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西方宗教救赎西方法律与正义女神忒(te)弥斯司法审判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链接纲要下第2、3、8、9课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宗教伦理与教化法律两者相辅相成防范与惩处教育与引导发展渊源时空坐标形成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渊源:罗马法1)概念:广义的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的总称。包括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标志其开端的是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标志其完备的是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2)发展过程:(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①习惯法:指“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垄断并随意曲解法律,欺压民众。②成文法 :又称制定法,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的总称。③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a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b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王政时代,贵族掌握了国家大权拥有解释习惯法的权力。共和国早期,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对贵族掌握习惯法的解释权非常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罗马的十大执政官决定由平民和贵族各派出相同数量的代表组成一个制定法律的委员会。他们派人到雅典抄录了一份梭伦颁布的法律,并且考察希腊其他城邦的法律和习俗,结合罗马的习惯法制定了一部罗马自己的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一表相当于一章,表下有若干条款。这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共有105条,涉及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与监护、所有权、房屋和土地、私法、公法、宗教法等方面的法规。十二铜表法c内容:涉及诉讼、债务、家庭、财产、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保护私有财产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保留了落后习俗---同态复仇第9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公民)平等,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具有阶级性,维护贵族利益第6表 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仅罗马公民享有权利d特点:e评价:积极性: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审判量刑有法可依,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奴隶主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局限性: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①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法律。公民法偏重公法、轻私法,形式僵化。②万民法: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疆域扩大和人口的激增,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万民法形式较为灵活。变化原因:罗马不断进行军事扩张,统治疆域扩大和人口的激增,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罗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统治的需要。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50年左右6世纪公元前27年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成文法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适用范围变化表现形式变化(3)从分散到形成体系--《罗马民法大全》颁行: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内容:四部分组成: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以及新律。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3)罗马法的基本内容:材料一:在海滩上发现的珍宝和其他东西,根据自然法立即属于发现者所有……根据自然法,你所有的动物所生育的小动物归你所有。材料二: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材料三: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材料四: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4)影响:①对罗马: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②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①保护私有财产;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注重程序,无罪推定。④自然法理论⑤制约“夫权”,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利益。③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问题探究:如何理解“《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材料1: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就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这种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材料2: 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的一般公式是: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由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种自然权力: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而这直接导源于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材料3: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1)为近代西方法律提供了现成的形式---罗马法的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然法原则,自由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理念,成为近代西方立法的基础。(2)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如契约自由原则、“不告不理”、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被近代西方法制所采用。(3)对资本主义立法和司法产生了很大影响---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借鉴与发展。罗马法 对后世的影响陪审制度 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保护人制度 演变为现代的律师制度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2.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日耳曼法罗马法的传播教会法以基督教神学《圣经》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是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罗马法复兴的原因:当时欧洲的法律体系混乱,审判不便;日耳曼法不是抽象的法规,是判例的汇编,保留落后的内容; 罗马法私法发达,有利于保障新兴市民的利益,适应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3.形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1)英美法系(普通法系)A.含义: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美法系亦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以传统、判例和习惯为判案依据,但是"普遍“,"通行于全国"。C.过程:①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②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③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④扩展: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D.特点: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美国霍姆斯法官B. 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政府英国,建立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2)大陆法系:A.含义: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B. 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C.过程:①开始: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②形成: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③扩展: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拿破仑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法国商法典》《法国刑事诉讼法典》《法国刑法典》《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①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②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平等的原则。③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D.特点: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作用不太突出。教材思考点: 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启蒙思想得以实现,为资产阶级法律建设奠定基础,是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②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颁布的《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法律,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③大革命中上台的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总结,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人权宣言》“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因此,法国大革命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对法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异同不同点:(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2)诉讼程序不同。前者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以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与辩护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还存在陪审团制度。(3)法律适用不同。分别习惯用演绎形式、归纳形式。(4)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为普通法和平衡法。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5)法律编篡不同。大陆法系倾向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倾向于单行法。2.相同点:(1)本质都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2)法律指导思想都受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学说的深刻影响。(3)法律背景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4)传统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不同的只是谁为主体的问题。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法律思想来源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2.基本特征(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立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①为了保证程序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②无罪推定即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陪审团制度: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律师制度: 支持被告自己聘请律师辩护。(1)强调依法治理,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相分离。(3)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际不平等的措施。(4)坚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对特别法律,认为无论是维护特权的立法还是给予某些特殊社会群体如弱势群体特别关照或救助,都是对法治的破坏。(5)主张司法独立,强调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对掺入具有价值意向的道义原则等。(6)维护个人自由,坚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维护作为私域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7)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坚持法律的公开性和明确性,反对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诛,反对制定模棱两可的法律并随意解释。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4.评价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卢梭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恩格斯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积极:①政治: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稳定资产阶级统治,调节缓和社会矛盾。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对外: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局限:①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③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三、宗教伦理与教化宗教伦理——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1.基督教定义: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发展过程:①产生:公元1世纪发端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地区。②发展: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赦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92年被定为罗马国教,395年西派教会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形成正教传统。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日耳曼人逐渐接受基督教。④分裂:1054年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⑤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新教从天主教中分离出去。地位: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2.宗教改革前的基督教教化①保存文化,宣讲教义: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宣讲基督教教义。②开办学校,教授知识:他们还开办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有一些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学习内容虽然都以宗教为目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介入生活,影响节日: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④规范道德,倡导忍耐:教会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1)教化表现/途径:积极:①文化:保存和传播了古典文化。②教育:创办教会学校和世俗学校,促进文化教育发展。③社会道德:宣传教义,宣扬道德教化,奠定西方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发挥社会教化功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社会安定。④法律:基督教宗教规范和宗教信仰对西欧的立法和司法有一定的影响。消极:强化教会对人的控制,压制人性,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与日常行为。(2)作用: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1.除耶和华(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造、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当受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证;10.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是:1.要爱主;2.要顺服、忍辱、勿抗恶;3.要爱人如己;4.要经常忏悔罪恶。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从1483年至1820年,共有38万人被裁定成异端,被火刑处死的人约10万人。3.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2)内容/主张: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②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是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始。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全凭个人虔诚的信仰。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强调不随便乱花一厘钱,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李会军,王罡 《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改革宗教≠否定宗教误认为新教脱离了宗教信仰。宗教改革后成立的新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但它并没有脱离宗教信仰。151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36加尔文宗教改革进步性:①否定了教皇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②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①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巨大损失。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3)评价:1553年,加尔文亲自审判烧死肺循环科学家塞尔维特,火刑持续了两个小时材料1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材料2: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材料3: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宗教战争基督教伦理对近代西方社会的积极影响(1)对资本主义: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主张合理的追求财富,鼓励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生活,追求物质经济利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2)对文艺复兴:基督教重建了社会道德基础,提高了欧洲整体文化水平,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基督教的禁欲、蒙昧主义又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兴起。(3)对民族国家:政教分离的思想强化了世俗王权,使国家开始成为只为政治服务的组织,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4)对西方宪政:西方宪政理论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为近代西方社会追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路德教认为,个人有一种通过运用其意志来改变自然和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的权利,这种新教的个人观念成为近代财产法和契约法的核心。)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渊源——罗马法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形成体系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大陆法系(民法系)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思想来源权力结构:立法和司法独立基本特征 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力法律特点 司法实践:坚持秩序公证和无罪推定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评价--积极、局限性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本课小结】维护世俗秩序构建精神信仰1.(2024·甘肃·高考真题) 古罗马时期,家长在家庭中权力极大,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军功财产的特殊性体现出( )A. 军队是皇帝独裁工具 B. 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C. 帝国法律尊重个人财产 D. 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同步练习C2.(2024·浙江高考)12世纪下半叶英国建立正常的巡回审判制度后,“巡回法庭把越来越多的重要案件从郡长手中抽走,纳入自己手中。他们侵入到贵族领地内,甚至侵入到独立于郡法庭或百户区法庭之外的特许领地和庄园,审查它们的决定,干预它们的判决”。这些做法意在( )A.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B.扩大王室领地C.瓦解封建庄园制度 D.强化国王权力D3.(2023·辽宁·高考真题)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D4.(2023·湖北·高考真题)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5.(2023 ·海南·高考真题)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AB6.(2023浙江·高考真题)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行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音部“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战争与和平法》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7.(2023·广东·高考真题)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BB8.(2023全国甲卷)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 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 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C. 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 贵族对法律解释权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