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
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择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之哲学部分框架体系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寻觅社会的真谛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1)实践(本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基 础






基 础
知识体系
(1)规律
(2)总趋势
基本矛盾
普遍规律
总趋势
实现途径
实现方式
地位
含义
关系
(1)历史的创造者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要 求
本质
发展
主体
推动
决定力量
(实践)
(社会历史)
(群众)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总议题:努力学习,热爱劳动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要求 学习任务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政治认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科学精神:领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公共参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1.理解并举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理解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难点)
3.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难点)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为什么说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P59
2.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59
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60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是什么?P60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61-62
议题一:回顾劳动热词——明确劳动实践的重要作用
2024年的劳动热词包括:未来产业 、深化‘产改’、延迟退休 、 高质量充分就业 、夜校 、妈妈岗 、人民工匠 、打破‘35岁门槛’、班味和已读不回。这些热词反映了2024年劳动领域的热点和焦点,涵盖了产业发展、劳动权益、职业发展、工作生活平衡等多个方面。例如,“未来产业”展示了科技引领下的产业变革新趋势,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技能以适应新的产业需求;“高质量充分就业”强调了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情况下,通过政策创新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机会;“人民工匠”激励劳动者追求卓越,传承工匠精神;而“打破‘35岁门槛’”则体现了社会对年龄歧视的反思,为中年求职者拓宽了职业发展道路 。
结合材料,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P59第一段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P58阅读与思考)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在劳动中,人的结构关系加强,形成人类社会,在劳动中创造并传承人类文明。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P59第一段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P58阅读与思考)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劳动即社会实践
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拓展:
1、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去博物馆参观文物
欣赏电影
参加投票选举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政治活动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现象有何共性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探究: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实践出发,才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59第二段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
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构成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实践的基本形式
形成
结论: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文化结构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议题二:回顾热门专业更迭——明辩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
你可能知道财经、土木工程曾是报考焦点
但你能想到吗?上世纪70年代,文史哲基础学科也曾是高考状元的首选……
时代滚滚向前,热门专业也随之更迭……
议学任务:中国社会变迁对高考热门专业更迭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议学提示:阅读教材60-62页,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探究:你是否考虑过未来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想从事这工作?
议题分析
中国社会变迁对高考热门专业更迭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特殊10年使得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在恢复高考后成为了新热门
1995年到2015年间,城镇化加速,建筑与工程类成为热门专业
近几年专业的热门趋势开始更加多元化,都与现实的经济热点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计划经济体系,进行院系专业调整,彼时毕业生就业国家主导,不管是上哪个专业都是热门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四化建设,经济型人才短缺,财经专业兴起
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以及国际经济交流需求,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成为报考热点
提炼信息
社会大众报考热点
形成高考热门专业
现实经济
发展情况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议学任务:结合P60阅读与思考,在马哲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陷入唯心主义)?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人们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假象)
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P60第一段
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之处: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从而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
议学任务:那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延伸到
社会历史领域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P60第一段
【知识拓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导与练P6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区别 哲学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拓展延伸: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人的思想、主观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有着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峨眉山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二十四节气  F.文学著作《西游记》
B、C、D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指大众的意识,非个人的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P60第二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P61第一段
(1)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唯物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它指出: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从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从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每个人的社会意识是否相同?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如实的反映;
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歪曲的反映。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每个人的社会意识是否相同?P61相关链接
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
议学任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社会存在一变化,社会意识立刻跟着就变?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思想
处于双半社会的落后的中国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却开始在中国传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P62第一段
(2)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从时间上说)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性质上说)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充分发挥正确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完全同步、如影随形的。
归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双重性)。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充分发挥正确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关键词】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基于、根据…(问题、现状、情况、形势等)提出、制定、出台…(理论、方针、政策、规划等)。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在…(路线、方针、思想、理论等)指导下,…(事业、活动等)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失败…)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哲理小结】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心主义VS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课堂小结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
× 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能动地反作用。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无论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前者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后者属于唯物论知识。
4.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5.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 社会存在可以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6.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