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的社会化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人的社会化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人的社会化
教学 分析 《人的社会化》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本课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的社会化的内涵,二是人的社会化的表现。
教学 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能够认识人的社会化,懂得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增强责任意识。 2.通过“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知道人的社会化的表现,培养健全人格。
重点 难点 重点:人的社会化的表现。 难点:人的社会化的内涵。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情境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印度狼孩的故事》。(见课件)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人是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话、写字、吃饭、穿衣呢。 点拨: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哪吒的成长历程》。(见课件)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在哪吒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人对他产生了影响。 点拨:哪吒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朋友等人的引导。由此可知,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社会化 2.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3.人的社会化有哪些表现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9页的生活观察。 思考:(1)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是如何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名自立自强的中学生的。 (2)《论语》有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观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1)父母教会我做人和基本的生活技能,老师教授我知识,同伴陪伴我玩耍,社会给予我关爱。通过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使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名自立自强的中学生。 (2)每个人的天性都差不多,只是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有了巨大的差别。因此,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导 与 学 过 程 2.播放视频《人的社会化》。(见课件) 思考:什么是社会化 点拨: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家庭、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考: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点拨:(1)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展示教材第10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你的这些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点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 4.展示教材第11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点拨: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5.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在所处时代下谋划人生的讲话。(见课件) 思考: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谈谈青少年应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 点拨: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知识总结:我们是怎样社会化的 (人的社会化有哪些表现 )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4)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人的社会化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需注意平衡多媒体内容与课堂讲解的比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