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从江县往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素养评估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
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娄山关,位于汇川、桐梓两地交界处,是盘旋在川黔交通线上的重要关
口。1935年2月,红军攻克娄山关,为遵义大捷拉开了序幕。娄山关隘口旁
屹立着一个巨幅碑墙,上面刻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shè①
级而上,到达半山腰,可以瞻仰红军纪念碑,探寻红色足迹,追忆往昔岁月。
登上娄山关山顶,只见崇山峻岭,巍峨壮观。重叠的山峦、厚重的山体、
瞬息万变的云雾,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jing mù②
中透着神奇。
春季,极目远tiào③
,万亩郁金香、杜鹃花竞相开放,让人目眩神迷。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盘旋
B.山屹立
C.瞬息万变
D.目眩神迷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③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⑤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贺敬之《回延安》)
⑦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表达了忧国忧民、扶济苍生的情怀。
⑧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柳泉居士,有作品《白氏长庆集》。
B.韩愈,字子厚,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吴伯箫,原名吴熙成,散文家、教育家,教材中收录了他的散文《灯笼》。
D.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世界首个冬夏“双奥之城”是法国巴黎。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选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段中的“现在”指(3分)()
直到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
强是一桩比较简单和容易的事;而只有在生活用铁环紧紧把你箍起来的
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事情。
A.保尔在修铁路期间染上肺炎时
B.邮局遗失了保尔唯一的手稿时
C.保尔在社会的底层饱受折磨时
D.在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时参考答案:
一、书写水平(5分)
1.略(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4分)①拾②静穆③眺
3.A(3分)
4.(10分)》

蒹葭苍苍
②教然后知困③
落英缤纷
④孤蓬万里征⑤晓驾炭车辗冰辙
⑥双手搂定宝塔山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⑧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C(3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6.D(3分)
7.(2分)
【示例】我推荐《礼记》。《礼记》作为儒家经典,蕴含丰富的“和”思想,强
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及个人内心的平和等。如《虽有嘉肴》中所提出
的“教学相长也”,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同学解题既能帮助他
人,也能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明了,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这体现了“和”。
(其他示例见参考答案页)
8.C(3分)
9.(3分)①乐观(或:豁达)②自豪(或:热爱)③自信、自豪
10(4分)
①描绘了文章的主要场景,即梨花盛开的景象;②象征了文章所传达
的美好、生机盎然的氛围;③简洁而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④一语双关,将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精神美融为一体,展现了村民
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状态。
11.(4分)

将水泥化为神奇之作,传承乡村文化,让古村落焕发新生

精益求精,对家乡与传统文化的热爱,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12.(3分)B
13.B(3分)
14.(3分)
①数智时代,传统景区如何转型升级;②积极挖掘数字和数据资产价
值,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③数智时代,如何更好地构建文旅高质量
发展新格局。
15.(5分)
负责人:①应从历史文化中挖掘故事线索,确定景区独有的、在地
性的主题P,以此为景区的文化之魂,设计集主题性、人文性和娱乐性
于一体的场景空间、互动环节,并结合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让游客获
得沉浸式体验。
负责人:②首先是同质化现象严重,其次还缺乏对创新和设计美
学的追求。

思考如何结合历史、人文、自然、美学、设计去创造长期价值。
16.(3分)A
17.(4分)
不同。徐霞客描绘了祖国山川的雄伟、秀丽,充分流露出他丰富且崇
高的审美情趣,表达了他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而《桃花源记》中
则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人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艺术地
展现了大同社会的理想风貌,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8.D(3分)
【解析】A.动词,沿着、顺着/动词,追溯;B.动词,是/介词,对、向;C.副词,仅、只有/形容词,老而
无子;D都是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
【参考译文】登上陆地进入云窝,推开白云穿过岩石,都是从乱石崖中弯弯转转找到路。云窝后面
就是接笋峰。接笋峰并排附着于大隐屏上,山腰上横着两条被分为两段的痕迹,所以称作“接笋峰”。
沿着山峰侧面的石头隘口,登上几层石阶,四面青山环绕,中间留着一块空地像手掌的样子,是茶洞。
洞口由西面进去,洞口南边是接笋峰,洞口北边是仙掌岩。仙掌岩的东面是天游峰,天游峰的南面是
大隐屏。各座山峰上面都是陡峭悬绝,可下面又聚拢在一起,外边没有石阶路,唯独西面通有一条缝
隙,比天台山的明岩更加奇丽雄壮了。从缝隙中攀着岩石登上大隐屏,来到绝壁处,悬架着大木头作
为梯子,贴着石壁一直竖到云彩中,梯子共有三根大木头接起来,共有八十一级。梯级完后,有铁索横
系在山腰上,下面凿有石坎来承受脚趾。抓住铁索转过山峰往西走,夹立的石壁中间有条山脊介于两
面的石壁间,好像下垂的尾巴,凿有石阶向上登,就到了大隐屏的峰顶了。峰顶有亭子有竹子,四面都
是悬崖,凌空向下俯瞰,真是仙境人间相隔得太远啦。仍然悬在梯子上下来,来到茶洞。仰面看刚才
向上登的地方,高峻得像是在天河中。
19.D(3分)
20.(4分)
第一首词从经霜风侵袭的梧桐写起,又借用晋人殷浩“不语书空”的典
故,传达出落寞、伤感、愤懑的心情。词人借酒浇愁,三个“一回”和三个
“花”字的连用,凸显出他的醉态和无奈,表达出词人再次被贬后痛苦、愤
慨的心情。第二首词中词人已看破名利,认为自己虽奋斗过,作了许多
文章,但仍无人亲近,不如做个闲人。既表现出词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也可看出他在努力荡涤心中污浊后渐归无尘的新状态,反映了词人对人
生虚无的认识和归隐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21.(3分)
①活动目的②【示例】观摩专题影视(或知识竞答)
③开展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