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默写(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默写(附答案)

资源简介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默写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1.明朝建立①时间 ②皇帝(庙号也写上) ③首都(现在是哪里也写上)
2.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改革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将原有的______的权力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 ____________,提升______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 接掌握军事大权
______(皇帝),______出现。
监察上:
①_________(皇帝)设立_________ ②_________(皇帝)成立_________
③_________(皇帝)成立_________
这几个机构合称“____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作用:
4.科举考试的变化是什么,及其影响是什么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下西洋①人物 ②次数 ③主要目的 ④在位皇帝 ⑤时间范围 ⑥最远到达哪里 ⑦影响
2.抗倭①将领及其军队名称 ②哪里九战九捷
③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改革的①人物 ②经济改革被称为什么
2.李自成起义①时间、建立政权地点、国号 ②口号
3._________年,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_,史称_________。
4.清朝建立①人物 ②改族名为什么 ③改国号为
5.明朝灭亡后,驻守_________的明军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
6._________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_________为都城。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1.边疆治理的作用
2.收复台湾的人物和对抗的国家:
3.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4.西藏:(1)_________(皇帝)赐予__________________金册、金印和封号,后拨款重修布达拉宫;_________(皇帝)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__________________”封号。
(2)_________(皇帝)时,清军入藏平定_________蒙古势力,稳定西藏局势。_________(皇帝)设置_________,_______西藏地方政务;_________(皇帝)在西藏地方设立_________(西藏地方政府)。
(3)_________(皇帝),颁布《__________________》29条,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选定转世灵童,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
5.西北:(1)为了维护国家统一,_________(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_________;_________(皇帝),最终平定_________部,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2)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_________(皇帝)平定了__________________分裂祖国的叛乱。
(3)_________(皇帝)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_________。
(4)_________(皇帝),西迁的蒙古族________________,在首领_________的领导下回归。
6.东北:1685年和1686年,_________(皇帝)两次击败盘踞在_________的_______(国家)军。1689年,双方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时间:_______(皇帝)年间,朝廷临时设立________,处理_________,不久改名_________,成为常设机构。
(2)作用/影响:
2._________(皇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
3.文字狱(1)目的:
(2)影响:
4.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_______上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5.1796年,________________爆发,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_________的转折点。
6.闭关政策的①原因(并标出哪个是根本原因)
①原因:
②表现
(1)_________(皇帝)时期,颁布“____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_________(皇帝)开放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_________(皇帝),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③影响: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_________(朝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_________(朝代)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_________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
2.手工业:(1)_________是_________中心,_________是_________中心,_________是_________中心。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机户出资,织工出力),_________萌芽出现。
3.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如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增长的影响: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写出3本书的书名、领域、作者、朝代(分别对应写),其中哪本书被誉为什么
2.修筑明长城①目的 ②起止
3.明清的思想家
(1)_________:明中期的思想家,认为______是万物的主宰,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_________:明末清初思想家,激烈反对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教条。
(3)_________: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改朝换代是_________,文化沉沦是_________。
(4)_________:明末清初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家,认为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
4.昆曲的3个代表作、作者、朝代(分别对应写)
5.明清时期科技文艺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七下历史第三单元默写 2.抗倭①将领及其军队名称 ②哪里九战九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第 15 课 明朝的统治 ③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朝建立①时间 ②皇帝(庙号也写上) ③首都(现在是哪里也写上)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改革的①人物 ②经济改革被称为什么
2.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改革行政管理制度 2.李自成起义①时间、建立政权地点、国号 ②口号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将原有的______的权力______,______
地方 3._________年,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_,史称_________。
____________,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4.清朝建立①人物 ②改族名为什么 ③改国号为
____________,提升______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
中央 5.明朝灭亡后,驻守_________的明军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
接掌握军事大权
6._________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_________为都城。
______(皇帝),______出现。
(2)监察上: 第 18 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①_________(皇帝)设立_________ ②_________(皇帝)成立_________ 1.边疆治理的作用
③_________(皇帝)成立_________
这几个机构合称“____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作用: 2.收复台湾的人物和对抗的国家:
4.科举考试的变化是什么,及其影响是什么 3.东南:1684 年,清朝设置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4.西藏:(1)_________(皇帝)赐予__________________金册、金印和封号,后拨款重修布达拉宫;_________
(皇帝)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__________________”封号。
(2)_________(皇帝)时,清军入藏平定_________蒙古势力,稳定西藏局势。_________(皇帝)设置_________,
第 16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_______西藏地方政务;_________(皇帝)在西藏地方设立_________(西藏地方政府)。
1.下西洋①人物 ②次数 ③主要目的 ④在位皇帝 ⑤时间范围 ⑥最远到达哪里 ⑦影响 (3)_________(皇帝),颁布《__________________》29 条,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
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选定转世灵童,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
5.西北:(1)为了维护国家统一,_________(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_________;_________(皇帝),最
终平定_________部,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2)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_________(皇帝)平定了__________________分裂祖国的叛乱。
(3)_________(皇帝)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_________。
(4)_________(皇帝),西迁的蒙古族________________,在首领_________的领导下回归。 2.手工业:(1)_________是_________中心,_________是_________中心,_________是_________中心。
6.东北:1685 年和 1686 年,_________(皇帝)两次击败盘踞在_________的_______(国家)军。1689 年,双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机户出资,织工出力),_________萌芽出现。
方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 3.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如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增长的影响:
第 19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时间:_______(皇帝)年间,朝廷临时设立________,处理_________,不久改名_________,成为常设机构。
(2)作用/影响:
第 21 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_________(皇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 1.写出 3 本书的书名、领域、作者、朝代(分别对应写),其中哪本书被誉为什么
3.文字狱(1)目的:
(2)影响:
4.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_______上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2.修筑明长城①目的 ②起止
5.1796 年,________________爆发,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_________的转折点。
6.闭关政策的①原因(并标出哪个是根本原因) 3.明清的思想家
①原因: (1)_________:明中期的思想家,认为______是万物的主宰,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_________:明末清初思想家,激烈反对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
“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教条。
(3)_________: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改朝换代是_________,文化沉沦是_________。
②表现 (4)_________:明末清初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家,认为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泥古不化、
(1)_________(皇帝)时期,颁布“____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厚古薄今。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_________(皇帝)开放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4.昆曲的 3 个代表作、作者、朝代(分别对应写)
(3)_________(皇帝),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③影响:
5.明清时期科技文艺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 20 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_________(朝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_________(朝代)继续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_________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_________,
_________”。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1.明朝建立①时间 ②皇帝(庙号也写上) ③首都(现在是哪里也写上)
①1368年 ②朱元璋(明太祖) ③应天府(南京)
2.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改革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有的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 掌握军事大权
明成祖(皇帝),内阁出现。
监察上:
①明太祖(皇帝)设立锦衣卫 ②明成祖(皇帝)成立东厂
③明宪宗(皇帝)成立西厂
这几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科举考试的变化是什么,及其影响是什么
八股取士 影响:①考试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借鉴意义②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下西洋①人物 ②次数 ③主要目的 ④在位皇帝 ⑤时间范围
⑥最远到达哪里 ⑦影响
①郑和 ②七次 ③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④明成祖 ⑤1405——1433年 ⑥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⑦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抗倭①将领及其军队名称 戚继光 “戚家军”
②哪里九战九捷 台州
③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改革的①人物 张居正 ②经济改革被称为什么 “一条鞭法”
2.李自成起义①时间、建立政权地点、国号 ②口号
①1644年;西安;大顺 ②“均田免粮”
3.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4.清朝建立①人物 ②改族名为什么 ③改国号为
①皇太极 ②满洲 ③大清
5.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6.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1.边疆治理的作用:①加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②清朝成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
2.收复台湾的人物和对抗的国家:郑成功;荷兰
3.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西藏:(1)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封号,后拨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皇帝)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2)康熙(皇帝)时,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西藏局势。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办事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乾隆(皇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西藏地方政府)。
(3)乾隆(皇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选定转世灵童,需要通过金瓶掣签等。
5.西北:(1)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乾隆(皇帝),最终平定准噶尔部,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2)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3)乾隆(皇帝)时设置伊犁将军;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4)乾隆(皇帝),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
6.东北: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击败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国家)军。1689年,双方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时间:雍正(皇帝)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
(2)作用/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康熙(皇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
3.文字狱(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士人,维护集权统治。
(2)影响: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5.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6.闭关政策的①原因(并标出哪个是根本原因)
①原因:①清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③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
②表现
(1)顺治(皇帝)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康熙(皇帝)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乾隆(皇帝),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③影响:①积极: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朝(朝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朝代)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湖广熟,天下足”。
2.手工业:(1)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机户出资,织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4.人口增长的影响:①消极:中原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同时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压力。②积极:大量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发展生产,极大促进了边疆的社会繁荣。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写出3本书的书名、领域、作者、朝代(分别对应写),其中哪本书被誉为什么
①《本草纲目》;医药学;李时珍;明朝
②《农政全书》;农学;徐光启;明朝
③《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宋应星;明朝“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修筑明长城①目的 ②起止
①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 ②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明清的思想家
(1)王守仁:明中期的思想家,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2)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
(3)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文化沉沦是亡天下。
(4)王夫之:明末清初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
4.昆曲的3个代表作、作者、朝代(分别对应写)
①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②清朝;洪昇;《长生殿》;
③清朝;孔尚任;《桃花扇》
5.明清时期科技文艺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盛
(3)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推动市民文化的繁荣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激发反封建思想
(5)明清两代书坊、印刷业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