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八单元第45讲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2第八单元第45讲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简介

(共107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5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分类依据:群落的外貌和________。
2.
考点1 群落的主要类型
物种组成
二、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群落 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生存 环境 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______ 湿润或较湿润
群落 结构 ______;结构非常简单 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 ________;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生存 生物 特点 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植物抵抗干旱能力强,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 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能力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
不均匀
物种少
物种繁多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7拓展应用)农田生物群落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与自然生物群落相比,农田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三、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等因素。
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
(1)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__________。
(2)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________的天然群聚。
水分、温度
非生物环境
种间关系
不同物种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若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四、其他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____植物和大型____(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浮游
藻类
1.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  )
2.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  )
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  )
4.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阴生植物,其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等。 (  )




科研人员为了揭示锦鸡儿属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为内蒙古高原地区造林植物物种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该地区的锦鸡儿属A种(生活在半湿润至半干旱区)、B种(生活在干旱区)和C种(生活在极干旱区)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渗透压、气孔开放度日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类 叶片 形态 叶片厚 度/mm 叶片面 积/mm2 叶片 被毛 渗透 压/kPa 气孔开放
度日均值/
(mmolH2O·
m-2·s-1)
A种 平展或 微瓦状 0.208 95.10 少许绿 色柔毛 1 276 234.56
B种 平展或 瓦状 0.235 14.88 密灰色 柔毛 1 807 211.37
C种 平展或 卷筒状 0.323 11.90 密直立 或伏贴 绢毛 2 286 152.93
锦鸡儿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叶片形状的筒状改变,叶片厚度加大、面积减少、被毛度大、渗透压增大、气孔开放度日均值降低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4正文、图2-9)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A.森林生物群落中,绝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风媒花
B.在森林的不同区域,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没有差异
C.森林的断层处能为一些生物提供较适宜的生存环境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C [森林生物群落中,大部分开花植物是依赖动物进行传粉或传播种子,A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区和非断层处,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不同,B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适合一些阳生草本植物生存,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的特点,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6思考·讨论)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稳定碳氧平衡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小,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带雨林垂直分层较多,一般不发生光竞争
B.热带雨林水热条件较好,退化后恢复相对较快
C.热带雨林林下植物的叶片大或薄、叶绿体颗粒小
D.热带雨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复杂,物质循环相对封闭

B [热带雨林的生物组分较多,垂直分层现象更明显,不同高度的植物之间会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A错误;热带雨林水热条件较好,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因此退化后恢复相对较快,B正确;热带雨林林下光线相对较弱,林下植物的叶片大或薄,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以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开放性,虽然热带雨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复杂,但物质循环也不是封闭的,D错误。]
一、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考点2 群落的演替
另一个群落代替
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彻底
 种
土壤条件

繁殖体

长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在群落演替中,地衣通过______________加速岩石风化形成________,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取代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分泌有机酸 土壤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演替最终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森林;原因: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________等条件,如________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提示:不一定 气候 干旱
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因素
(1)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
(2)________________。
(3)群落内部____________的发展变化。
(4)人类的活动。
生物的迁入、迁出
种群相互关系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和____进行。
方向
速度
三、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
 多
增加
增加 
1.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对废渣山治理建议最合理的是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  )
2.某经营性森林有27种植物,林场对其林木采伐后彻底清除地表植物。自然恢复若干年后,该地段上形成了有36种植物的森林。采伐后的空地上出现新群落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  )


3.某退耕农田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时间短,速度较快。 (  )
4.人类的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  )
提示:人类的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等能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  )
提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更替。

×
×
科研人员为分析发生重度林火后的森林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结果见下表。
表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
演替阶段 物种组成(种) 个体数量/[株·(400 m2)-1]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火后演替5年 — 24 76 100 — 131 3 579 3 710
火后演替15年 — 17 46 63 — 196 2 773 2 969
演替阶段 物种组成(种) 个体数量/[株·(400 m2)-1]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火后演替23年 7 18 39 64 151 204 2 077 2 432
森林顶级群落 12 35 30 77 112 171 1 476 1 759
(1)发生重度林火后的森林进行___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表述做出该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层植物个体的数量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什么?___________。乔木层形成后,草本植物的个体数出现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先增加后减少 乔木层形成后,草本层可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
(3)当群落演替到森林顶级群落后,在中等或高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上升,原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中等或高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后,乔木层郁闭度大幅度降低,草本和灌木将得到更多的光资源,可用生存空间及资源大幅度增加;火烧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表现出物种多样性的上升(答出一点即可)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
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
C.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
D.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析

D [退耕农田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B正确;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C正确;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因为还会受到当地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制约,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及旁栏思考)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研究人员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石块群落0~120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B.该石块群落在120天后物种数目不变,不再演替
C.演替过程中优势种A和H的环境容纳量没有改变
D.演替都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和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A [据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曲线一直在下降,说明生长在裸石上的新增物种数在减少,但物种总数还是增加的,A正确;120天后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和生物数量还会发生改变,B错误;演替过程中优势种H所占的比例在上升,说明优势种H的环境容纳量上升,优势种A所占的比例在下降,说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错误;演替并不都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和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需要考虑环境因素,D错误。]
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2思考·讨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对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水生 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
占优势的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
占优势的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A.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后的状态进行演替
B.人类活动使该湖泊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C.人类活动只影响了该群落演替的方向,并没有影响该群落演替的速度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 [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A错误;围湖造田中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过程中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B正确,C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错误。]
4.(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3图文信息)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标记重捕法
土壤物理性状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荒漠生态系统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
降低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解析] (1)由于高原鼢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2)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所以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荒漠生态系统。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
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①正确,②③④错误。(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其原理是降低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有章可循
1.(2024·浙江6月卷)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

D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即裸岩上出现了地衣属于演替现象,A不符合题意;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这属于演替过程,即处于优势地位的灌木逐渐把草本植物替代,B不符合题意;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为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乔木作为优势种取代灌木,C不符合题意;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D符合题意。]
2.(2024·黑、吉、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
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

C [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错误;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D错误。]
3.(2025·陕晋青宁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稳定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下表是同一时间内对青藏高原某地不同恢复阶段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的部分调查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数量指标 科名 物种名 退化群落 短期恢复群落 长期恢复群落 自然群落
重要值 禾本科 垂穗披碱草 0.11 0.17 0.21 0.23
早熟禾 0.09 0.14 0.24 0.16
洽草 0 0 0.30 0.12
注:重要值是反映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该物种优势程度越高。
数量指标 科名 物种名 退化群落 短期恢复群落 长期恢复群落 自然群落
重要值 莎草科 薹草 0.07 0.12 0.13 0.10
矮生嵩草 0.39 0 0.16 0.07
物种丰富度 18 23 30 33
A.随着群落恢复,该高寒草甸会演替成为阔叶森林
B.该高寒草甸由低矮草本植物组成,不存在群落垂直结构
C.当群落优势植物从禾本科转变为莎草科,说明该高寒草甸出现退化
D.洽草在该群落恢复中从无到有是物种形成的过程,使物种丰富度升高

4.(2023·广东卷)20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 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 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生演替
间接
无瓣海桑生长快,比互花米草高,
在阳光等的竞争中占优势
(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可能会被
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
(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当控制引进
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则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这是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无瓣海桑是速生乔木,种植后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与互花米草在阳光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能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蔓延。(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则无瓣海桑的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4)通过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防止新的物种的入侵。
(教师用书独具)
(2023·浙江6月卷)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B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1.(2024·山东淄博模拟)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黑枕黄鹂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就是黑枕黄鹂的生态位
C.生活在林冠层的小杜鹃、大杜鹃及黑枕黄鹂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D.物种间生态位完全分开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课时分层作业(四十五)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分布属于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未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生活区域就判断黑枕黄鹂的生态位,B错误;生活在林冠层的小杜鹃、大杜鹃及黑枕黄鹂具有相同的生活区域,但它们的生态位未必完全相同,C错误;物种间生态位完全分开有利于对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2.(2024·广东佛山模拟)在海洋上层,光照和温度等条件会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导致海洋上层浮游生物的丰富度、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等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上层的生物群落随季节发生变化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海洋上层食性相近的浮游动物可能会因食物匮乏而发生生态位分化
C.光照和温度等是影响海洋上层浮游生物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深海生物群落不会受到海洋上层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海洋上层的生物群落随季节发生变化的过程不属于演替,A错误;海洋上层食性相近的浮游动物可能会因食物匮乏而发生生态位分化,B正确;光照和温度等是影响海洋上层浮游生物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深海生物群落也会受到海洋上层季节性变化的影响,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山东潍坊二模)在热带地区,存在着热带雨林、草原和荒漠等多种群落类型。相比其他群落,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更高,垂直结构更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动物类群的每个种群数量都较高
B.热带雨林垂直结构更复杂是因为灌木层又分为多个层次
C.与热带草原相比,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群落不存在季节性
D.热带荒漠相比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具有更高的恢复力稳定性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相对于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动物类群的每个种群数量不一定都较高,A错误;热带雨林垂直结构更复杂是因为乔木层又分为多个层次,B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故与热带草原相比,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群落不存在季节性,C正确;热带荒漠结构简单,但是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2024·贵州卷)在公路边坡修复过程中,常选用“豆科-禾本科”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
B.“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
C.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带来了生态危害,A正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可以固氮生成氮肥,所以“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B正确;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根瘤菌利用豆科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消费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5.(2024·辽宁沈阳一模)CBS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绿化技术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某采石场利用该技术进行山坡生态修复,2年后灌木开始生长,3年后灌木茂密,4年后基本看不出人为痕迹,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在采石场山坡喷洒植被混凝土和在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B.该采石场生态环境恢复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且不会再发生改变
C.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
D.该采石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均不断增多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在采石场山坡喷洒植被混凝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该采石场生态环境恢复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会再发生改变,B错误;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环境因素等,如水分、温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C正确;该采石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群的数量会不断减少,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2024·吉林长春模拟)近年来,吉林省图们江下游的某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弃耕年限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湿地植物占比
<5 23 38 72%
5~15 15 33 83%
>15 15 26 56%
自然湿地 11 24 83%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注:表中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的数据为物种数目。
A.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K值均上升
C.废弃稻田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决定的
D.随弃耕年限增加,废弃农田植物丰富度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

C [废弃稻田演替是在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的K值有的上升,有的下降,B错误;废弃稻田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废弃稻田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加,趋近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但不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7.(不定项)(2024·吉林长春模拟)某湿地保护区南湖沿岸分布着芦苇,湖边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莲藕,湖心分布着浮水植物等。科研人员对该湿地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该湿地不同功能区的群落均由植物和动物种群组成
B.沿岸的芦苇、湖边的莲藕和湖心的浮水植物体现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
C.保育区的植物丰富度最高,说明该区植物数量最多,且存在优势种
D.恢复重建区建立后,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变化,该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


BD [湿地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群落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组成,A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沿岸的芦苇、湖边的莲藕、湖心的浮水植物体现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种类数目的多少,保育区的植物丰富度最高,并不能说明该区植物数量最多,C错误;恢复重建区建立后,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变化,且由于演替开始时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该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不定项)(2024·辽宁大连一模)为调查某地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群落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S1和S2表示不同区域的生物群落生物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山体滑坡区域群落的恢复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种间关系的变化不会影响山体滑坡区域的群落恢复
C.图中S2表示山体滑坡区域生物群落的生物量,该区域的优势种是乔木
D.相较于裸岩上的演替,山体滑坡区域的群落演替经历的阶段较少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C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复存在,但原有条件保留的情况下发生的演替,因此山体滑坡区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比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经历的阶段少,A、D正确;种间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山体滑坡区域的群落恢复,B错误;由图可知,S1表示原始群落植被的生物量,S2表示山体滑坡区域植被的生物量,图中每种类群的生物量S1均大于S2,若干年后,山体滑坡区域的群落不一定恢复到之前的森林阶段,该区域的优势种也不一定是乔木,C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10分)(2024·河北四平模拟)放牧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干扰因素。研究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对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放牧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一方面,放牧通过牲畜的践踏、排泄行为等改变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牲畜趋向采食适口性好的植物,为其他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紧实度、含水量、无机质含量等(写出
一个,合理即可)
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和生长资源(合理即可)
(2)某团队研究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对某地区克氏针茅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如表1。
表1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放牧强度 高度(cm) 植物鲜重(g/m2)
CK 20.51 343.88
LG 17.46 267.66
MG 14.09 264.84
HG 9.52 157.90
分析该研究结果,重度放牧对该地区克氏针茅的影响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该现象可能是因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植物枝叶的采食增多,影响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另外植物为避免采食而趋向____________(填“地面生长”或“地上生长”)。综合上述情况分析,合理控制放牧强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使植物的
鲜重和高度均显著降低
地面生长
重度放牧抑制植物生长,使牧草矮小化,生产力下降(合理即可)(2
分)
(3)据表2分析,放牧强度对群落物种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一般的群落研究结果不一致,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在高放牧强度下,群落中植被盖度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境干旱化,原生境下的植物物种还未消失,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
生物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合理即可)
适应新生境的物种出现(要求答出“新物
种出现”)(2分)
表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放牧强度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CK 1.53 1.99
LG 1.66 2.05
MG 1.98 2.09
HG 2.09 2.24
[解析] (1)放牧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一方面,放牧通过牲畜的践踏和排泄行为改变土壤的紧实度,使得植物根系发展受到影响,也会改变土壤的养分、含水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牲畜趋向采食适口性好的植物,可为其他植物提供更多生长空间和生长资源。(2)重度放牧时牲畜对植物枝叶的采食增多,植物合成与积累的有机物减少,鲜重显著降低;另外植物为避免采食而趋向地面生长,使高度显著降低。分析表1数据可知,重度放牧抑制植物生长,使牧草矮小化,生产力下降,所以应合理控制放牧强度。(3)根据表2数据可得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增大,这可能是因为在高放牧强度下,群落中植被盖度减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生境干旱化,原生境下的植物物种还未消失,同时适应新生境的物种出现。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教师用书独具)
1.(不定项)(2024·湖南衡阳模拟)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如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休牧改变了莎草科植物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种间关系
B.休牧使群落的优势物种由阔叶型可食草替换成了莎草科植物,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C.随着休牧时间的延长,毒害草的重要值下降,可能与其生长较缓慢有关
D.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垂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ABD [休牧条件下,莎草科与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都有所浮动,说明休牧并未改变二者的种间关系,只是改变了二者竞争的程度,A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上升可以认为是优势物种发生了更迭,但是这种休牧后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休牧之后,植物的捕食者明显减少,植物重要值的下降应该主要是其自身的生长速率较低造成的,C正确;休牧期间,这四种主要植物类群的重要值都发生了改变,不同的植物类群高度不同,水平分布也有新变化,在这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2.(2024·山东潍坊模拟)马先蒿是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为保护和利用草原植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对马先蒿入侵某草原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1)陆地群落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不同类型。马先蒿作为入侵植物,可能与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有关(答出2点即可)。
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花期长、结实率高、
繁殖能力强,常以集群分布方式出现,可迅速蔓延,缺少天敌等
(2)物种重要值是用于衡量不同物种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的指标,也是确定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依据。为确定马先蒿是否已入侵为某草原群落的优势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数据如表。
物种 重要值/%
未入侵 低度入侵 中度入侵 高度入侵
马先蒿 - 6.74 16.75 27.31
二裂委陵菜 7.04 3.93 1.49 2.32
多裂委陵菜 5.03 8.06 8.53 10.28
鹅绒委陵菜 8.13 8.29 7.37 7.69
①调查上述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每种入侵程度样地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②物种重要值越大,表明其在群落中的影响越大,据此推测马先蒿__________(填“已成为”或“未成为”)低度入侵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机取样
未成为
低度入侵时,马先蒿的物种重要值低于鹅绒委陵菜、
多裂委陵菜
(3)“新生态位假说”认为入侵种可以更好地占据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新生态位,进而实现入侵。据此推测,若在该草原过度放牧,会导致马先蒿易入侵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度放牧改变了草原的
环境条件,使部分当地物种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新生态位,马先蒿凭借自身优势可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占领这些新生态位而成功入侵
[解析] (1)陆地群落依据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可分为不同类型。马先蒿作为入侵植物,可能与其具有花期长、结实率高、繁殖能力强,常以集群分布方式出现,可迅速蔓延,缺少天敌等特征有关,因为该特征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2)①调查上述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每种入侵程度样地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扰。②物种重要值越大,表明其在群落中的影响越大,据此推测马先蒿未成为低度入侵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因为表中显示低度入侵时,马先蒿的物种重要值低于鹅绒委陵菜、多裂委陵菜。(3)“新生态位假说”认为入侵种可以
更好地占据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新生态位,进而实现入侵。据此推测,若在该草原过度放牧,则会由于人类活动导致马先蒿形成新的生态位,迅速成为优势种,实现成功入侵,即其入侵的机制可描述为过度放牧改变了草原的环境条件,使部分当地物种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新生态位,马先蒿凭借自身优势可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占领这些新生态位而成功入侵。
3.(2024·福建漳州一模)紫茎泽兰是我国常见的外来入侵植物,会释放强烈的化感物质,并改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促进紫茎泽兰的竞争力,而假地豆可能是对紫茎泽兰具有竞争力的潜在目标植物。为了防止紫茎泽兰的过度蔓延,生态学家提出利用有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的植物取代入侵植物的生物替代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添加活性炭(AC)或杀真菌剂(FC)是否可以影响紫茎泽兰与假地豆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本地植物的生长,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替代控制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B.紫茎泽兰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过程发生了次生演替
C.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时,处于优势地位的是紫茎泽兰
D.混种时,添加AC或FC提升了假地豆的竞争力

C [两种植物在资源和空间等方面具有竞争作用,故生物替代控制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种间竞争,A正确;紫茎泽兰在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过程由于具备一定的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发生了次生演替,B正确;据图可知,假地豆和紫茎泽兰混合种植时,假地豆的生物量>紫茎泽兰的生物量,故假地豆处于优势,C错误;混种时添加AC或FC,假地豆的生物量>单纯混种时假地豆的生物量,故混种时添加AC或FC可以提升假地豆的竞争力,D正确。]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