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藁城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价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页,总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 上的“注意事项” ,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试卷自留,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30 分)
1.2025 年 5 月 10 日早上,姜昭鹏和同学搭乘网约车前往山东省职教高考考点。上车 1 分钟左右,同学突 发心梗休克,姜昭鹏立即对同学进行急救。此时,网约车司机王涛也马上联系交警说明车内紧急情况, 在得到准许后连闯 6 个红灯,将 15 分钟的行程压缩到 7 分钟时间赶到烟台山医院。姜昭鹏和网约车司 机上演的 7 分钟“生死时速” ,最终将命悬一线的学生从鬼门关拽回,而姜昭鹏却因此错过了语文考试。 下面对这一事例认识正确的是
①姜昭鹏和王涛的行为体现了见义勇为 ②姜昭鹏和王涛的行为体现了敬业乐群
③姜昭鹏和王涛的行为践行了中华传统美德④王涛连闯红灯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爸爸:小海今年长高了 3 厘米,喉结也长出来了,自理能力更强了,有“小男子汉”的模样了。妈妈:是 啊,他身体明显变强壮了,肺活量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在学校运动会 100 米赛跑中的成绩也实现了突 破,他站在领奖台上时非常激动和自豪。从爸爸妈妈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小海发生的生理变化有
①情感世界的丰富②身体外形的变化 ③体内机能的增强④认知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作为未成年人, 防范性侵害、性骚扰,我们应该
①善于保护自己,不与任何异性成年人接触
②正视性别差异,懂得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
③掌握应对策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忍气吞声,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和总结教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诗句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对人举止不庄重,不对人态度 不礼貌,不对人说失礼的话。”这说明我们要做到
A. 自尊 B. 自立 C. 自强 D. 自 信
6.某校七年级(1)班的小明自称“自尊心强” ,他对于老师的表扬总是“听不够” ,而对于老师的批评又总是 “听不得”。作为好朋友,你想告诉他
①你这是自尊的表现,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②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做到行己有耻
③这属于爱慕虚荣的心理,不利于个人的进步
④面对老师表扬或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班级举办“收获自信”的经验交流活动,同学们分享了以下做法,你认为可取的是
①关注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不足 ②确定恰当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努力
③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坚持对自己说“我能行” ④坚持自己的主见,自以为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下面对自信的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信能让我们战胜所有困难 ②生活中需要扬起自信的风帆
③有了自信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④自信有助于实现人生的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面观点中,你认为能体现自强的有
①我家里条件还不错,我就靠家里了②不用那么刻苦学习,差不多就行了
③我觉得一个人只有靠自己努力拼搏,才能有好的未来④不服输不认命,我命有我不由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古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相匹配的有
序号 古语 核心思想理念
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求大同
② 和则生物,同则不继 讲仁爱
③ 亲亲、仁民、爱物 重民本
④ 君子义以为上,义然后取 崇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0 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以雷锋留下的存折为基础开展续存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募集善款。活动 开展以来,源源不断的捐款从四面八方汇聚。捐款的爱心人士有部队官兵、企业员工、在校学生, 也有退休老人,还有曾经的受捐助者 “雷锋存折”续存活动启示我们要
①诚实守信 ②勤劳勇敢 ③扶危济困 ④奉献社会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2.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这体现 了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 约 自 守 、 中 和 泰 和 的 生 活 理 念
1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下面有关我国法律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②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民法典为核心的
③我国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④我国法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 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 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法。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
A.制裁违法犯罪 B.维护社会秩序 C.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D.促进社会发展
15.2025 年 5 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以来的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 ,下列适合在“民法典宣 传月”中选用的案例是
①伪造身份实施网络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
②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
④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30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步入青春期,我们对情绪和情感的休验更加丰富、深刻。某校七年级(1)班围绕“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感知情绪特点】
道德与法治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以下内容,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
自习课上,小郑和同桌闲聊被老师发现、老师单独把他叫出去批评了一顿。
认知一 :老师看我不顺眼,故意针对我。产生情绪———生气、愤怒———引发的行为后果——顶 撞老师、自暴自弃
认知二:说明老师对我严格要求———产生情绪———羞愧、高兴———引发的行为后果———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并依据认知一中提示的思路将认知二中的“ ”部分补充完整。(2 分) 【加强情绪管理】
在交流与分享环节,小玲同学跟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以前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牺牲了不少课外活动时间来学习,成绩略有下降就会焦虑,导致身体 很疲惫,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后来,我努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调整自己,最终走出了困境。
(2)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 请 你 推 测 小 玲 同 学 走 出 困 境 的 有 效 方 法 。 (4 分 )
【体验美好情感】
积极情感体验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源于不断地投入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本次活动期间, 该班同学一起参观了西柏坡革命圣地;将自己的玩具、图书进行义卖,赚到的钱全部捐给社区公益项目, 用于帮助困难家庭 …
(3)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怎样才能体验到积极情感 (4 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2024 年, “文化”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之中。从走进天津古文化街、湖 南常德河街,到考察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甘肃麦积山石窟、湖北云梦县博物馆 …… 一年来,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就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方向。
材料二:最近,各地热传着一些“暗语”。邯郸的一些社区,志愿者和老年人有一项约定,每天早上 和夜幕降临时,他们都会去看看这些老人家的窗帘是否拉开了或窗帘是否拉上了,正是这个“平安暗号” 至今已守护社区老人 600 多个日夜,没有发生过一次危险事件。在成都的一家面馆,顾客只要说“牛肉面 不要牛肉” ,就可以免费吃碗面。苏州的一个早餐摊点关了收款码提示音,有困难的客户吃完就可以直接 走人。济南的一家餐馆,求助者只要说“A 套餐” ,就不用再掏腰包 ……
(1)结合材料一 ,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的调研足迹体现了对哪一方面工作的重视并简要说明重视 该方面工作的理由。 (4 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热传的“暗语”践行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4 分)
(3)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你我有责。请你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说出一个自己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行
动。 (2 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王某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并结交了校外闲散人员后,他开始逃课、夜 不归宿,曾被学校处以警告处分。后又伙同校外人员向同学索要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再后来,王某 和同学冯某因琐事发生了矛盾,王某就伙同社会闲散人士张某纠集多人强迫冯某鞠躬道歉,并将其殴打 至昏迷造成重伤,还拿走其手机和现金。此后,法院审理认为,王某等人已满 14 周岁故意伤害他人致重 伤,应当负刑事责任。最后,法院判决王某、张某有期徒刑 6 个月,对其他人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缓刑 1 年的处罚面对法院的判决结果,王某反思道:“总认为自己犯点小错没关系,而且认为年龄小与违法犯罪 无关、年龄小犯罪不会受到处罚,可是法律并没有因为我是未成年人而对我网开一面,看来任何人都不 能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大家能以我为戒!
(1)上述案例中画线部分王某等人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2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的判断理 由。 (4 分)
(2)我们作为王某的同龄人,王某的反思给我们哪些警示 (4 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5 DCBCA 6-10 DBDBB 11-15 ADBDC 二、非选择题(30 分)
16.(1)主动向老师道歉,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改正错误。(2 分)
(2)① 合理安排学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② 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③ 调整 对成绩的认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避免过度压力; ④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每 点 2 分,共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3)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卖捐赠,在奉献中体验成就感; ②走进红色文化基地,感受革命精神, 丰富情感体验; ③ 主动融入生活,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在实践中培养积极情感。(每点 2 分,共 4 分, 任答 2 点即可)
17.(1)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分)理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2 分)
(2)①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② 扶危济困、友善待人;③ 尊重老人、体恤弱者。(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3)示例:主动帮助社区老人拎重物;在公交车上为孕妇让座。(2 分,符合题意即可)
18.(1)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2 分) 理由:王某等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依法 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处罚,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 分)
(2)①要增强法治观念,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②从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③ 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④ 学会依法自律,自觉遵守法 律,尊重他人权利。(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