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图文史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认识到落后家要挨打。(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问题设置: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后,英国的目标达成了吗?未能打开中国市场→列强要求增开商埠修订条约→清政府拒绝→制造“纠纷”获得利益。列强是如何制造“纠纷的?它们又夺取了哪些侵略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五口通商后英国未能打开中国市场现状,了解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需求,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设置1:列强制造了哪些“纠纷”?阅读教材P10,完成填空:
1856年,英国和法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 ”和“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提示: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教师指导:“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被广州水师查获,英国谎称是英国船只并称毁坏英国国旗,要求释放船员并道歉,清政府为避免事态扩大,释放船员,没有道歉。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被当地官员处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设置2:如果没有这些“纠纷”,第二次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
从 1842 年起,战争就在酝酿中;过去的每一年,都增加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英国商人对条约口岸的贸易规模不满,英国政府对清政府的‘拖延’和‘抵制’感到愤怒,而中国民众的反侵略情绪则为冲突提供了燃料。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教师指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史料,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3:根据地图,结合教材P11页,梳理战争第一阶段过程。
第一阶段英法首次侵华虚线1856年10月—1858年6月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美、俄借口调停跟随北上→签订《天津条约》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形势图和教材,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过程,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4:通过《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哪些特权?请阅读教材P11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天津条约》
签订时间
签订国家
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补充条约: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教材,了解《天津条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渡:《天津条约》满足列强了吗?
(二)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签订
问题设置1:根据地图,结合教材P11-P12页,梳理战争第二阶段过程。
第二阶段战争扩大与《北京条约》签订1859年—1860年实线
英法联军出兵占领天津→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形势图和教材,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过程,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结合视频以及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861年11月25日)
答案提示:侵略者的残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振兴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史料等丰富的资源,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恶行,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3:通过《北京条约》列强获得了哪些特权?请阅读教材P12完善《北京条约》档案。
答案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教材,了解《北京条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设置4:连连看,条约内容与条约相对应.
答案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培增强课堂趣味性。
问题设置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有哪些?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陆伸展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地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6: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答案提示:封建制度的落后。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史料,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落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三)目标导学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问题设置1:被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有哪些?结合P13页内容找出。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俄国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马克思说“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教材,了解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情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2: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危害?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领土割让范围 香港岛
列强势力渗透 广厦福宁海 5 个沿海口岸
经济主权侵蚀 关税虽受协定但税率仍可协商
司法体系破坏 列强未实现公使驻京,领事裁判权仅适用于英国
文化遗产打击 未发生大规模文化遗址破坏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清晰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新危害,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近代化思潮的萌芽】
教师指导: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寻求御敌之道。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五口通商未能打开中国市场,列强制造纠纷,蓄意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列强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列强侵华,中国被动开放的过程中,近代化思潮的萌芽,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寻求御敌之道。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课后检测】
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八国联军占领并劫掠北京城 D.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备受欢迎
3.(2024·广东·中考真题)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4.(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提示:BAAB
【板书设计】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贰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签订
叁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