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18课 辛亥革命《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时空定位概念解读:辛亥革命狭义上,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时空观念:19011912年1月19031894兴中会成立清末新政邹容《革命军》宣传发动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19111912年2月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19051912年3月《临时约法》颁布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第一篇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篇)思考: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材料一: 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合作探究一:辛亥革命的偶然与必然材料二:2、政治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激化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1901实施“新政”1905废除科举制度1906预备立宪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组织“皇族内阁”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 50+ 500+ 1.42 14.1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1901-1911 340 5600 31 510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材料四: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8月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1905年11月,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材料五:内 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进步性:①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重点概念:三民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前提核心补充和保障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未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明确反帝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缺乏群众基础6、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革命高潮到来;材料六:四川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四川人民自办铁路。1911年5月,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英法德美享有筑路、投资优先权,未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保路运动夺路、夺款卖路、卖国材料七:四川保路运动7、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时机。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必然性与偶然性)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激化;2.政治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激化矛盾,加速清朝灭亡,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等)和政党(同盟会)的建立;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革命高潮到来;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时机。必然性偶然性第二篇章 雷霆霹雳民国铸(过程篇)湖南10.22陕西10.22山西10.29云南10.30江西10.31贵州11.4浙江11.5江苏11.5广西11.7安徽11.8福建11.9广东11.9四川11.27湖北10.101911辛亥革命形势图8小时——从占领楚望台到攻克湖广总督衙门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迎来全国十余省区的独立80天——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建立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第一章“总纲”: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三、四、六章:参议员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驶。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对比】找出两部宪法的不同点,并分析临时约法的目的和意义《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主权在民主权在君自由平等封建等级三权分立君主专制责任内阁制重点突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部宪法的转换,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发展趋势,是政治领域近代化的重要成就。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直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根本)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第三篇章 悲曲欢歌叹哀伤(评价篇)合作探究二: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材料1: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成,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材料2: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习俗上: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材料3:中国民族工业厂矿统计数据表 据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4: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吴玉章回忆录》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历史任务的原因?材料5: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材料6:同盟会自身的组织建设也带有简易速成色彩……很难形成集中的强有力的领导。——章开沅《辛亥革命与“只争朝夕”》未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科学革命纲领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妥协性,无法真正领导中国革命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根本原因:半殖半封社会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2021·河北卷,8)《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D课 堂 巩 固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课 堂 巩 固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