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认识社会生活教学 分析 《认识社会生活》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本课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感受社会生活,二是社会生活的特点,三是青少年如何参与社会生活。教学 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培育健全人格。 2.通过视频赏析、图片感悟等活动知道社会生活的特点。 3.通过“生活观察”中“小志的故事”,懂得青少年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增强责任意识。重点 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的特点。 难点:社会生活的公共性特点。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对话导入 让同学们分享暑假生活:你在暑假中做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让同学们感受社会生活的精彩。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中国24小时》。(见课件) 点拨:让同学们感悟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引出社会生活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有哪些 2.社会生活有哪些特点 3.青少年应如何参与社会生活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2~3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点拨:(1)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节目、上网查询、旅游;等等。 (2)感受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等等。 2.展示有关社会生活的图片。(见课件) 思考:当你看到这些生活情境或投入到这些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会有哪些感受 点拨:(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动。(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等等。导 与 学 过 程 3.展示教材第3页相关链接。(见课件) 点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4.播放视频《不一样的暑假打开方式》。(见课件) 思考:视频说明了社会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点拨: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5.展示教材第4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你还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点拨: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些变化说明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展示教材第5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 点拨: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知识总结:社会生活有哪些特点 (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7.展示小志参加暑假生活的片段。(见课件) 思考:小志的“暑假生活”给我们青少年什么启发 点拨: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知识总结:青少年应如何参与社会生活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 认识社会生活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练习教学 反思 本课时以“社会中的我”为核心概念实施教学,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变化发展,调动了学生对探索社会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节课既符合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贴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