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践行平等教学 分析 《践行平等》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本课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知道平等的地位、含义,二是了解平等的表现,三是学会践行平等。教学 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能够正确认识平等的地位、含义。 2.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活动,知道平等的表现。 3.通过“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等活动,学会践行平等,增强政治认同。重点 难点 重点:学会践行平等。 难点:正确理解平等。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情境式教学为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 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平等”的视频。 通过视频,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平等,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图片导入 展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图片。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树立平等意识。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践行平等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践行平等》,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平等 平等的地位是怎样的 2.平等的表现有哪些 3.如何践行平等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61~62页的生活观察。 思考: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男女平等的认识。 点拨: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意味着男性和女性在同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同等对待。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体现平等的漫画。 思考:根据以上漫画,谈谈什么是平等,平等的地位是怎样的。 点拨:(1)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2)地位: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3.展示国家领导人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图片。 思考:以上图片对于我们认识平等有什么启示 点拨: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生活中,人们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4.展示教材第62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结合上述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法律面前导 与 学 过 程 人人平等”的理解。 点拨: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展示教材第63页的相关链接。 思考:材料中这些差别对待的做法是否违反了平等 请说明理由。 点拨:材料中差别对待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 知识总结:平等有哪些表现 (1)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2)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3)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 6.展示“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出现急病重症需不需要救治”的材料。 思考: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出现急病重症,到底需不需要救治 明确这一问题对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启示 点拨:(1)需要。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仍然有生存权等权利,当其出现急病重症时,应该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其积极救治。 (2)启示: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7.展示教材第64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张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8.展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 思考: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点拨: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 知识总结: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3)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 践行平等课堂 练习教学 反思 本课时既注重法治教育,又注重结合具体故事情境,让同学们达到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践行,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