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七单元第38讲免疫调节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1第七单元第38讲免疫调节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简介

(共122张PPT)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8讲 免疫调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组成:主要由________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淋巴组织
(2)种类及功能
T细胞
新的血
细胞
衰老的血细胞 
淋巴细胞
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防御 
2.免疫细胞
(1)种类
辅助性T细胞
 吞噬、呈递
呈递
(2)抗原呈递细胞(APC)
蛋白质
B
摄取
和加工处理
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作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隐藏在抗原内部,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以后,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8图4-3)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细胞分化和基因选择性表达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大多数抗原是__________,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提示:蛋白质
3.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
淋巴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黏膜 
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功能 定义 功能正常时的调节 功能异常导致的结果
免疫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__________的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______的功能 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会导致________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抗原性异物
最基本
组织损伤
功能 定义 功能正常时的调节 功能异常导致的结果
免疫自稳 指机体清除_______ _____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__________的功能 免疫系统对______ ______不产生免疫反应 容易发生__________
免疫监视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__________,防止________的功能 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____ 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________
衰老或
损伤
内环境稳态
自身抗
原物质
自身免疫病
突变的细胞
肿瘤发生
消除
病毒感染
1.胸腺可分泌胸腺激素,也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  )
2.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  )
提示: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其中B细胞能处理和呈递抗原。
3.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  )
提示: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血液和淋巴液中。

×
×
4.树突状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  )
5.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  )
提示: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属于免疫自稳功能。

×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部分中药或其有效成分能够影响生物的免疫功能。为研究中药成分X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科研人员用小鼠和相关材料设计了实验进行研究,实验材料包括若干健康的实验小鼠,中药成分X、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减轻,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适宜的溶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将健康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为健康小鼠,先不做药物处理,B、C组用环磷酰胺处理,得到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再用适宜浓度的中药成分X溶液处理B组小鼠,用无中药成分X的溶剂分别处理A、C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免疫功能情况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8图文信息)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D [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因此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A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吞噬泡会与溶酶体结合,从而使该类受体出现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9图文信息)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A属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可通过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C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属于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RA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的酶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但树突状细胞不是T细胞,C错误;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可通过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D正确。]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考点2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蛋白质
受体
特异性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6科学·技术·社会)流感病毒根据其内部________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极易突变,表现为病毒表面的________改变。
提示:蛋白质种类 蛋白质分子
二、体液免疫
1.概念:主要靠____“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免疫对象是______中的病原体。
2.参与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______、___________、记忆B细胞、______。
抗体
内环境
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浆细胞
3.免疫过程
树突状细胞、B
辅助性T
4.B细胞活化的条件
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浆细胞来源有两个: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5.免疫效应: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二次免疫反应及特点
(1)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表示如图:
[深化拓展]
三、细胞免疫
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________,就要靠_____直接接触______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免疫对象主要是进入________的病原体(如病毒、致病细菌等)。
细胞内部
T细胞
靶细胞
细胞内部
2.图解
细胞毒性
辅助性T
3.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分泌)的刺激。
4.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
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
和分化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4思考·讨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请答出三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深化拓展]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即靶细胞)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联系
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
乙酰胆碱
甲状腺激素
干扰素
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不同与共性
神经递质
激素
特异
蛋白质
1.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胞吞。 (  )
2.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  )
提示: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

×
3.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  )
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释放出来,再被抗体消灭。
4.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  )
提示:二次免疫时,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和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5.某些致病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  )
×
×

尘螨、寄生虫或霉菌等导致上皮屏障受损后,引起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B细胞完成活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BCR是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CD40和MHCⅡ是B细胞表面的组成性蛋白,CD28、TCR是Th细胞表面的组成性蛋白。CD80/86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表达的蛋白,CD40L是活化后的Th细胞表达的蛋白。
(1)Th细胞和B细都起源于骨髓的_________,这两类细胞中,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_________。
提示:造血干细胞 B细胞
(2)由图可知,活化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提示:抗原的刺激 CD40L
(3)活化后的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4)描述由抗原刺激到 Th细胞接受信号①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后与MHCⅡ结合,呈递给T细胞表面的TCR,活化Th细胞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2-73图文信息)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联系
A.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B.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 [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能够摄取、处理加工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因此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C正确;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进展)机体长时间接触病毒或肿瘤抗原时,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
(1)正常状态下,CD8+T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______________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________,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细胞毒性T
抑制
(2)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见图1),促进CD8+T耗竭,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但长期使用该方法时,治疗效果会减弱。
PD-1抗体或PD-L1抗体
(3)另有研究发现,在交感神经附近聚集着更多的耗竭CD8+T,故推测交感神经能影响CD8+T细胞分化为耗竭状态。
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________神经系统。
②研究还发现,交感神经细胞接受病毒或肿瘤抗原信号刺激后,能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且CD8+T细胞膜上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受体R。研究人员向R受体过表达的CD8+T加入相应抗原,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在相应抗原刺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
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
③下列事实中,与上述结论相符的是________。
A.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增加
B.R受体激活后CD8+T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
C.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感染HIV后能更好地控制病毒
④请结合(3)研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抑制
剂或R受体抑制剂
[解析] (1)CD8+T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2)由于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因此可以利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减弱PD-L1与PD-1结合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3)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②据图分析,R受体过表达的CD8+T细胞相对活性弱,且加入去甲肾上腺素与未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相比,
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的CD8+T细胞相对活性弱,由此推测在相应抗原刺激下,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③结合②分析,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因此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降低,A错误;R受体激活后会引起CD8+T耗竭,从而使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B正确;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会导致CD8+T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从而减弱对艾滋病病毒的控制,C错误。④因为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治疗癌症的新思路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或R受体抑制剂。
(教师用书独具)
 (1)“三看法”辨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75拓展应用T1)2023年入秋以来,全国大面积爆发了以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典型症状有头痛、咽痛、疲乏、干咳等,持续3周左右。人在初次和再次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内的各项免疫指标(IgM和IgG表示两种主要抗体)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1)肺炎支原体接触易感人群后,首先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第二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达人体第三道防线,激活特异性免疫。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严重肺炎患者会感觉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防御
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部分肌肉组织
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
(2)人体内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两类细胞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再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是________(填“IgG”或“IgM”)。
骨髓、胸腺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支原体)的增殖及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IgG
(3)图中的T细胞是一类淋巴细胞的总称,其中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裂解靶细胞的T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机体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数量与总抗体量存在正相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初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的潜伏期较短,且患病程度较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并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
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
再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
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
胞,裂解靶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解析]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严重肺炎患者体内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部分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因此严重肺炎患者会感觉肌肉酸痛。(2)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导致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抗体的具体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支原体)的增殖及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由图可知,
IgG在再次免疫的过程中,含量较多,由此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是IgG。(3)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并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因此机体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数量与总抗体量存在正相关。(4)与初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快、更强,因此再次免疫的潜伏期较短,且患病程度较轻。
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有章可循
1.(2024·北京卷)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D [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淋巴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淋巴细胞接触,然后大部分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2024·黑、吉、辽卷)下图表示某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呈递抗原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无关
B.直接加工处理抗原的细胞器有①②③
C.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直接联系
D.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通过囊泡呈递到细胞表面

D [摄取抗原的过程是胞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有关,A错误;由图可知,抗原是先由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形成①囊泡,再由③溶酶体直接加工处理的,B错误;MHCⅡ类分子作为膜蛋白,其加工过程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间接联系,C错误;由图可知,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通过囊泡呈递到细胞表面,D正确。]
3.(2024·安徽卷)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C [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正确;辅助性T细胞识别的不是直接抗原,是加工后呈递的抗原,D错误。]
4.(2024·甘肃卷)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A [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裂解乙脑病毒,A错误;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可以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并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B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产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从而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正确;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正确。]
1.(2024·安徽安庆模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②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八) 免疫调节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③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
④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有关
⑤给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属于被动免疫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唾液腺可产生溶菌酶,①错误;②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血细胞,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②正确;③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没有特异性,因此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③正确;④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有关,④错误;⑤给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是通过自身的免疫获得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⑤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2.(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异性抗原刺激即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除此之外,其还可通过产生干扰素、穿孔素等活性因子发挥免疫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NK细胞具有特异性,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NK细胞可发挥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
C.干扰素、穿孔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不只由免疫细胞产生
D.NK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其识别无特异性,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NK细胞可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挥了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参与裂解肿瘤细胞,与免疫有关,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正确;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析题意可知,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淋巴细胞,其表面的受体可与抗原结合引发免疫反应,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河北衡水模拟)如图是人体部分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BAFF和BAFF-R分别为细胞X激活因子及其受体,IL-17是一种细胞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细胞Y为浆细胞
B.IL-17和溶菌酶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C.同一抗原再次侵入时细胞X会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
D.人体内BAFF过量可能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过敏反应

A [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细胞Y为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A正确;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B错误;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为细胞Y(浆细胞),再由细胞Y分泌抗体,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2024·山东烟台一模)细胞毒性T细胞通常依赖细胞表面携带抗原信息的MHC蛋白来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线粒体内复合物CⅡ的功能,会导致细胞呼吸过程中琥珀酸积累,改变α-酮戊二酸与琥珀酸的比例,使肿瘤细胞表面MHC蛋白表达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肿瘤细胞的清除还需要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
B.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内复合物CⅡ的功能有助于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的实现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提高黑色素瘤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有助于黑色素瘤细胞的清除
D.应用抗MHC蛋白抗体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有效手段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肿瘤细胞的清除还需要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A正确;由题意可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线粒体内复合物CⅡ的功能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这有助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实现,B错误;提高黑色素瘤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α-酮戊二酸与琥珀酸的比例,使肿瘤细胞表面MHC蛋白表达量减少,使肿瘤细胞不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C错误;若应用抗MHC蛋白抗体就会与肿瘤细胞表面MHC蛋白结合,使肿瘤细胞不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不能达到治疗黑色素瘤的目的,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5.(2024·甘肃适应性测试)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流涕等症状,也可引起肺炎等疾病。下列有关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识别T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启动细胞免疫
B.B细胞经辅助性T细胞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启动体液免疫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树突状细胞既可以吞噬消化流感病毒,又可以通过抗原呈递启动特异性免疫
D.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流涕等症状是人体免疫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的正常反应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识别T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启动细胞免疫,A正确;B细胞经辅助性T细胞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该过程中也需要病原体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可以通过抗原呈递启动特异性免疫,但不能消化病毒,C错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够抵挡大多数病原体,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流涕等症状是人体免疫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的正常反应,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2024·广东广州一模)黏膜能阻挡病原体的入侵,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表示病毒进入小肠肠道,在小肠黏膜处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并产生黏液,可以阻止病毒入侵,属于第二道防线
B.细胞X为细胞毒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
C.细胞Y为记忆B细胞,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可快速大量产生抗体
D.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入侵

D [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并产生黏液,可以阻止病毒入侵,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细胞X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而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病原体和B细胞直接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错误;由图可知,与细胞Y一同产生的那个细胞能分泌抗体,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故细胞Y为记忆B细胞,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可快速分裂和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病毒)特异性结合,能抑制病毒黏附细胞表面,从而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入侵,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7.(不定项)(2024·黑龙江哈尔滨二模)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过程等作用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指由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引起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细胞因子调控失常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威胁生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大量产生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过量细胞因子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
D.当细胞因子含量较多时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部等器官的严重损伤,该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B [免疫防御是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的功能,“细胞因子风暴”能体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A错误;过量细胞因子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对于机体是不利的,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促进两者的增殖分化,C正确;当细胞因子含量较多时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部等器官的严重损伤,肺损伤又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更多的细胞因子产生,故该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不定项)(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科研工作者设法获得一种三特异性抗体,实现对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特异性抗体
B.推测T淋巴细胞中没有CD38基因
C.三特异性抗体通过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提高对MM的杀伤力
D.三特异性抗体与CD28结合可使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CD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A错误;由题意可知,三特异性抗体能实现对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的选择性杀伤,原因是CD38基因在正常体细胞中不表达或者表达量很低,B错误;从图中看出,三特异性抗体能促进T细胞活化产生并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会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从而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C正确;一方面三特异性抗体与T细胞膜上的CD28结合,抑制T细胞死亡,另一方面三特异性抗体与T细胞膜上的TCR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所以三特异性抗体与TCR和CD28结合可保持较高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12分)(2024·海南一模)支原体肺炎(MPP)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后引起的免疫功能亢进是引起MPP症状的重要因素,患者体内一些免疫活性物质如IgG、IgM异常增加。科研人员研究阿奇霉素(一种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对MPP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表所示。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组别 IgG Ig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 15.36 8.33 2.23 0.94
阿奇霉素 14.78 11.23 2.16 1.78
回答下列问题:
(1)MP是MPP的病原体,其含有的________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肺炎支原体在突破第__________道防线后,若进入人体细胞内,机体需要靠______细胞来“作战”。
(2)MPP患者体内免疫活性物质能刺激下丘脑兴奋,促进其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这表明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抗原
一、二
T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
(3)患者体内IgG、Ig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表分析,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轻MPP症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与MP发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
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明显降低IgG、IgM的含量
(4)进入MPP高发季节,医生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预防感染MP,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应该对孩子的病情进行科学诊断,若为
MPP,再服用阿奇霉素,以防止盲目用药,使机体产生抗药性
[解析] (1)MP是MPP的病原体,其含有的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若要进入人体细胞,肺炎支原体需突破第一、二道防线。进入人体细胞内,机体需要靠T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来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以释放抗原。(2)MPP患者体内免疫活性物质能刺激下丘脑兴奋,促进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促进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这表明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IgG和IgM都是机体产生的抗体,IgG、IgM可与MP发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依据题表信息可知,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相比较,可以明显降低IgG、IgM的含量,从而减轻MPP症状。
(4)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预防感染MP,这一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对孩子的病情进行科学诊断,若为MPP,再服用阿奇霉素,以防止盲目用药,使机体产生抗药性,同时若患有其他疾病,易耽误病情。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教师用书独具)
1.人体被细菌M感染的早期,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合成的溶菌酶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内外的抗原
C.二次免疫时,细菌M会刺激人体快速产生大量的IgM抗体
D.用脂多糖制备的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

D [溶酶体不能合成溶菌酶,A错误;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内的抗原需经细胞免疫裂解释放后再发挥作用,B错误;脂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直接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IgM抗体,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不会产生相应记忆B细胞,注射这类疫苗只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C错误,D正确。]
2.(2024·湖北黄冈模拟)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积累于唾液腺中,疯犬咬伤他人,将唾液中病毒传播至他人体内,狂犬病患者会出现恐水、咽肌痉挛等症状。某同学查找资料后知晓狂犬病病毒的三种暴露类型及其处理措施,分析表格,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暴露类型 接触方式(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暴露程度 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Ⅰ ①接触或喂养动物;②完好的皮肤被舔;③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无 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
Ⅱ ①裸露的皮肤被轻咬;②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轻度 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暴露类型 接触方式(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暴露程度 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Ⅲ ①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②破损的皮肤被舔舐;③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严重 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
A.Ⅰ级暴露不需要特别处理,因为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皮肤可以阻挡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B.要判断是Ⅰ级或Ⅱ级暴露可采用酒精对伤口进行擦拭,若有痛觉产生则是属于Ⅱ级暴露
C.恐水、咽肌痉挛等症状的出现,有利于病毒保持高浓度,使其更易传播
D.为了防止家中宠物携带狂犬病病毒,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效果要更持久

D [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完好的皮肤可以阻挡病毒进入人体,A正确;若皮肤破损,使用酒精擦拭会有痛觉产生,则属于Ⅱ级暴露,B正确;病毒常积累于唾液腺中,疯犬咬伤他人,将唾液中病毒传播至他人体内,狂犬病患者会出现恐水、咽肌痉挛等症状,故恐水、咽肌痉挛等症状的出现,有利于病毒保持高浓度,使其更易传播,C正确;注射狂犬病疫苗可引起机体主动免疫产生记忆细胞,注射狂犬病疫苗比被动免疫制剂(抗体)的效果更持久,D错误。]
3.(不定项)(2024·辽宁卷)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
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



ABD [肝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所以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1(B细胞)的活化,B正确;细胞3分泌的物质Y是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不能将病毒清除;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使抗原被释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需要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和消化才能清除,C错误;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D正确。]
4.(2024·广东佛山二模)甲型流感病毒(IAV)导致的肺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婴幼儿感染IAV后易发展为重症。回答下列问题:
(1)在IAV感染引发的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信号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IAV感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型流感病
毒与B细胞直接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
细胞结合
促进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
(2)婴幼儿感染IAV后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这是其发展为重症的原因之一。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针对上述疾病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K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
a.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组和K组。
b.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等量IAV滴鼻感染。感染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四天。
c.第5天每组取10只小鼠并解剖,检测并统计肺组织的病毒量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d.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观察并统计感染后2周内动物的死亡情况。
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IL-6和TNF-α是两种典型炎症细胞因子。
序号 组别 病毒量(个/mL) IL-6(pg/mL) TNF-α(pg/mL) 死亡率(%)
1 正常组 0 18 000 220 0
2 模型组 2.0×108 21 000 530 90
3 磷酸奥司他韦组 1.1×108 17 500 210 15
4 K组 1.3×108 12 000 310 35
①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b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灌胃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等量的生理盐水
天然化合物K对甲型流感肺炎有治疗效果,但是
不如磷酸奥司他韦明显
③炎症细胞因子可通过NF-KB等信号通路实现免疫调节功能。NF-KB蛋白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是NF-KB信号通路活化的标志。研究表明,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化合物K能通过影响NF-K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写出实验方案。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选材料:健康小鼠和肺炎模型小鼠)。
将肺炎模型小鼠分为三组,结合健康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磷酸奥司他韦、化合物K、生理盐水,通过灌胃给药。收集小鼠血液和肺组织样本,检测NF-KB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分析数据,比较各组小鼠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和病情改善情况
[解析] (1)在IAV感染引发的体液免疫中,一部分IAV可以与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部分IAV经过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IAV感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淋巴细胞的分裂与分化。(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天然化合物K的治疗效果,对照组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组,即1、2、3组。为保证单一变量,步骤b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灌
胃处理是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②通过对实验结果肺组织的病毒量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以及死亡率的对比可知,天然化合物K对甲型流感导致的肺炎有治疗效果,但是不如磷酸奥司他韦明显。③NF-KB蛋白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是NF-KB信号通路活化的标志,化合物K能通过影响NF-K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可通过检测NF-KB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来判断化合物K影响NF-KB信号通路的情况。由此可进行如下设计:a.将肺炎模型小鼠分为三组,结合健康小鼠组;b.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磷酸奥司他韦、化合物K、生理盐水灌胃处理;c.一段时间后收集小鼠血液和肺组织样本,检测NF-KB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分析数据;d.比较各组小鼠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和病情改善情况。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