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学 分析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本课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教学 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育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意识。 2.通过“相关链接”认识主要的社会关系。重点 难点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主要的社会关系。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情境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故事导入 展示“六度空间理论”的材料。(见课件) 思考:“六度空间理论”说明了什么 点拨: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说明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名言导入 展示雷锋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见课件) 点拨:这些名言都强调了我们个人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从而引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个人与社会是怎样的关系 2.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些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6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1)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结合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马克思的话,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点拨:(1)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略。 (2)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人们在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和国家的不同身份图。(见课件) 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点拨: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导 与 学 过 程 3.展示教材第7页的相关链接。(见课件) 点拨: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 4.展示教材第7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结合上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展示教材第8页的启思导行。(见课件) 思考:(1)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和支持。结合社会的变化发展,分析这些变化发展对你成长的影响。 (2)为了让社会生活更美好,你能做些什么 点拨:(1)对成长的影响:社会的变化发展让我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为了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知识总结:个人与社会是怎样的关系 (1)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相应的位置。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练习教学 反思 本课时教学,要在同学们了解了社会生活的特点等知识后,进一步理解个人与社会是怎样的关系。本课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此外,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课堂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