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的基本问题1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0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唐朝时佛教盛行,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得到衣钵,为了悟道修行,只身来到南海。当时,广州法性寺有一位印宗禅师正在开讲《涅槃经》,于是,慧能大师决定在法性寺停留数日以便听闻法师讲经。到了这一天,寺前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心动: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意识)幡动、风动: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物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心动与幡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名词解释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方针政策等意识形态(主观性的东西)。存在(物质):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实在的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严肃的班主任2.小王制定的期末复习计划3.成功发射的神州十四号飞船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6.小汪同学在生气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存在(物质)请判断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思维(意识)(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1)谁先谁后;(2)谁决定谁;(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就会有饿的感觉。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请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注意:对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4.“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6.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7.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8.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辨一辨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有同一性:认为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没有同一性: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承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即否认认识世界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1)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1.神舟十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逐步掌握空间站建设技术,空间站建设又迈出一大步。2.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马克思)5.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6.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休谟)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意识,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误区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思维能认识存在思维不能认识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何者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哲学的基本问题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坚持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①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哲学。②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各不相同。实、形、行、物、气、器存在(物质)名、神、知、心、理、道思维(意识)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身体,物质存在的东西神——精神,意识思维的东西形神之辩形神之辩已经触及到形与神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了天人之辩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关系的论争。孟子观点:天道最大,天人合一,唯心主义。荀子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管仲学派观点:天人相交相用,互相影响,唯物主义。02 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二、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和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央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各地制定)疫情防控方案(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同学们制定)新年/学期学习计划中国航天的实际情况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各地疫情实际形势市场的实际情况个人实际情况决定反映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决定反映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二、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卢梭研究【人与法】康德研究【习惯与养成】苏格拉底研究【物与理】毛泽东分析【理论与道路】孔子研究【知与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研究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存在思维二、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0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根本对立本原、先后、决定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要么是唯心主义,绝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①基本观点: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②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③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④代表观点:中国古代的气理说、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经典观点)①中国: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古希腊: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把近代自然科学中发现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②进步性: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③局限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人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作为机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性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半截子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刻舟求剑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焉知非福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基本观点:他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进步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①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共同点: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唯 心 主 义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根本观点)主观 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客观 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菜)“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休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慧能)“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万物皆是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颢)“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黑格尔)“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道生一,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6.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辨一辨:主观唯心主义VS客观唯心主义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无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注意几种错误认识:注意(1)判断唯物主义的基本标准是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判断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是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只在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上做解读,不存在其它意义(如唯物质、唯精神)上的解读。(3)只有在本体论上唯物主义相比于唯心主义而言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对于意识与认识的贡献、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两个对子”的关系: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哲学中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前因后果……发展的观点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人无完人福祸相依……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竭泽而渔断章取义杀鸡取卵……静止的观点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片面的观点以偏概全一刀切偏听偏信……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者是本原有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立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为什么是生活实践和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易错易混观点辨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3.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 )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7.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9.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⑴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⑵中国“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⑶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⑷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⑸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⑹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⑴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⑵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⑶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4)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人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5)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⑴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⑵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⑴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⑵王守仁(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⑶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⑷陆九渊(南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⑸笛卡尔:我思故我在。⑹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⑺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⑻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⑼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⑽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⑾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⑿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⒀慧能(唐)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1)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2)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4)朱熹: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5)黑格尔: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6)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7)俗语:“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8)迷信: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9)迷信: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