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草鱼数量C.学校草坪上单位面积内的开花蒲公英数量D.一个农贸市场单位面积内的大白菜数量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下列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某草地上随机分布的蒲公英 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10个乳酸菌C.某动物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4.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C.丁为年龄结构,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D.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特征是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和分布型等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C.某动物种群生殖期个体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D.年龄金字塔图形中每块面积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数6.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性别比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B.性别比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性别比例高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下降,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大量迁出B.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年龄结构改变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8.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相关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9.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10.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往往同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B.密度制约因素可以调节非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效果C.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而实现的11.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中应记录的数量是8B.乙中的S 是最佳取样面积C.样方法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样方法的调查对象只能是植物12.动物通常对道路、车辆趋向于回避。研究人员在离道路不同距离的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内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查该种鼠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B.放牧区由于牲畜的啃食使植被低矮稀疏,不利于该种田鼠生存C.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特性导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敌数量较少D.距离道路越近,该种田鼠在两种草场的种群密度越高1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一些小动物进行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具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调查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利用标记重捕法C.在对该农田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鼠15只,估算出这种鼠的种群密度为88.4只/hm2D.该农田中所有七星瓢虫的数量就是这个七星瓢虫种群的种群密度14.a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为( )A.物种的个体,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物种的个体 D.种群,一条鲤鱼15.红豆属植物自然繁殖能力较差,需健壮生长50年左右的天然林或者30年以上的人工林优株才可能大量结实,且结实有大小年之分,种子种皮坚硬、角质层厚、透水性差、发芽困难,所以自然更替的植株极其稀少;加之该属多数种类木材花纹美丽,木质坚硬适中,是优质的材用树种,少数种类的根、枝、叶及种子还可供药用,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从而导致多年来盗伐现象严重,现存天然林中自然分布的群落极其罕见,故在以山地为主的恩施州境内摸清红豆属分布及其生存状态,如图1、图2、图3,为该地区红豆属植物的保护和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1)若要调查恩施州某一自然村落中花榈木的种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理由是_____。(2)多数种类木材花纹美丽,木质坚硬适中,是优质的材用树种,少数种类的根、枝、叶及种子还可供药用,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3)从图中可判断花榈木的年龄结构为_____,判定的理由是_____。(4)红豆属植物分布比较零散,其中红豆属濒危的可能原因有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统称作乔木,因此乔木不是一种生物,不属于种群,A错误。鲢鱼是一种生物,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可以称为种群密度,B正确。开花的蒲公英只是种群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代表整个种群,C错误。农贸市场上的大白菜是人工放在一起的,各不相干,不属于种群,不能称为种群密度,D错误。2.答案:B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样方法中样方的选取及计数的理解。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B项错误;② 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③ 要根据地形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D项正确。将调查所得数据取平均值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C项正确。3.答案:A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作种群的空间特征。某草地上随机分布的蒲公英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B、C、D分别描述的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迁入率。4.答案:C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可使种群密度增加,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可使种群密度减少,A错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丁为年龄结构,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C正确;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5.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种群特征是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分布型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若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若不是,则不一定,C错误;年龄金字塔图形中每块面积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不是个体数,D错误。故选A。6.答案:C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A正确;冬季和秋季时性别比例水平较高,但种群数量较小,这说明性別比例较高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B正确;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的种群数最多,说明此时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此时雌雄数量相差不大,C错误,D正确。7.答案:D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故选D。8.答案:C解析:图1中b为年龄结构,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B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结构,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故两者表示的含义不相同,C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9.答案:A解析:A、每一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则密度值为(3+7+15+2+4+9+8+4)÷8=6.5(株/m2),A正确;B、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求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B错误;C、若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D、根据表格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但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记重捕法,D错误。故选A。10.答案:C解析:A、非密度制约因素往往是随机发生的,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往往同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A正确;BD、种群内部以及不同种群之间具有调节机制,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而实现的,密度制约因素可以调节非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效果,BD正确;C、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A、根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计数原则可知,甲中应记录的数量是8,A正确;B、图乙中,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稳定,样方面积达到S1后,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乙中的S1是最佳取样面积,B正确;C、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正确;D、样方法的调查适用于植物或一些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的动物,D错误。故选D。12.答案:B解析:A、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B、在与道路相同的距离处,放牧草场的田鼠种群密度大于禁牧草场的田鼠种群密度,说明放牧区由于牲畜的啃食使植被低矮稀疏,有利于该种田鼠生存,B错误;C、依题意,动物通常对道路、车辆趋向于回避。由表格数据可知,道路附近田鼠的种群密度偏大,原因可能是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特性导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敌数量较少,田鼠被捕食的概率降低,因而种群密度增加,C正确;D、据图可知,距离道路越近,该种田鼠在两种草场的种群密度越高,D正确。故选B。13.答案:A解析: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A正确;B、调查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利用样方法,因为蚜虫体积微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而不能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C、在对该农田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鼠15只,估算出这种鼠的种群密度为39×34÷15÷2=44.2只/hm2,C错误;D、该农田中所有七星瓢虫的数量是这个七星瓢虫种群数量,还要除以农田的面积,才能获得其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A。14.答案:A解析: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等特征,属于物种的个体;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属于同一自然区域内的同种个体组合在一起,称为一个种群。故选A。15.答案:(1)逐个计数法;从图1分析得出,花榈木种群个体数较少,最大的种群无外乎11~15株,故可采用逐个计数法(2)直接(3)增长型;胸径5~25cm的花榈木即幼年个体占比较大,更大胸径的花榈木占比较小(4)红豆属植物生长较缓慢,种子发芽困难:受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为干扰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