜境后,突然有了一个念想,何不把“烟霞三洞”看个遍?隔了一天,
我独自再登烟霞洞,沿步道下山,一路古藤老树、陡峭岩石,与云霞相伴,清幽静谧。
②“烟霞三洞”中海拔高度处于老二的水乐洞同样位于南高峰山腰,下山行走约一刻钟工夫
就来到它的入口。山门柱子上挂着楹联,内容取自元朝杨载《水乐洞》诗中的两句“悬崖滴水鸣
金磬,激涧流泉走玉砂”。一语道亮点,给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预告。
③过了山门,拾级而上,进入一处围着矮墙而无人值守的院落,但见草木葱郁,曲径回环,
石凳水榭,庭院深深,人迹罕至,鲜有游人。
④走到洞口,迅即映入眼帘的是溶洞两旁布满的石刻,原来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也时兴在泉
池周围岩壁上“跟帖”留言,由于饱经沧桑,大多已被岁月消蚀,一目了然的如:“听无弦琴”
“高山流水”“空谷传声”等。
⑤我在洞穴内来来回回地走了两遭,却只闻水声不见水,这水好像是一刻不停地在崖壁间穿
梭往来,惟有以听觉感受山水之奇妙;而回到洞口,才见清泉如注,方知古人为何有“清泉潺潺,
声如金磬”之感悟了。
⑥这里的“水”,不像灵隐寺前的冷泉溪,引泓西来,透着宁静的禅意,似一串灵动的“佛
珠”,透着缕缕身处佛境释然的香火气,一心拜佛求神又熙来攘往的信徒们,了无聆听冷泉溪水
奔流不息的氛围和心情。
⑦也不像九溪十八涧上的十里清流,那是上苍抛下的一条玉带,将烟树、飞瀑、古道,还有
拍婚纱照的新人、卖茶叶蛋的老人、露营躺在垫子上望着天的一家子人,缠合勾勒出了一幅天然
图画。
⑧我面前的水乐洞,则是大自然的另一番造化。溪焉 泉焉 泓焉 只是源源不绝振振而出,
来无踪去无影……在这里,尘世的喧嚣戛然而止,纷扰的目光无法触及,于四周的静谧中让你专
心致志地聆听天籁之音。
⑨我估摸着,杭州最有乐感的洞壑大体在此了。北宋熙宁二年,郑獬(xiè)因反对王安石变
法,从开封知府被贬至杭州任知州,心中郁闷的他跟友人来此游玩,面对奇观,有感而发,于是
遂命名为“水乐洞”。
⑩一年后郑獬调离杭州,苏轼为避朝堂纷争,自请外调,任杭州通判。喜爱大自然山水的他
很快找寻到了这里,一番感知并写下《水乐洞小记》:“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
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
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
“老市长”小记中的“宫商”为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中的头两音,其五音齐
全组合成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也是五声音调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看来,这天籁之音古已有之
确凿无疑了。
每每徜徉在西湖山水之间,目睹古人留下的诸多印记,仿佛能生出莫名的关联。于是,
若有所思地揣摩着留下印记的游人抑或雅士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后饶有兴致地去搜寻它们
背后的故事 ……
人说音乐是走进人心最短的路。诚然,音乐也能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让你我以及更多的朋
友走进诗意盎然、幽谷流声的水乐洞,聆听这千百年来不变的天籁之音。
(《钱江晚报》,有删改)
9.阅读文章,梳理作者探访水乐洞的过程,在下图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沿步道下山 古藤老树、陡峭岩石
过了山门 ②
走到洞口 ③
① 只闻水声不见水
10.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任选一 句即可)(4分)
⑴过了山门,拾级而上,进入一处围着矮墙而无人值守的院落,但见草.木.葱.郁.,曲.径.回.环.,石.
凳.水.榭.,庭.院.深.深.,人.迹.罕.至.,鲜.有.游.人.。(请从句式角度谈谈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⑵溪焉 泉焉 泓焉 只是源源不绝振振而出,来无踪去无影……
(“溪焉 泉焉 泓焉 ”能否改为“溪!泉!泓!”,为什么 )
11.文中《水乐洞小记》与柳宗元《小石潭记》皆以水为写作对象,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表
格。(4分)
《水乐洞小记》 《小石潭记》
水的特质 声空砻然, ① (文中词) 清澈、寂寥
文人情感 苏轼借水声消解政治纷扰, 柳宗元以水喻心,抒发忧乐交织的复杂
暗含 ② 。 况味。
结论:文人常以“水”为载体,在自然之声中 ③ 。
12.水乐洞对于作者而言,像是以下哪种角色 请任选一项,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A.心灵的慰藉者 B. 历史的讲述者 C.文化的传承者
三、班级进行演讲主题探究活动,请参加活动。(14分)
追求诗意的人生境界
叶朗
①今天我主要就人生方面谈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可能不系统,都是个人的体会,平时我和学
生最常提到的,就是我们应该追求诗意的人生境界。
②今年,我在开学典礼上曾讲过这个问题。人除了物质的要求之外,还要有一种精神的追求
。因为人作为一种感性的个体存在,从空间和时间上来说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要超越这种个体
存在。《淮南子》中有一段话我很赞同:人之物质生存是第一需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饭和穿
衣,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即“不
得乐也”。因为他看不见,也听不见。若看不见听不见,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不能
超越自己。这时,他在墙上打一个洞,他就能喘气,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开扇窗,阳光进来了
,就会感到很高兴;若再把他放出这间黑屋子,出了门,看到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他就会
感到更高兴;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上泰山之巅,看到日月星辰、壮丽山河,岂不大哉 岂不乐
哉 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人要有精神追求的原因。
③在精神追求方面,我们经常说“人生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境界呢 就是指这个世界对于
人生的意义。人生是有限的,内容不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同。大致而言,人生内容有以
下三个层面。
④第一个层面是俗务,即柴米油盐,或者是各种应酬,每个人都免不了的。过去有人说某人
不食人间烟火,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不可能有人不食人间烟火。这是第一个层面。
⑤第二个层面是事业。我们的同学都有要做一番大事的雄心。事业是不同的,做学问是一种
事业,做军事家、外交家等等都是事业,比尔·盖茨也同样是在做事业。人生总是要成一番事业
的,对我们同学来说则是要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做一番贡献。
⑥第三个层面是审美。朱光潜先生讲过三种态度:对一棵树,科学家研究其植物学上有何特
征;木材商考虑这棵树怎样砍下来卖钱或盖房子;画家则是欣赏这棵树的形象。三者一个是科学
的,一个是功利的,一个是审美的。审美是超越功利的,我们的同学不能总被功利的东西占据头
脑,不能让功利把审美赶跑了。
⑦我个人觉得,这三个层面对于人生都是必须的,三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关键是怎
样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安排,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事业的层面可以升华到审美的层面,在
事业中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意念,凡是审美的东西都是创造的,当事业上升到 创造时,可
与审美相当。反过来,审美的东西也有助于事业,审美对于鉴别力、设计力等都 很重要。审美
超越功利但不超越人生,柴米油盐中也可以有审美,审美与人生体验是相互关 联的。
⑧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贯穿人生的三个层面,有意识地在这三个层面上追求一种诗意的 人
生境界。
(节选自《在北大听讲座(第二辑)》,有删改)
【活动一:搭建框架,明晰演讲思路】
13.请结合本文内容,梳理演讲稿的框架思路。(3分)
(演讲要点)
人要有精神追求
(演讲观点)

人生有三层境界:俗务、②、审美

【活动二:梳理笔记,学习演讲技巧】
14. 以下内容是同学们在聆听演讲时的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关注开场:演讲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有助于听众直接把握演讲主题。
B.关注重点:演讲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是第一需要,它让我们超越对物质的要求。
C.关注技巧:多次用“我们”“我们的同学”,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表达更亲切自
然。
【任务三:学以致用,提升演讲能力】
15.小滨同学选择下列语段进行模拟演讲,请你一起参与。(8分)
演讲内容 演讲技巧运用一 演讲技巧运用二
(2)小滨认为文段加点部分可进
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 (1)请结合内容, 一步增强说服力。请从下列选项
上 泰山之巅,看到日月星 对左侧文段从重 中,选择一位名著人物,结合其生
辰、壮丽山河,岂不大哉 音、语气、表情 平经历,补充内容,支撑观点。
岂不乐哉 从.开.窗.走.出.房.门. 、动作等方面提 (4分)
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 出建议(任选其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二 ) (4分)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人.要.有. C.贝多芬(《名人传》)
精.神.追.求.的.原.因.。
四、品读古诗文,完成学习任务。(16分)
【甲】卖柑者言

明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
予怪而问之曰:“若②所市于人者,奉祭祀,供宾客乎 将炫外以惑愚瞽③乎 甚矣哉,
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世
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④之业耶 盗起而
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饭肥鲜者,孰不
巍巍乎可畏也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耶 (有删减)
注:①刘基:明初开国文臣,其散文多讽喻时政。②若:你。
③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瞎子。④伊、皋 (gāo):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乙】入京
明 于谦
绢帕麻菇①与线香,
本资②民用反为殃 。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③话短长。
注:①麻菇:另有版本为“蘑菇”。②资:供给。③闾阎: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善.藏柑 弗学,不知其善.也
B.干若.败絮 皆若.空游无所依
C.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退而思其.言 其.真无马邪
17.用“/”为甲文划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2分)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
18.甲文中“卖者笑曰”,请选择或自拟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卖者的笑,并简述理由。(3分)
A.无奈地 B.嘲弄地 C.意味深长地 D.
19.甲文中有许多问句和感叹句,富有情感表现力,可借鉴到乙诗的朗读中。
请参考示例, 完成下表(3分)
例一:将炫外以惑愚瞽 例二:甚矣哉,为欺 “本资民用反为殃”后加
乎 也! ( )(填“ ”或“!”)
用反问语气,难道要炫 发出感叹,这样欺骗
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 人的行为实在太过分
子和瞎子吗 表达作者对 了!表达作者对卖柑
卖柑者的质疑。 者欺骗行为的极度愤
慨。
20.【甲】文和【乙】诗都表达了对官场不良现象的批判。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两则材料在批判方式上的不同。(5分)
五、心有所感,书写心怀。(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挥别童年的玻璃弹珠,拍去跌倒后衣上的尘土,在时光的褶皱里,深藏“告
别童年的转身”与“迎接青春的成长”。每一次转身,是对童真与懵懂的告别,
是审视自我的觉察以及 迈向独立的勇气……
请以“转身与成长”为题目,或讲述你的故事,或分享你的感悟,或发表你
的看法。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等。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参考答案
1.(2分)A 2.(3分)①B ②A ③C 3.(2分 )⑴ 绕 ⑵绎
4.(2分)⑴选“坠”。“坠”隐含“重量”之意,令人联想到桂花稠密地开放在枝头的状态,化静为动。⑵选“缀”。“缀”表示“装饰、连接、点缀”,描绘了桂花如饰品般稠密开放在枝头的状态,生动形象。5.(3分)C
6.(4分)可以达成目标。⑴文字细致地讲出了糖藕的风味。比如用“清爽”“软润”“浓醇”等词来形容味道,令人感受鲜明。⑵文字突出美食的制作工艺。如通过“莲藕去衣,糯米入孔,文火慢煨”写出了糖藕的制作工艺。⑶文字生动形象,有韵味。如引用白居易的诗,令人印象深刻,适合宣传。(或:“间”“甘”“篇”注重押韵,富有节奏感,适合宣传。)(如写不可以达成目标,言之有理亦可适当给分)
7.(5分)①曲径通幽处 ②白露为霜 ③其名为鹏 ④海内存知己 ⑤天涯若比邻
8.(4分)示例一:于李白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离别不舍。
示例二:于杜甫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
示例三:于苏轼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坚守。
9.(3分)①到洞穴内②草木葱郁,曲径回环,石凳水榭,庭院深深③溶洞两旁布满石刻
10.(4分)⑴运用短句,描绘院落景色,富有音韵节奏美,突出其清幽静谧的特点。
⑵不能,“溪焉?泉焉?泓焉?”是疑问语气,表现作者对水乐洞之水形态的疑惑,改后为感叹语气,失去了这种意味。(或:能,三个感叹号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作者对水乐洞之水形态的惊喜与赞叹之情)
11.(4分)①(1分)真若钟鼓 ②(1分)对自然奇观的喜爱,对仕途不顺的超脱等
③(2分)寄托人生境遇的感慨,获得精神的慰藉,寻得心灵的归宿。
12.(4分)示例一:选A。水乐洞是作者心灵的慰藉者。作者在此聆听天籁之音,能让内心归于宁静,消解烦闷,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放松,仿佛疲惫的灵魂找到了栖息之所,水乐洞给予作者情感上的抚慰。
示例二:选B。水乐洞的石刻与文人题咏,如郑獬命名、苏轼题记等,承载着过往文人的故事与心境,像历史的讲述者,向作者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和积淀。
示例三:选C。水乐洞留存的石刻、古人题咏,蕴含着音乐文化(如“宫商”等古乐元素),传承着文化内涵,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作者眼中犹如文化的传承者。
13.(3分)①我们应该追求一种诗意的人生境界 ②事业 ③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贯穿人生的三个层面
14.(3分)B
15.⑴(4分)演讲时,声音可从平缓渐入激昂,比如“大哉”“乐哉”用重音并拖长音调,展现豪迈感;语气要从陈述转为赞叹,配合仰头望“星空”的手势(手可虚抬指向斜上方);表情随“壮丽山河”露出向往神情;“不断超越的过程”前稍停顿,说到“精神追求”时目光坚定扫视听众,身体可微微前倾,用肢体语言强化情感共鸣。⑵(4分)A.保尔出身贫寒,在革命中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却以钢铁意志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用文字继续战斗,他对革命信仰的不懈追求,就是精神上的不断超越自我。
B.孙少平从陕北农村到县城揽工、煤矿做工,即便满身伤痕仍坚持读书,并重返矿洞, 在苦难中坚守精神高地,他在“更广阔世界”的向往中诠释了突破环境束缚的精神追求。
C.贝多芬26岁失聪,但他挺过绝望,用牙咬着木棍感受钢琴震动,在“无声世界”中创作《命运交响曲》,用“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将痛苦转化为艺术巅峰,成就对音乐与生命的永恒追求。
16.(3分) B
17.(2分)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
18.(3分)A.无奈地:笑中含对世风不实的无奈,叹世人难辨表里,只重虚华。
B.嘲弄地:借卖柑之喻讽世,笑中藏对权贵表里不一、世俗愚昧的嘲弄。
C.意味深长地:笑含深意,以卖柑为引,暗藏对官场与世风虚伪的揭露讽刺。
19.(3分)示例一:选问号,表诘问语气,本来是供百姓日常使用的,怎么反而成为了百姓的灾祸 表达于谦对贪官污吏挪用百姓物资的不满。
示例二:选叹号,表示感叹,本来是供百姓日常使用的,怎么就成为了百姓的灾祸了呀!表达于谦同情老百姓遭受剥削遭遇。
20.(5分)《卖柑者言》采用类比(比喻)的方式批判。作者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橘作比,讽刺了徒有其表、不干实事的贪腐官吏,讽喻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入京》采用直抒胸臆(或对比)的方式批判。作者以“清风两袖”喻指自己的清廉,与贪污民膏的现象形成对比,表明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暗含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21.(50分)
基 础 等 级 分 44 分 内容 22分 一等(22-18) 二等(17-13) 三等(12-8) 四等(7-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 感情虚假
表达 22分 一等(22-18) 二等(17-13) 三等(12-8) 四等(7-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发 展 等 级 分 6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揭示“转身”的深刻 内涵 ②把握“转身”指向成 长的深层逻辑 ③材料丰富 ④形象丰满 ⑤意境深远 ⑥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⑧文句有表现力 ⑨见解新颖 ⑩构思新巧 有个性色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