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标要求:1.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情况;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化的原因及影响;3.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社会的变化。一、经济变化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固定种植经济作物(茶叶和棉花);户口增长纺织业:棉花 制瓷业:五大名窑,出口海外矿冶业:煤作燃料 印刷业:活字印刷术基层市场(草市);榷场贸易;民间贸易;货币需求增加(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1.根据教材,梳理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1、农业发展表现:1.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2.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水稻 麦子 棉花吃穿3.棉花在内地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元朝南方植棉普遍?稻麦复种制: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然后翻耕播种麦子,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2、手工业发展表现: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制瓷技术发展,宋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和釉里红金缕空花筒簪 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采矿、冶炼技术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产量和质量3.商业发展表现:(1)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活动范围扩大:乡镇出现了草市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商业发展表现◎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Ⅰ号(4)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拓展宋海外贸易兴盛原因归纳(1)统治者支持、鼓励发展海外贸易;(2)宋朝造船业、航海业发达,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事业;(3)战乱频繁,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所以宋朝的对外贸易以海陆为主;(4)增加政府收入的需要。4.城市兴盛表现(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宋娱乐场所——瓦子魏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奠定基础)唐中后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靖康之变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移的原因?人口迁移自然环境政治安定技术交流《纲要(上)》地图集南移的影响?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人地矛盾问题政策支持海外贸易劳动人民(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南方财赋顺利北运的保障措施】①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②开辟长途海运路线。◎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材料1:宋代科举更为完善。由唐朝的“工商不得入仕”到宋代的“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基本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强调公平竞争。材料2:“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二、社会的变化史料探究1.门第观念的淡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材料3:“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世袭人身占有) ——《唐律疏议》材料4:“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人身束缚较强趋于平等史料探究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材料5: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材料6::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南宋:袁采《袁氏世范》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流动性加剧史料探究原因 社会变化门第观念的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史料探究1.士族阶层的衰落;2.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3.科举制度的完善;4.政府政策的调整;5.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三、儒学的复兴1.为何复兴?2.以何复兴?儒学发展孔子创立春秋儒学独尊西汉武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秦朝继承发展成为显学战国孟子荀子吸收佛道有新发展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隋唐韩愈儒学复兴运动?时空定位三、儒学的复兴——为何复兴?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二程遗书》内部问题: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外界挑战: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三、儒学的复兴——以何复兴?北宋:程颐程颢(创立)南宋:朱熹(集大成)程朱理学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1.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三、儒学的复兴——以何复兴?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2.伦理观:天理就是封建伦理纲常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3.存天理,灭人欲物皆有理。穷理格物。——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4.方法论:格物致知南宋:(1241年)宋理宗以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五人从祀孔庙,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表明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元朝: (中期)开始科举考试,经书考试重“四书”,单独出题,考试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如何理解“人欲”?思考点“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欲望。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消极影响: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随堂演练推陈出新的宋代理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C随堂演练推陈出新的宋代理学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C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C四、文学艺术和科技1. 文学艺术2.科学技术西厢记文学艺术苏轼朝代 典型体裁 代表人物宋 词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元 散曲、杂剧 关汉卿、王实甫2.1 文学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知否,知否?应试绿肥红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②阶级上:市民阶层壮大,精神需求较大。③文化交流:多个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间相互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中外交流频繁。④政策上: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知识分子的地位较高⑤科技上:印刷术、造纸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普及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艺术艺术 特点书法 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 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科学技术印 刷 术雕版印刷成熟活字印刷发明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 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大量用于军事指 南 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总结科技成果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元郭守敬《授时历》测定数据世界领先元王祯《农书》南北方技术;农业工具1.(2024·德州)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杨万里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散水牯卧斜晖陈造 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曹勋 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陆游 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A2.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标志着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人地矛盾非常尖锐3.唐文宗时期“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即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门第观念的淡化C.科举制实现了社会公平 D.伦理道德的弱化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