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七单元第33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1第七单元第33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简介

(共98张PPT)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3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3.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考点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大脑皮层
身体平衡
呼吸
心脏
体温
水平衡
生物节律
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
(1)组成和功能
     
头面部
内脏器官
躯干、四肢
中枢
神经系统
意识
不受意识
支配
(2)自主神经系统
①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____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②组成和功能(如表所示)
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______。
意识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相反的
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较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活跃条件 ____状态 ____状态
瞳孔 扩张 收缩
支气管 扩张 收缩
心跳 加快 减慢
胃肠蠕动 减弱 加强
消化液分泌 减弱 加强
兴奋
安静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19图2-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原因除了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基础方面解释)
提示:效应器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
(1)神经元包括b____和____(包括a____和c____)。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
①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____,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髓鞘
2.神经胶质细胞
(1)分布:广泛分布于______之间。
(2)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3)功能:①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元等功能。
②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____。
神经元
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
髓鞘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髓鞘在防止神经冲动传导时的电流扩散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
提示:绝缘作用
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T1)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传向__________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____________。
提示:远距离 接收信息
1.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 (  )
2.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
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4.大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随意地支配四肢运动。 (  )

×
×

已知交感神经参与的调节对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相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我国医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了针灸治疗疼痛的方案,临床上可用电针来模仿针灸。
为探究电针缓解疼痛作用机制,结合图示及所给材料:正常大鼠和肌肉组织炎症模型大鼠若干,生理盐水,抗β-EP抗体溶液,6-OHDA(可破坏交感神经),进行设计实验。通过设计对照组“正常大鼠+不进行处理+生理盐水”和“模型大鼠+不进行处理+生理盐水”两组,实验组①“模型大鼠+电针处理+生理盐水”;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组,然后检测NE和β-EP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电针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募集含β-EP的免疫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释放β-EP来发挥神经免疫镇痛效应。
提示:模型大鼠+电针处理+抗β-EP抗体处理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6-OHDA处理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17图2-1)如图表示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三种传出神经,图示中的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C.图中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节后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D.兴奋经图中神经节传递时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二者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刹车和油门,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B正确;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题图中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节后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C正确;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突触处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部分)神经胶质细胞终身具有分裂能力,当大脑或脊髓发生损伤时,主要依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来填充组织缺损。某研究团队构建了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体外共培养体系,发现在加入缓激肽后,神经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进而诱发谷氨酸释放。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与神经元表面的谷氨酸受体结合,能引发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B.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数量远多于神经元
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神经胶质细胞能通过释放谷氨酸参与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
D.若能实现体外诱导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希望

B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A正确;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比神经元多,B错误;据题意可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神经胶质细胞能通过释放谷氨酸参与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C正确;若能实现体外诱导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可使诱导形成的神经元代替病变死亡的神经元,从而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希望,D正确。]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结构基础:______。
考点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
反射弧
(4)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2.反射弧
结构(如图)
(1)填充图中反射弧的组成
A感受器→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
(2)图示可以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么?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D,则a、b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不可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无D中间神经元
a不偏转,b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由______个神经元完成,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__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
提示:两 膝跳反射
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深化拓展]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后天生活
大脑皮层
2.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4图2-5)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的时间长,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前者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后者神经中枢在脑干,由低级中枢传至高级中枢需要一定时间)
3.条件反射的消退
(1)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______刺激。
(2)机理: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3)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________,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非条件
学习过程
1.效应器仅指传出神经末梢。 (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
提示:若刺激的不是感受器,而是其他结构,虽出现相应的活动,但此应答不是反射。
×
×
3.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  )
4.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5.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  )



反射弧各结构的判断
传入
传入
不收缩
传出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反射与反射弧
A.感受器分布于伸肌中,效应器分布在屈肌中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导致屈肌舒张
C.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B [据图分析可知,伸肌中存在感受器和效应器,而屈肌中只存在效应器,A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舒张,B正确;因突触的存在,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错误;膝跳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5拓展应用T1)如图,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基本生命活动保持),暴露蛙左后肢屈腿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发现电位计a和b均有电位波动,左后肢发生屈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蛙的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刺激传入神经,蛙的屈腿反射也能发生
C.刺激传出神经,b能观察到电位波动,a不能观察到电位波动
D.剥去蛙趾尖皮肤,重复上述实验,a和b均能观察到电位波动

C [由题意可知,蛙的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刺激传入神经,可观察到蛙发生屈腿,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刺激传出神经,由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处能观察到电位波动,但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a处不能观察到电位波动,C正确;蛙趾尖的皮肤存在感受器,若剥去蛙趾尖的皮肤则剔除了感受器,重复上述实验,没有兴奋产生,电位计a和b不能观察到电位波动,D错误。]
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4-25图2-5、正文)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反射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C [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就存在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习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正确;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如响铃的同时给狗喂食,等条件反射建立后,还需要将喂食的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响铃)结合起来进行强化,B正确;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其丧失过程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信号的过程,C错误;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例如望梅止渴,D正确。]
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有章可循
1.(2023·全国甲卷)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
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D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B正确;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C正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中,故脊髓完整而脑部受损时可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
2.(2023·北京卷)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B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司机看到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3.(2024·甘肃卷)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生活中训练形成的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4.(2024·山东卷)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C [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①是传入神经连接脑,所以是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弧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1.(2024·贵州适应性测试)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自主神经可以调控大多数内脏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B.调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C.大脑皮层调控各级中枢使自主神经不完全自主
D.脊髓能调节机体运动,但不能调节内脏活动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属于反射,A正确;脑干是“活命中枢”,调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正确;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可以调节机体运动,也可以调节内脏活动,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2.(2024·湖北黄冈模拟)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因此也称内脏神经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肠胃蠕动
B.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C.血糖低时,副交感神经—胰岛A细胞系统的活动增强会促进糖原水解
D.寒冷环境中,支配肾上腺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A错误;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而排尿,B正确;血糖调节有神经调节的参与,比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C错误;寒冷环境中,支配肾上腺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针灸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排便异常、夜尿增多、多汗等临床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参与上述症状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入、传出神经
B.患者夜尿增多可能是因为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使逼尿肌收缩
C.通过交感神经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患者汗腺分泌增强
D.针灸可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促进肠道蠕动以改善便秘症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患者夜尿增多可能是因为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对水的重吸收降低,尿量增多,B错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患者汗腺分泌增强,C正确;针灸可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促进肠道蠕动以改善便秘症状,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2024·湖北黄冈二模)太极拳“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B.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外正内负
C.“白鹤亮翅”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舒张
D.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TSH水平可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B [识图可知,图中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伸肌肌群和屈肌肌群是它们支配的肌肉群,因此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A正确;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Na+内流,导致a处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得屈肌运动神经元保持静息电位,因此屈肌舒张,C正确;根据题意,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H)等的浓度升高,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评估垂体的功能的指标之一,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5.(2024·广东惠州一模)重庆警方培训成功的世界首批缉毒松鼠,它们记忆力好,嗅觉灵敏,体型较小,动作敏捷,适合一些复杂环境的搜索,它们会通过抓挠动作通知训导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松鼠缉毒行为的形成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与先天行为无关联
B.松鼠完成缉毒过程利用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C.缉毒松鼠查找毒品并通知训导员属于非条件反射
D.松鼠缉毒证明其有类似人类大脑的语言中枢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松鼠缉毒行为的形成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属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的,A错误;松鼠完成缉毒过程通过嗅觉,利用了化学信息,此后通过抓挠动作通知训导员,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缉毒松鼠查找毒品并通知训导员是后天训练学习得到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条件反射,C错误;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松鼠缉毒不能证明其有类似人类大脑的语言中枢,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2024·辽宁一模)当眼睛遇到强光时,缩瞳神经兴奋,减少入射光量以保护眼底;当外界光线较弱时,扩瞳神经兴奋,增大入射光量以便看清物像,此反射称为瞳孔反射,神经中枢在脑干。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B.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脑干,继而控制瞳孔大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直接决定瞳孔大小的括约肌细胞表面可能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D.缩瞳纤维、扩瞳纤维分别属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完成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而不是脑干,B错误;由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说明瞳孔括约肌细胞上可能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C正确;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缩瞳纤维兴奋,瞳孔收缩,因此缩瞳纤维属于副交感神经,同理,扩瞳纤维属于交感神经,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7.(不定项)(2024·河北一模)下图甲是神经元及神经元间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图乙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髓鞘套在轴突外面,具有修复神经元的作用
B.图甲突触位于两神经元之间,可传递兴奋或抑制兴奋的信号
C.图乙兴奋在②③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组织液中K+浓度变化会影响静息电位
D.图乙可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意识支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BC [神经元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A正确;突触是联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结构,根据其传递的神经递质以及受体的类型,突触可传递兴奋或者抑制兴奋的信号,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组织液中的K+浓度会影响静息电位的产生,故组织液中的K+浓度会影响传导速度,C正确;图乙可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初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活动,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科学家对牵涉痛的研究表明,皮肤的感觉支配与脊神经的节段在发育的起源上有对应关系,对牵涉痛机制有两种解释,如甲、乙图。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牵涉痛的发生说明该中枢更习惯于识别来自体表的刺激
B.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临床上可通过牵涉痛初步判断所对应的内脏器官情况
C.内脏病变会引起体表牵涉痛的表现为体表放射性部位比较固定
D.图甲更能说明躯体痛与内脏痛的传入神经纤维会聚到脊髓同一神经元从而引起牵涉痛

D [由于该中枢更习惯于识别来自体表的刺激,故内脏器官病变时,会引起躯体痛,A正确;大脑皮层是机体的最高级中枢,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通过牵涉痛可初步判断所对应的内脏器官情况,B正确;当内脏器官病变时,会引起体表一定区域产生痛觉,表现为体表放射性部位比较固定,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乙更能说明躯体痛与内脏痛的传入神经纤维会聚到脊髓同一神经元从而引起牵涉痛,而非图甲,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12分)(2024·湖南永州二模)科学家谢切诺夫发现刺激蟾蜍的间脑会导致反射抑制,这一现象被称为“谢切诺夫抑制”。为探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间脑蟾蜍(切除了大脑和部分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蜍),小滤纸片,任氏液,酒精(浓度为中度酒精中毒的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A),酚妥拉明(PT),1%硫酸溶液等。(要求与说明: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实验步骤:①取6组间脑蟾蜍,用不同试剂刺激间脑断面;②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
实验结论: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
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中NaHCO3、NaH2P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 g/L,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维持酸碱平
衡(pH稳定)(1分)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甚至死亡(1分)
(2)该实验的分组处理应为: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任氏液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CO3 NaH2PO4 葡萄糖
含量(g/L) 6.5 0.14 0.12 0.2 0.01 2.0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任氏液 NA PT 酒精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PT
酒精+PT(答案顺序可变)
(3)酒后驾车属于危险的驾驶行为,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屈反射时长,
酒后驾车导致司机反应迟钝
(4)另取一只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将其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原位暴露,将含有1%可卡因(麻醉剂)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电针给予右后肢适宜强度的刺激,屈腿反射不再发生,这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脊蛙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用左右后肢试图蹬掉腹部的滤纸片)。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5)为了验证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结合图示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实验方案:分别刺激刺激点A、B,
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预测实验结果:刺激点A给予刺激时电表指针偏转;刺激点B给予刺激时,电表指针不偏转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解析] (1)NaHCO3、NaH2PO4中的无机盐离子可维持酸碱平衡(pH稳定);任氏液中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 g/L,由于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甚至死亡,故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 g/L,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NA是一种神经递质,而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表中的E和F分别是NA+PT、酒精+PT(答案顺序可变)。(3)分析题意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知,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由此可推测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屈反射时长,酒后驾车导致司机反应迟钝。(4)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将含有1%可卡因(麻醉剂)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电针给予右后肢适宜强度的刺激,屈腿反射不再发生,说明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故仍需进一步实验,这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脊蛙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用左右后肢试图蹬掉腹部的滤纸片),说明传出神经仍正常,过一段时间后,搔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扒反射消失,说明传出神经也被麻醉,综上所述,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是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5)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图示电表连接在坐骨神经上,可分别刺激A和B位点,通过观察电表偏转情况进行探究:在刺激点A给予刺激,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结果为电表指针偏转;在刺激点B给予刺激,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结果为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广东江门一模)世界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是由我国制造的“神二”系统完成的。航天员的“脑”想象动作,由脑机交互芯片识别脑电波、解码、编码航天员的意念指令,再由“机”(机械设备、机器人等)完成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脑”是指能够产生意念指令的下丘脑
B.“机”主要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用意念控制机器人完成动作属于条件反射
D.脑机交互类似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D [“脑”是指能够产生意念指令的大脑,A错误;由“机”(机械设备、机器人等)完成操作,则“机”主要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错误;航天员的“脑”想象动作,由脑机交互芯片识别脑电波、解码、编码航天员的意念指令,再由“机”(机械设备、机器人等)完成操作,该过程类似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没有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属于反射,C错误,D正确。]
2.(2024·天津二模)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的支配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效应细胞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作用 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作用
胃平滑肌 NA α1 舒张 ACh M 收缩
小肠平滑肌 NA α1 舒张 ACh M 收缩
括约肌 NA β2 收缩 ACh M 舒张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
B.同种神经递质发挥的调节效应都是相同的
C.效应细胞相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相同
D.受体类型不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不同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据表格可知,神经递质NA在小肠平滑肌处的作用是舒张,在括约肌处的作用是收缩,神经递质NA在两处发挥的调节效应是相反的,B错误;结合表格可知,效应细胞相同,比如胃平滑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效应不同,C错误;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于不同的效应细胞(如小肠平滑肌和括约肌)作用效果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两种受体细胞接受该神经递质的受体类型不同导致的调节效应可能不同,D正确。]
3.(不定项)(2024·高三湖南娄底模拟)小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研究人员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其中M1和M2表示神经纤维连接处,如下图所示。该项研究有望实现胸部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只属于效应器
B.2、3属于交感神经,5、6属于副交感神经
C.胸部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控制,但患者仍可发生排尿反射
D.若电刺激c点,发现a处电流表不偏转,则说明M2连接处异常



ABD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的。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2和3属于传入神经,4是神经中枢,5和6属于传出神经,1膀胱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的一部分,A、B错误;胸部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控制,由于反射弧完整,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患者仍能发生排尿反射,C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刺激c点,a处电流表本身不会发生偏转,故不能检测M2连接处是否异常,D错误。]
4.(不定项)(2024·湖南衡阳期末)副交感神经能分泌乙酰胆碱(ACh)和血管活性肠肽(VIP),ACh能促进唾液分泌,VIP能使血管舒张,二者共同作用使唾液腺分泌大量的稀薄唾液。交感神经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E)和神经肽Y(NPY),NE能促进唾液分泌,NPY能使血管收缩,二者共同作用使唾液腺分泌少量的黏稠唾液,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唾液腺分泌活动的效果是相同的
B.VIP舒张血管,增加唾液腺的血液供应,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C.ACh、VIP、NE和NPY共同调节,使唾液腺的分泌活动更精细
D.直接刺激自主神经系统能使血管舒张,使唾液腺腺泡的分泌活动增强


BC [副交感神经使唾液腺分泌大量的稀薄唾液,交感神经使唾液腺分泌少量的黏稠唾液,因此二者调节唾液腺分泌活动的效果是不同的,A错误;VIP舒张血管,能够增加唾液腺的血液供应,能为唾液淀粉酶的合成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从而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合成,B正确;ACh、VIP、NE和NPY共同调节,使唾液腺的分泌活动更精细,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C正确;直接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能使唾液分泌增多,而血管舒张依赖于副交感神经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VIP),D错误。]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