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 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克洛维受洗图一、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封君封臣制匈奴人500罗马帝国晚期现代欧洲早期1500罗马废墟下的千年中世纪封君封臣军队+效忠土地+保护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国王在中世纪的权势如何?政治契约基本内容封君封臣政治契约军队+效忠土地+保护特点>>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影响王权受限地方实力膨胀封臣在自己的土地上如何进行经营管理?2、庄园与农奴制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重点探讨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土地(采邑)土地保护资助、效忠、劳役资助、效忠、军事支持资助、效忠、军事支持(1)内容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只对直接领主负责具备契约意识,即相互尽义务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2)特征: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A.奴隶制度B.直接民主制C.封君封臣制度D.君主专制制度C探究:封君封臣制和西周分封制比较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土地为纽带以血缘为纽带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天下共主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等级秩序森严;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易造成分裂割据1.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其中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通过“臣服礼”和“授职礼”,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也就正式形成了。那么,封君与封臣之间形成的关系是A.平行的并列关系 B.只尽义务不享有权利的关系C.主仆关系 D.严格的等级关系D1.(2022·肇庆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并对国王加以限制。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A.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 B体现出契约关系C.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 D.在经济上相互制约B3.(2022·深圳高一期末)7世纪,法兰克国王分封土地给领主时承诺,在领主现有的庄园范围内,政府一切官员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或收敛罚款,这项权力由该领主和他的继任者掌管。这一做法A.反映了农奴制度的形成 B体现了王权至上的特点C.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 D.有利于维护庄园的秩序C4.14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A补充:庄园制和农奴制的解体时间:14—15世纪原因: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土地制度:领主自营或农奴份地→租佃制,劳动者:农奴、自由民→雇工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从12世纪开始,流行把劳役地租改为货币地租。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更为发达,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租地农场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经营,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领主、租地农场主、雇工按契约分配产品。在14世纪早期,因为人口膨胀土地短缺,西欧很多地方出现了饥荒,接着是瘟疫,经过这两个灾难之后,西欧的人口急剧减少,封建主纷纷把自营地及死亡或逃亡的农奴份地改变租佃制,农奴只要交纳一笔赎金,即可宣布释放,获得人身自由。于是庄园经济逐渐瓦解。东汉田庄 日本庄园 西欧庄园形成时间背景土地来源剥削方式主要特点影响东汉后期(2世纪末3世纪初)10世纪9世纪中央集权衰弱,黄巾军起义,豪强势力膨胀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形成时期世袭、朝廷封赐、购买、兼并7世纪仿唐朝均田制分配、世袭,贵族、神社、佛寺侵占公用土地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土地全部归庄园主,破产流亡的农民依附在庄园中,世代为庄园主劳作,无需负担国家租税土地属于庄园主,庄民以家族为单位生产,上交领主和国家租税土地分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农奴须无偿为领主耕地自营地建立起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军事权势的坞堡庄园;自给自足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庄园主拥有多处庄园,管理采用层层管理模式,不越级插手下一级的管理加速了国家的分裂武士集团形成,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形成,有利于强化王权、促进统一不同庄园的比较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具有完全的私有权对庄园内的农奴行使法权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族权1世纪 392年 496年 756年 800年 1077年 1305年发源于巴勒斯坦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克洛维皈依丕平献土,教皇国立查理大帝加冕卡诺莎之辱阿维尼翁之囚“王权”与“教权”结合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强化教权衰落特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基督教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督教会教权与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教区的教堂,特别是农村的教堂,是社会生活的创造者和倡导者。在命名礼、坚信礼、婚礼和葬礼中,它以庄严肃穆的仪式深切地触动了青年和老人的感情与志趣。教堂用会餐、禁食和圣日假期中各种精心设置的节目,深刻地触及了所有观众的心灵,并鼓舞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在不安与危难的时代,人们的身心两方面都得到了增强。中世纪的修道院同时也是旅店、农舍、学校和慈善机关。虽然有时它们的慈善事业是不明智的施与,然而它们却增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没有任何其他团体能够或真正做到这种增补。它们满足了一种真正的社会需求。教会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规定和指导人们的宗教生活,但是由于人们还有其他需求,且黑暗时代和中世纪都缺乏政府管理,教会也做了其他事情。正如我们已看到的,修道院代替旅舍来接待旅客,并为老弱贫病提供了方便。因为没有公立学校,教育就完全由教会来主持。天长日久以后,教会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到后来它竟有了自己的一套法庭和法律体系。教会的法规称为教规。……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信徒的友善为生。教会法庭不但审理涉及教士的一切案件,而且也审理平信徒(非神职人员)的婚姻、渎神或对遗嘱的争执等案件。作为封建宗主,许多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统治着广大地区,在这些区域内行使立法、铸币、征税等权力。教皇则为罗马城及其周围的教皇国的统治者。简言之,在中世纪,教会是政府中的一大势力。——(美)海斯 穆恩 韦兰《世界史》阅读材料,指出中世纪西欧教会的职责。(1)经院哲学代表人物: 托马斯·阿奎那特征:以基督教为研究对象,脱离客观现实;用理性的形式逻辑的方式来论证;传承了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2)世俗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①骑士文学: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挑战了宗教的禁欲主义②市民文学:描述世俗生活,抨击贵族和教士。(3)科技:少有成就;(4)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并存补充:中古西欧的文化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儿子:在这个城市里生活需要很多东西,而且都很昂贵;我必须得租房住,买生活必需品,还有很多我现在没法预计的东西。父亲:最近我发现你的生活荒淫无度,好逸恶劳。别人在学《圣经》的时候你却在谈你那破吉他。——《欧洲中世纪简史》神学大学科学城市和大学孕育着近代欧洲文明的曙光四、拜占庭与俄罗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君权至上,君权神授罗马法体系的完备阶段9世纪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伊凡三世16世纪初1547伊凡四世17世纪末俄罗斯帝国中央集权;扩张型国家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东欧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王权与教权之争近代文明的曙光工商业自治城市大学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罗马法体系的完善东西方文化交流本课小结:作业:第3课教辅选择题部分远端同学若已选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则全部完成(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欧洲11世纪的巨变”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城市兴起,市民自治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大学兴起,思想解放黑 暗光 明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三、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395-1453)东罗马帝国因首都位于希腊城邦拜占庭旧址,所以又称“拜占庭帝国”1、拜占庭强盛的表现:(1)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一度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帝国2、拜占庭的衰落(1)时间:6世纪中期后(2)原因:由于游牧部落的冲击和 内部矛盾(3)最大成就:罗马法律体系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需要的世俗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办。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影响:经济上: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冲击庄园制和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①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和西欧民族国家形成。②市民阶层形成,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和宪政制度形成。文教: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冲击宗教文化,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产生,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础思想: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有利于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孕育近代西方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