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美好的时代,也是糟糕的时代。新课导入这是什么朝代?壹高度集权守天下一.中央集权为何建立请根据以下史料,概括二人对话的主题是什么?宋太祖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宰相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武将专权君弱臣强方镇太重“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五代十国战乱原因以及治国之方。北宋初年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明·刘俊二.中央集权如何建立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散机构的权力抑制武将势力的膨胀收权分权抑武二.中央集权如何建立(一)收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二.中央集权如何建立(二)分权——分散机构的权力中央:二府三司制地方:各级分权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军队→财赋→邢狱、治安→仓储,赈济四监司中央派到地方监控指挥地方通判知州彼此制约二.中央集权如何建立(三)崇文抑武——抑制武将势力的膨胀朝代 年数 榜数 取士总数唐 290 266 6603宋 320 130 110000+元 98 16 1139(左右榜)......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材料一: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太祖遗训材料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选自宋.汪洙《神童诗》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文官政治士大夫政治的形成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收权) 派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负责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散机构权力 (分权) 地方:设四监司监控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崇文抑武 崇文: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君弱臣强武将专权方镇太重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权力,内外相制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描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根据所学,并结合史料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③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②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③限制和弱化了军队战斗力,导致军备废驰;④增加了财政负担。⑤造成积贫积弱的统治危机。贰积贫积弱危天下宋与西夏和议北宋西夏国主,请笑纳零花钱!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弟弟,请笑纳零花钱!北宋以钱财换和平西夏称臣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岁币”“岁赐”1.边防压力 — 积弱思考点:北宋如何解决边防危机?不可取的理由 :①北宋屈辱求和,加重财政负担;②和平难以持久;③和平状态使北宋军事力量减弱,埋下了亡国之患。材料3:“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4: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1:“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中华文明地图》材料2:澶渊之盟后,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可取的理由 :①利于稳定边防,营造和平环境;②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贸易发展;③和平、互市促进民族交融。岁币和岁赐军费开支庞大改革势在必行2、财政危机— 积贫思考点:北宋为何出现财政危机?官僚队伍膨胀叁变法改革救天下王安石变法1. 北宋中期以来,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日益严重2. 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一)背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3.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王安石领域 措施 内容 积极作用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收购滞销,短缺卖出强兵 保甲法 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保马法 由保甲民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和评价加重人民负担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出人又出钱官方高利贷肆偏南半壁失天下南宋对金称臣,向金缴纳“岁贡”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1141年绍兴和议岳飞抗金“世为侄国”南北对峙南宋的偏安并不仅仅指地域居南,更指的是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 《题西林壁》五代之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权、钱、兵)分散机构权力行政、军政、财政崇文抑武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青苗法、市易法强兵之法保甲法、将兵法南宋偏安对辽、西夏三冗两积课堂小结1.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DC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 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 相权对皇权形成制约4.“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向南宋发动进攻,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军队先后取代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但此时,南宋尚不足以打败金国。”这一史料可以佐证( )A.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B.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集团无能的结果C.南宋前期的失利与宋高宗的投降路线有关D.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发生转变3.(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长远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