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调研测试卷高二语文2025.7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请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北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擦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参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3分)(一)阅读I(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6题。顺势疗法:它是荒谬的,为何不消失?(英)迈克尔·布鲁克斯17世纪末发明的顺势疗法,建立在两大反常识的原则上:一是“以症制药”,将引发相似症状的物质当作药物:二是通过“超稀释震满法”增强药效,将原液按1:99比例稀释30次,每次稀释都要反复震荡或撞击,最终达到10”倍稀释度一①这大概相当于将1滴药物溶入1.5亿个地球体积的水中。尽管科学界对其嗤之以鼻,顺势疗法已纳入德国、印度、墨西哥等一大批国家的公共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按照现有的科学标准,只有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药物效应。比如,使用抗生素消灭病菌—即“对症下药”一这是“对抗疗法”主要方式之一。而经30次稀释的顺势疗法溶液,药物浓度甚至低于单分子存在的概率一15滴溶液中残存单个药物分子的概率仅千万分之一。顺势疗法创始人塞缪尔·哈尼受知道这点,但他说,“这与化学无关,是放入水中的药物常来了‘能量'。”但他所说的这种“能量”在科学上根本无人能知。一般科学家认为,“如采顺势疗法的疗效有效,它不应该强于安慰剂。“首次实验室交锋出现在1988年。法国免疫学家本维雏尼斯特在《自然》杂志声称,“水已被溶解在其中的药物分子水久改变了”。该研究引发学界震动。但《自然》鏑辑团队联合三位作为现场监督的独立证人,再次进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无法复现。后续调查揭露本维尼斯特的助手存在数搭蹄选行为。这场轰动学术界的造假事件导致本维尼斯特被解雇。这也埋下科学界对超稀释效应研究的禁忌种子。转机出现在2001年。免疫学家马德琳·恩尼斯主导的跨国实验发现:经10°倍稀释的组胺溶液显著抑制了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研究采用双盲设计和荧光标记技术,在法国、荷兰等四个实验室获得统计学显著结果。但BBC《地平线》节目组在2002年复现实脸失败。瑞士伯尔尼大学田队进而指出,温度、溶液制备时间等细微变量足以改变实验的结论。缺少“可重复性”的难题使得顺婷疗法研究再次陷入困境。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