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终质量检测小学五年级科学科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终质量检测小学五年级科学科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终质量检测小学五年级科学科试卷
1.(2025五上·榕城) 像太阳那样,自己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   。
2.(2025五上·榕城)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   、方向   。
3.(2025五上·榕城) 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   处传到温度   处。
4.(2025五上·榕城) 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都很烫,这是因为   的原因。
5.(2025五上·榕城) 地球的表面包括   和   。
6.(2025五上·榕城) 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 分别是   、   、   。
7.(2025五上·榕城)人的大脑质量约占人脑的   。
8.(2025五上·榕城)   、   、   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9.(2025五上·榕城) 未通电的日光灯是光源。(  )
10.(2025五上·榕城)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
11.(2025五上·榕城) 用冰袋冷敷时,人体的热量传递给冰袋。(  )
12.(2025五上·榕城) 空气冷热不均会使空气产生循环流动。(  )
13.(2025五上·榕城) 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带来好处。(  )
14.(2025五上·榕城) 科学家们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
15.(2025五上·榕城) 露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温度在0℃以下。(  )
16.(2025五上·榕城) 雾、露、霜是三种不同的物质。(  )
17.(2025五上·榕城) 大脑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  )
18.(2025五上·榕城) 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的大脑了。 (  )
19.(2025五上·榕城) 蜡烛燃烧发光和通电钢丝发光的共同点是 (  )。
A.发光的方式相同 B.都伴随着发热现象 C.都产生了新物质
20.(2025五上·榕城)下列情况中一定不会出现彩虹的是(  ),
A.夜晚星空 B.雨后放晴 C.背着太阳喷水,
21.(2025五上·榕城) 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是 (  )。
A.一个方向 B.三个方向 C.四面八方
22.(2025五上·榕城)下列材料中传热能力最强的是(  )。
A.铜 B.铝 C.钢
23.(2025五上·榕城) (  )是指散布在海洋中的四面环水,涨潮时仍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A.丘陵 B.岛屿 C.山地
24.(2025五上·榕城) 四川的地形属于 (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25.(2025五上·榕城)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 (  )。
A.蒸发 B.液化 C.凝华
26.(2025五上·榕城) 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高楼等物体上,会立即结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 (  )。
A.冻雨 B.雨夹雪 C.冰雹
27.(2025五上·榕城) 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 (  )。
A. B.人脑 C.电脑
28.(2025五上·榕城) 手机的下列功能中,属于人工智能的是 (  )。
A.接打电话 B.收发信息 C.人脸识别解锁
29.(2025五上·榕城)把下列岩石与对应生成方式连接起来。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 沉淀积累 岩浆冷却
30.(2025五上·榕城)以下是水的三态变化图,请在括号里填上“受热”或“受冷”。
31.(2025五上·榕城)请写出大脑的四个功能。
答: ①   ③   ④   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太阳那样,自己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如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
2.【答案】相等;相反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3.【答案】较高;较低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高处传到温度低处。 这是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之一,在热对流过程中,流体(如液体或气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内能,分子运动较为剧烈,会向温度较低、分子运动相对不那么剧烈的部分流动,从而将热量传递过去,直到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即各处温度相等为止。
4.【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这种能量传递方式就是热辐射。在夏天,太阳辐射强度大,物体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大量热量,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摸上去会很烫。同时,热传导和热对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体的温度。周围的空气被太阳加热后,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物体,并且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对流也会使物体持续接收热量,但热辐射是导致物体在烈日下温度升高的最主要因素。
5.【答案】陆地;海洋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海洋: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海洋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6.【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7.【答案】80%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大脑是脑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考、记忆、语言等),其质量占比体现了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8.【答案】温度;风;水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内力和外力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打开的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在所有物体上都会发生,只是不同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题目错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用冰袋冷敷时,人体温度通常高于冰袋的温度,所以人体的热量会传递给冰袋,使冰袋升温融化,同时人体局部温度降低,达到冷敷的效果,比如降温、缓解疼痛等。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冷热不均会导致空气密度产生差异,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冷空气密度大则会下沉,从而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这种现象在大气中非常常见,例如常见的海陆风、山谷风等都是由于空气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循环流动现象。在一个房间内,如果有冷热不同的区域,也会出现类似的空气循环,以达到热量平衡。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与火山对人们的生活来说应该不是百害而无一益,对于受灾地区的人们来说是灾难,而对于全球地震是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的有效而唯一的途径。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波是指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的弹性波,科学家们正是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露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物体表面的温度足够低,一般要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但这个温度通常是在0℃以上的。只有当温度在0℃以下时,水汽才会直接凝华成霜,而不是形成露。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露、霜不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都是水的不同形态,本质上都是由水分子组成,只是由于形成条件和状态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们透过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感官了解世界,有时是残缺和片面的,经过大脑加工得到的信息,有很多时候并不正确。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和任务上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尚未超越人类大脑,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
19.【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会释放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同时发出光。通电钢丝在发光的过程中,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也会发热,所以二者都伴随着发热现象。B选项正确。
20.【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21.【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在金属片中主要是热传导,当金属片的某一部分受热时,热量会通过金属原子的热振动,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以热源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均匀地扩散,而不是只沿着一个或三个特定方向传递。
22.【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在铜、铝、钢中,铜的导热性最好。
23.【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岛屿是指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涨潮时仍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B选项符合题目描述。
24.【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盆地底部面积约 16 万多平方千米,加上盆地边缘山地等相关区域,在四川省的地域范围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从整体上看,用盆地来概括四川地形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代表性的。
25.【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符合题目描述,所以B选项正确。
26.【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 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初冬季节,当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且暖空气势力较强时,会在高空形成暖层,近地面则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雨滴从暖层下降,进入近地面的冷层时,温度迅速降低,当雨落在温度低于 0℃的树木、高楼等物体上,会立即结成冰,这就是冻雨现象,A符合题意。
27.【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
28.【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人脸识别解锁利用了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手机的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后,系统会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然后与之前存储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为用户本人,从而决定是否解锁。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机器学习算法,让手机能够学习和识别不同的人脸特征,具有智能判断的能力,属于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
29.【答案】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下深处或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逐渐冷却结晶,形成各种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各种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这些沉积物可以是由岩石风化、侵蚀产生的碎屑物质,也可以是生物遗体、化学沉淀物质等,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积累,最终形成沉积岩,常见的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由已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可变质成板岩等。
30.【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固态(冰)→液态(水):括号里填 “受热”,这个过程是熔化,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熔点后继续吸热会熔化成水。 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括号里填 “受热”,这个过程是汽化,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气态(水蒸气)→液态(水):括号里填 “受冷”,这个过程是液化,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会液化成小水滴。 液态(水)→固态(冰):括号里填 “受冷”,这个过程是凝固,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会凝固成冰。固态(冰)→气态(水蒸气):括号里填 “受热”,这个过程是升华,冰可以直接吸收热量升华成水蒸气,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冰雕会逐渐变小,就是冰升华的现象。 气态(水蒸气)→固态(冰):括号里填 “受冷”,这个过程是凝华,水蒸气遇冷急剧降温,放出热量会直接凝华成冰,比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1.【答案】记忆;控制;识别;推理、创造。(写对四个可得满分)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认知功能:大脑负责感知、注意、记忆、学习、语言、思维等认知活动。运动控制功能:大脑能够发起和协调身体的各种运动。情感调节功能:大脑与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密切相关。生理调节功能:大脑对身体的许多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1 / 1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终质量检测小学五年级科学科试卷
1.(2025五上·榕城) 像太阳那样,自己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   。
【答案】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太阳那样,自己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如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
2.(2025五上·榕城)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   、方向   。
【答案】相等;相反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3.(2025五上·榕城) 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   处传到温度   处。
【答案】较高;较低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高处传到温度低处。 这是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之一,在热对流过程中,流体(如液体或气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内能,分子运动较为剧烈,会向温度较低、分子运动相对不那么剧烈的部分流动,从而将热量传递过去,直到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即各处温度相等为止。
4.(2025五上·榕城) 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都很烫,这是因为   的原因。
【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这种能量传递方式就是热辐射。在夏天,太阳辐射强度大,物体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大量热量,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摸上去会很烫。同时,热传导和热对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体的温度。周围的空气被太阳加热后,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物体,并且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对流也会使物体持续接收热量,但热辐射是导致物体在烈日下温度升高的最主要因素。
5.(2025五上·榕城) 地球的表面包括   和   。
【答案】陆地;海洋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海洋: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海洋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6.(2025五上·榕城) 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 分别是   、   、   。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7.(2025五上·榕城)人的大脑质量约占人脑的   。
【答案】80%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大脑是脑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考、记忆、语言等),其质量占比体现了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8.(2025五上·榕城)   、   、   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答案】温度;风;水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内力和外力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9.(2025五上·榕城) 未通电的日光灯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打开的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10.(2025五上·榕城)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在所有物体上都会发生,只是不同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题目错误。
11.(2025五上·榕城) 用冰袋冷敷时,人体的热量传递给冰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用冰袋冷敷时,人体温度通常高于冰袋的温度,所以人体的热量会传递给冰袋,使冰袋升温融化,同时人体局部温度降低,达到冷敷的效果,比如降温、缓解疼痛等。
12.(2025五上·榕城) 空气冷热不均会使空气产生循环流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冷热不均会导致空气密度产生差异,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冷空气密度大则会下沉,从而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这种现象在大气中非常常见,例如常见的海陆风、山谷风等都是由于空气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循环流动现象。在一个房间内,如果有冷热不同的区域,也会出现类似的空气循环,以达到热量平衡。
13.(2025五上·榕城) 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带来好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与火山对人们的生活来说应该不是百害而无一益,对于受灾地区的人们来说是灾难,而对于全球地震是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的有效而唯一的途径。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14.(2025五上·榕城) 科学家们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波是指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的弹性波,科学家们正是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15.(2025五上·榕城) 露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温度在0℃以下。(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露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物体表面的温度足够低,一般要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但这个温度通常是在0℃以上的。只有当温度在0℃以下时,水汽才会直接凝华成霜,而不是形成露。
16.(2025五上·榕城) 雾、露、霜是三种不同的物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露、霜不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都是水的不同形态,本质上都是由水分子组成,只是由于形成条件和状态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17.(2025五上·榕城) 大脑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们透过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感官了解世界,有时是残缺和片面的,经过大脑加工得到的信息,有很多时候并不正确。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8.(2025五上·榕城) 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的大脑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和任务上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尚未超越人类大脑,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
19.(2025五上·榕城) 蜡烛燃烧发光和通电钢丝发光的共同点是 (  )。
A.发光的方式相同 B.都伴随着发热现象 C.都产生了新物质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会释放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同时发出光。通电钢丝在发光的过程中,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也会发热,所以二者都伴随着发热现象。B选项正确。
20.(2025五上·榕城)下列情况中一定不会出现彩虹的是(  ),
A.夜晚星空 B.雨后放晴 C.背着太阳喷水,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21.(2025五上·榕城) 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是 (  )。
A.一个方向 B.三个方向 C.四面八方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在金属片中主要是热传导,当金属片的某一部分受热时,热量会通过金属原子的热振动,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以热源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均匀地扩散,而不是只沿着一个或三个特定方向传递。
22.(2025五上·榕城)下列材料中传热能力最强的是(  )。
A.铜 B.铝 C.钢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在铜、铝、钢中,铜的导热性最好。
23.(2025五上·榕城) (  )是指散布在海洋中的四面环水,涨潮时仍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A.丘陵 B.岛屿 C.山地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岛屿是指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涨潮时仍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B选项符合题目描述。
24.(2025五上·榕城) 四川的地形属于 (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盆地底部面积约 16 万多平方千米,加上盆地边缘山地等相关区域,在四川省的地域范围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从整体上看,用盆地来概括四川地形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代表性的。
25.(2025五上·榕城)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 (  )。
A.蒸发 B.液化 C.凝华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符合题目描述,所以B选项正确。
26.(2025五上·榕城) 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高楼等物体上,会立即结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 (  )。
A.冻雨 B.雨夹雪 C.冰雹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 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初冬季节,当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且暖空气势力较强时,会在高空形成暖层,近地面则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雨滴从暖层下降,进入近地面的冷层时,温度迅速降低,当雨落在温度低于 0℃的树木、高楼等物体上,会立即结成冰,这就是冻雨现象,A符合题意。
27.(2025五上·榕城) 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 (  )。
A. B.人脑 C.电脑
【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
28.(2025五上·榕城) 手机的下列功能中,属于人工智能的是 (  )。
A.接打电话 B.收发信息 C.人脸识别解锁
【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人脸识别解锁利用了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手机的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后,系统会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然后与之前存储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为用户本人,从而决定是否解锁。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机器学习算法,让手机能够学习和识别不同的人脸特征,具有智能判断的能力,属于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
29.(2025五上·榕城)把下列岩石与对应生成方式连接起来。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 沉淀积累 岩浆冷却
【答案】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下深处或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逐渐冷却结晶,形成各种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各种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这些沉积物可以是由岩石风化、侵蚀产生的碎屑物质,也可以是生物遗体、化学沉淀物质等,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积累,最终形成沉积岩,常见的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由已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可变质成板岩等。
30.(2025五上·榕城)以下是水的三态变化图,请在括号里填上“受热”或“受冷”。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固态(冰)→液态(水):括号里填 “受热”,这个过程是熔化,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熔点后继续吸热会熔化成水。 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括号里填 “受热”,这个过程是汽化,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气态(水蒸气)→液态(水):括号里填 “受冷”,这个过程是液化,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会液化成小水滴。 液态(水)→固态(冰):括号里填 “受冷”,这个过程是凝固,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会凝固成冰。固态(冰)→气态(水蒸气):括号里填 “受热”,这个过程是升华,冰可以直接吸收热量升华成水蒸气,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冰雕会逐渐变小,就是冰升华的现象。 气态(水蒸气)→固态(冰):括号里填 “受冷”,这个过程是凝华,水蒸气遇冷急剧降温,放出热量会直接凝华成冰,比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1.(2025五上·榕城)请写出大脑的四个功能。
答: ①   ③   ④   ③   。
【答案】记忆;控制;识别;推理、创造。(写对四个可得满分)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认知功能:大脑负责感知、注意、记忆、学习、语言、思维等认知活动。运动控制功能:大脑能够发起和协调身体的各种运动。情感调节功能:大脑与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密切相关。生理调节功能:大脑对身体的许多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