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8张PPT)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第3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以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一、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考点1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2.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内环境的概念: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血浆血浆淋巴液血浆血细胞3.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连一连]提示:①—b ②—a ③—a、b、c ④—a、b ⑤—b、c血液≠血浆、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如图)无机盐蛋白质水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1)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____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2)与血浆相比,______含量很少。血浆蛋白质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2)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______的含量有关。(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4)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___ kPa。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_,这与其含有的______、_______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 ℃左右。溶质微粒蛋白质Na+和Cl-7707.35~7.45 H2CO3 37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5正文)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而不是来源于蛋白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高,但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微粒数目少,而无机盐的分子量小,含量少,但微粒数目多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______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的参与。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______的形成和维持。内环境各个系统内环境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思考·讨论)完善下图相关内容。提示:呼吸 消化 循环 泌尿1.睾酮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渗透压。 ( )3.蛋白质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 ( )提示:肠道与外界相通,蛋白质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的过程不是发生在内环境。4.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 )√√×√2024年6月8日某省运动会青少年组武术散打比赛在省综合体育馆落下帷幕。图1为参赛者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图2 表示参赛者体内的物质变化模型图。(1)参赛者比赛时,吸入的氧气进入体内,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骨骼肌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图1中的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提示:5→6→7→b→d→1→2(2)图2中的①③表示血管,若②表示参赛者的肾脏,分析①③处血液成分,③处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图中①是肾动脉,③是肾静脉,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因此肾静脉中尿素明显减少,同时肾脏的组织细胞要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利用释放的能量进行生命活动,氧气也减少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组织液中因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而呈凝胶状,不能自由流动,但不影响其中的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扩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站立时,身体下部的组织液含量明显增多B.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小会影响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C.组织液因不含蛋白质而渗透压略低于血浆D.免疫细胞不能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B [组织液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人体站立时,组织液不会因重力而下移,A错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小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进而影响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例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的时候可能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组织液中含有蛋白质,只是蛋白质的含量较血浆少,C错误;免疫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淋巴液、血浆、组织液,因此可以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3思考·讨论)大脑神经元产生的Aβ在神经元外的沉积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AD)的重要原因。大脑长时间维持清醒状态时,胶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增加了胶质淋巴系统中细胞间隙液体的流动阻力。科学家发现脑中存在“胶质淋巴系统”,这一系统对大脑神经元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3)等神经毒性蛋白的运出起到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B.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大分子代谢废物通过淋巴循环最终汇入血浆C.星形胶质细胞间隙中的液体整体由渗透压低的区域流向渗透压高的区域,图示动脉侧星形胶质细胞的AQP4对水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向分别是动脉侧由细胞外向细胞内D.睡眠时间充足有利于Aβ的运出√C [由图可知,胶质淋巴系统将β淀粉样蛋白等神经毒性蛋白运出,需借助于细胞间隙的组织液,最终汇入静脉,星形胶质细胞间隙中的液体整体由渗透压低的区域流向渗透压高的区域,因此动脉侧星形胶质细胞的AQP4将水分子运出细胞,静脉侧星形胶质细胞的AQP4将细胞外的水分子运进细胞,C错误。] 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5正文)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高渗水溶液,消除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利于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B.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与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其消肿效果相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C.甘露醇作为信号分子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增加尿量达到消肿目的D.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消除水肿A [由题干信息可知,20%的甘露醇是高渗水溶液,当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而葡萄糖可以渗入组织液且会被代谢,二者消肿效果不同,A正确,B错误;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使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从而使尿量增加,消除水肿,而甘露醇不是信号分子,不直接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C、D错误。]4.(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思考·讨论)身体排出CO2过多,可能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性碱中毒患者的血浆pH为7.35~7.45B.突发呼吸性碱中毒可使用纸袋捂住口鼻,让CO2重新吸回体内以减轻症状C.临床上常规输氧时需混合5%CO2的目的是预防呼吸性碱中毒D.患者呼出CO2的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不存在体液调节√B [患者呼吸性碱中毒,血浆pH高于正常范围(7.35~7.45),A错误;呼吸性碱中毒是由身体排出CO2过多引发的,所以当突发呼吸性碱中毒时,可使用纸袋捂住口鼻,让CO2重新吸回体内以减轻症状,B正确;临床上常规输氧时需混合5%CO2的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脑干,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C错误;患者呼出CO2的过程中会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进而使排出CO2的速度加快,该过程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D错误。](1)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组织水肿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一、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1.稳态解读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神经—体液—免疫必要条件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问题探讨)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9图1-4)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肺泡表面潮湿且伸缩性很大2.实例——血浆pH的维持(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①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②实验过程: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引起的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③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2)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质有/H2CO3、等。(3)血浆pH调节的过程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呈酸性,可以与OH-反应生成和呈碱性,可以和H+反应生成。二、内环境稳态失调实例1.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2.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3.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4.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出现________。5.代谢废物上升——导致尿毒症。6.O2缺乏——导致乳酸中毒。7.血钙过低——____;血钙过高——肌无力。8.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组织水肿抽搐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10旁栏思考)尿毒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____________和肾脏移植。提示:肾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 血液透析三、稳态概念的发展分裂和分化结构和功能1.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降低。 ( )2.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小。 ( )3.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 )提示:组织液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局部肿胀。√√×4.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 )提示: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会导致水和无机盐丢失,因此大量补水后,内环境不可恢复稳态。5.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只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提示: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解释原因。人着凉后可能引起高热,研究发现,高热病人体内代谢活动会明显增强,进而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机体代谢增强,无氧呼吸增强,产生过多的乳酸和热量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9正文)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借助实例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C [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H2CO3 ,再由H2CO3形成H+和,A正确;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的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等过程中会发生底物的磷酸化,这个过程中的磷酸基团来自细胞中的磷酸盐体系,B正确;缓冲体系的成分如、携带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11正文)研究表明,持续过量摄入蛋白会导致肾脏受损,无法将血液中尿酸等指标降低到正常范围,从而出现高尿酸血症,严重时可导致痛风。如图为食物中氮的代谢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酸、尿酸和乳清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氨基酸转变成α-酮酸和含氮部分的场所在组织液C.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导致痛风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D.尿酸主要由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生,嘌呤核苷酸还可由核酸代谢得到√B [细胞代谢产生的脂肪酸、尿酸和乳清酸都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氨基酸转变成α-酮酸和含氮部分的场所在细胞内,B错误;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是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属于稳态失调现象,C正确;由图可知,尿酸主要由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生,嘌呤核苷酸是核酸的组成单位,因此还可由核酸代谢得到,D正确。]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有章可循1.(2024·黑、吉、辽卷)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酸(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B.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C.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的分解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谢√D [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血清中尿素、尿酸作为代谢产物,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A正确;禁食初期血糖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B正确;尿酸为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DNA、RNA)的分解,C正确;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D错误。]2.(不定项)(2024·湖南卷)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下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趋于动态平衡B.低盐度培养8~48 h,缢蛏通过自我调节以增加组织中的溶质含量C.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D.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B [分析图中曲线,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鲜重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先吸水后失水,最后趋于动态平衡,A正确;低盐度培养时,缢蛏组织渗透压大于外界环境,导致缢蛏吸水,为恢复正常状态,缢蛏应通过自我调节使组织中的溶质含量减少,从而降低组织渗透压,引起组织失水,B错误;组织渗透压的高低与其中的溶质含量有关,溶质越多,渗透压相对越高,因此,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C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由此推测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D正确。]1.(2024·浙江6月卷)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淋巴液B.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液C.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D.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二)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号13524687910√D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进入组织液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因此淋巴细胞也可分布在组织液中,D正确,A、B、C错误。]题号135246879102.(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期末)下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A端表示流入器官的血液,B端表示流出器官的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A.若A端为肺动脉,B端为肺静脉,则B端血液中的CO2浓度低于A端B.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B端血液中的血糖含量高于A端C.若该器官是肾脏,则B端血液中的尿素浓度低于A端D.若该器官是小肠,则餐后半小时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A端√B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所以A端的血液流经肺后,CO2排出,B端血液中的CO2浓度低于A端,A正确;若该器官是胰腺,在饥饿状态下,A端的血液流经胰腺后,B端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A端,而胰腺细胞是组织细胞的一种,需要消耗葡萄糖,B端血糖含量小于A端,B错误;若该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尿液排出的器官,在排出尿液的同时,也会排出尿素,B端血液中的尿素浓度低于A端,C正确;若该器官是小肠,餐后半小时,随着食物被消化吸收,当A端血液流经小肠后,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A端,D正确。]题号135246879103.(2024·江苏南通一模)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细胞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可直接来自血浆和组织液B.骨骼肌细胞合成的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使血流量增加C.交感神经兴奋,直接支配骨骼肌的收缩,导致肌细胞代谢产物增多D.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题号13524687910√D [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故心肌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A错误;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必须先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可以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为葡萄糖,B错误;骨骼肌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C错误;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正确。]题号135246879104.(2024·甘肃适应性测试)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能够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以后,进入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血浆变为弱酸性B.尿液中排出较多蛋白质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发生组织水肿C.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无机盐、激素、细胞因子和胰蛋白酶等物质属于内环境组分题号13524687910√B [剧烈运动以后,进入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但由于血浆中存在/H2CO3、等缓冲对,血浆pH仍维持在7.35~7.45这个范围内,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尿液中排出较多蛋白质时,血浆渗透压降低,由血浆流向组织液的液体增多,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C错误;胰蛋白酶由胰腺分泌,通过导管进入小肠,在肠道中发挥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分,D错误。]题号135246879105.(2024·湖南雅礼中学模拟)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小肠、肾脏等细胞中,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会导致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为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排出体外时,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尿酸氧化酶、尿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失调C.正常人体摄入的嘌呤类食物过多也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D.研制某种药物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作用,可以缓解高尿酸血症症状题号13524687910√A [由题意可知,尿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中,尿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可被肾小管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当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进而使人体出现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症状,B正确;嘌呤摄入量过多,超过尿酸氧化酶的催化限度,也可能会产生过多尿酸,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C正确;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作用,可以缓解高尿酸血症症状,D正确。]题号135246879106.(不定项)(2024·湖南大联考)下图表示人体内的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A.组织液中的Na+、K+含量均高于细胞内液B.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能会因为①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而引起组织水肿C.碱性物质可与①中的H2CO3反应,使①中pH稳定在7.35~7.45D.②中的氨基酸进入胃腺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了5层磷脂双分子层√√BC [组织液中的Na+含量高于细胞内液,K+含量低于细胞内液,A错误;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能会因为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血浆减少,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碱性物质可与①中的H2CO3发生中和反应,使血浆pH稳定在7.35~7.45,C正确;②淋巴液中的氨基酸进入胃腺细胞被利用,需直接进入血浆,后穿过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2层膜,再穿过1层胃腺细胞膜,故至少穿过了3层生物膜,即3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题号135246879107.(2024·湖南长郡中学一模)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受损,可能出现蛋白尿,后期往往出现水肿等并发症。氯噻酮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青蒿素能将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尿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药物氯噻酮能升高内环境渗透压而缓解组织水肿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C.人体内环境稳态“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其中一项也可能导致全身其他疾病D.青蒿素可应用于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的治疗√C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症状会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血浆中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药物氯噻酮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从而抑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B错误;内环境稳态一项变化,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糖尿病肾病就会影响泌尿、循环系统等的正常功能,C正确;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因此青蒿素不能对此类疾病作出有效治疗,D错误。]题号135246879108.(不定项)(2024·山东德州期末)下图表示三种不同pH条件下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注:氧结合血红蛋白的比例可反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题号13524687910A.曲线①②③可分别表示安静、活动和高强度运动时的检测结果B.氧水平低于40 mmHg时,氧水平小幅度下降不利于向周围组织供氧C.由图可知,在肺部当CO2被呼出体外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减弱D.实验结果说明pH通过影响血红蛋白的功能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AD [运动强度越高,人体产生的CO2和乳酸越多,血浆的pH越低,由曲线可知,pH越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越低,所以曲线①②③可分别表示安静、活动和高强度运动时的检测结果,A正确;氧水平低于40 mmHg时,此时氧结合血红蛋白的比例随氧水平变化明显(此时曲线斜率较大),说明氧水平小幅度下降,会导致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明显下降,此时氧气可以脱离血红蛋白,扩散到周围组织中,有利于向周围组织供氧,B错误;由图可知,在肺部当CO2被呼出体外后,血浆pH升高,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升高,C错误;此实验结果说明pH可以影响氧结合血红蛋白的比例,影响血红蛋白的功能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正确。]题号135246879109.(不定项)(2024·辽宁模拟)最大乳酸稳态指在恒定负荷运动中,乳酸生成率及清除率达到平衡时的最大值(阈值),也是提高耐力的最佳负荷强度。下图为多次恒定负荷下测试的血乳酸浓度值,当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高于阈值时受试者的血乳酸将不再保持稳定状态。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A.乳酸增加时,血浆pH保持稳定与其含有的等物质有关B.在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下,受试者的血乳酸阈值约为4 mmol/LC.当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高于阈值时,运动至力竭的时间一般会延长D.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其运至肝脏细胞需要经过组织液题号13524687910√√√ABD [内环境的pH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2CO3等缓冲物质有关,乳酸增加时缓冲对会与其发生反应维持稳定,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在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下,受试者的血乳酸阈值约为4 mmol/L,即在该负荷下,血浆中乳酸含量较长时间保持稳定,B正确;当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高于阈值时受试者的血乳酸将不再保持稳定状态,可能会引起内环境pH改变,因此运动至力竭的时间一般会缩短,C错误;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其运至肝脏细胞需要经过组织液,在肝细胞中转化为葡萄糖再利用,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0.(11分)(2024·辽宁辽阳一模)机体摄入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可能引发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导致的酒精性肝损伤和脑损伤对机体健康影响极大。机体摄入的酒精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通过氧化代谢而清除,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题号13524687910(1)酒精经机体摄入后到达肝脏中被氧化代谢,需要经过的内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2)酒精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13524687910血浆、组织液血浆中含有、H2CO3等缓冲物质(3)一次性服用过量酒精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古书籍中记载葛根具有解酒保肝功能。为探究葛根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设置了三组实验:空白对照组以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组以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为实验材料,并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灌胃适量葛根提取液,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题号13524687910①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组小鼠走路不稳可能与________功能受影响有关。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葛根提取物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13524687910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小脑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ADH酶和ALDH酶的相对活性(或葛根提取物可缓解酒精对ADH酶和ALDH酶活性的抑制,使两种酶相对活性升高),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3分)[解析] (1)酒精经机体摄入后进入血浆,然后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到达肝脏细胞中被氧化代谢,故需要经过的内环境有血浆、组织液。(2)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但血浆中含有、等呈碱性的缓冲物质,故酒精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3)①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故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故模型组小鼠走路不稳可能与小脑功能受影响有关。②题号13524687910据表可知,治疗组的ADH酶和ALDH酶的相对活性比模型组高(且低于空白对照组),推测葛根提取物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ADH酶和ALDH酶的相对活性(或葛根提取物可缓解酒精对ADH酶和ALDH酶活性的抑制,使两种酶相对活性升高),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题号13524687910(教师用书独具)1.(2024·广东梅州二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机体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紊乱D.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害而无益的√B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因此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有关,Na+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是外多内少,故机体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正确;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对发生反应,不会导致血浆pH紊乱,C错误;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导致的体温暂时升高,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D错误。]2.(2024·湖南衡阳二模)人体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离不开各系统或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下图所示机制是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各种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H2CO3/NaHCO3等也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C.偶尔摄入酸性食物会让血浆pH低于7.35D.肾小管管腔中的NaHCO3不是内环境成分√C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细胞需要依赖着内环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内环境的维持和形成需要细胞的参与,A正确;血浆渗透压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所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其中H2CO3/NaHCO3等也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B正确;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摄入酸性食物会与缓冲物质反应,而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肾小管管腔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