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监测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1—10题,每题3分,11—14题,每题4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1.我国古代人民在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长久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B.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2.有这样一家理发店,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专门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5岁及以下的孩子提供“一元理发”服务,并将这一天的收入集中用于其他公益类志愿服务项目。这一行为践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是( )A.讲仁爱 B.守诚信 C.尚和合 D.求大同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人们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求真务实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这表明我们在党的工作中要坚持( )A.撸起袖子加油干 B.大胆探索、勇于创新C.勇做时代弄潮儿 D.脚踏实地、实事求是4.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基本陈列“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设置“文明起源”“大国一统”“民族觉醒”等五个专题,集中呈现了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 )A.有助于全面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B.有利于传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D.说明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5.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补充发言时说道:“我首先谈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段话体现的人文精神是( )A.多边合作,共同发展 B.亚非结盟,维护和平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D.互相尊重,和平共处6.下列古语体现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中华优良传统的是( )A.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下列行为符合中华传统美德要求的是( )A.小静遇到不会做的难题,立即上网搜答案B.小明回家后,主动向父母问好C.小芳与同学产生矛盾时,总是抱怨对方有错D.小刚逃避班级值日,去打篮球8.《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见下图)。此画体现了(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句话提示我们要培养(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 B.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C.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 D.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10.“最美公益人”李永浩做公益事业十几年,捐资逾百万,救助了全国各地数十个身患重疾的孩子,资助了许多濒临失学的大、中、小学生,为困难家庭送去了新的希望。李永浩的身上体现了( )A.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精神品质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11.苏轼年少自负,在房前贴了一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后来一位老者拿着一部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字,老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苏轼修改对联的做法体现了他( )①懂得知耻,不断完善自我 ②行己有耻,勇于改正错误③重视建议,追求十全十美 ④明辨是非,具有羞恶之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分享了广大中国青年在四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青春誓言。以下的青春誓言体现了(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某国产动画片取材于中国唐代历史,以唐诗为“媒介”,让观众在“长安风物志”和“大唐英雄谱”之间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②我们应当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下表中的名句与中华传统美德对应恰当的有( )序号 名句 中华传统美德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③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诚实守信,见利思义④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非连续性文本:第15题,本题8分。根据图表,回答问题。15.仔细观察下表,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综合运用你的知识,填写下表。(8分)古语名句 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三、阅读与思考:第16题,本题10分。阅读材料,简明扼要回答问题。16.某中学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1)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8分)(2)我们应怎样弘扬这些人文精神 (2分)四、判断与分析:第17题,本题14分。联系材料,判断分析。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仁爱: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五层内涵,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由人及万物。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民为主体,立君为民;政在养民,许民以厚利,顺应民心民意。深刻领悟人民群众才是历史主人,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诚信:真诚,不欺人骗己;守信,不爽约违诺;信任,不猜忌多疑。“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兴业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正义:“正义”是“尊道贵德”,其实就是尊重“仁、义、礼、智、信”之常道,是社会与人性善恶的标准。和合:“和合”意味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明、人的身与心的相互联系与融合。大同:“天下为公”及人人相亲相爱各得其所的“大同”理想世代传承,为中国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有同学说: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要求太高了,我只能践行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对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14分)五、实践与探究:第18题,本题22分。按要求完成任务。18.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某中学七年级(3)班决定开展学习“新时代好少年”的人物事迹活动。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15日在江苏南通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组)优秀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活动策划](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进行宣传 请你写出两条宣传标语。(6分) 江海之滨,迎来了一群青春昂扬的新时代好少年。筑梦向前,他们的理想催人奋进;强国有我,他们的誓言铿锵有力。好少年们的先进事迹,感染激励更多青少年扬青春梦想、逐未来之光。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热爱科学、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风采。[思考分析](2)从道德的角度,分析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的必要性。(6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学们表示要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提升素养] (3)请你完成以下决心书。(10分)决心书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提升核心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该: ① ② ③ ④ …… 学生:××× 2024年×月×日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1—10题,每题3分,11—14题,每题4分,共46分。1.(D)2.(A)3.(D)4.(B)5.(C)6.(C)7.(B)8.(A)9.(D)10.(D)11.(B)12.(A)13.(C)14.(A)二、非连续性文本:第15题,本题8分。15.(8分)答: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8分)三、阅读与思考:第16题,本题10分。16.(1)答: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8分)(2)答: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2分)四、判断与分析:第17题,本题14分。17.(14分)答:这位同学的观点不完全正确。(1分)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②重民本,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③守诚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④崇正义,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⑤尚和合,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⑥求大同,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12分)所以,我们要弘扬和践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1分)五、实践与探究:第18题,本题22分。18.(1)答:①召开主题班会、绘制黑板报宣传、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等。②“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习新时代好少年,孝心永远最美”“学习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在行动”等。(6分) (2)答: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②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6分) (3)答:①做自强不息的人。②做敬业乐群的人。③做扶危济困的人。④做见义勇为的人。⑤做孝老爱亲的人。⑥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