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科学立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科学立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1 科 学 立 法
旧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思考:“有法可依”与“科学立法”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立法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P98--1)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1、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2、科学立法的含义
注意:
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有法可依
良法善治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立法的关键
科学立法的核心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民法典》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比如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传承了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科学立法的原则
立法的方向:体现人民性
①原则:
②具体要求:
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各项权益)
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P98-2)
3.科学立法的原则
立法的实效:体现时代性
①原则:
P98--3
②具体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民法典》规定在原有的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录音遗嘱的基础上增加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立法体制: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确立了我国的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知识拓展:
P98 相关链接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国务院相关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立法机关
授权立法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国家监察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
①原则:
P99--1
②要求: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立法的方法:体现科学性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
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立法技术
立法技术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其中立法表达技术包括:
①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
②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和语言表达、文体的选择技术等;
③法律规范的结构和分类技术;
④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技术,这主要指法律编纂和汇编技术。
立法程序
根据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①法律案的提出:各主体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②法律案的审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凝聚共识的过程。
③法律案的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④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
知识拓展
良法促善治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措施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依法立法)
二、推进科学立法
(P99第二段)
依据:
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要求:
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1.措施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民主立法)
二、推进科学立法
(P99第三段)
要求: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③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1.措施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权责统一)
二、推进科学立法
(P100一段)
要求:
①对公民: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②对国家机关: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
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结合上述法律条文,谈谈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探究与分享P99
【知识拓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
区别 地位
属性
联系 科学立法是保证法规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科学立法体现了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
依法立法是保证法规质量的根本要求和底线。
民主立法是保证法规质量的基本途径和关键
民主立法突出了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
依法立法是对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予以关注。
 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涵
原则
科学立法内涵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措施)
依法立法
充分发扬民主
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科学立法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符合国情和实际
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
是什么
怎么办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