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真题】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1.(2025·安徽)人体能感知环境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这离不开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其中,感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眼中 B.鼻中 C.耳中 D.舌中2.(2025·安徽)人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若在剧烈运动后一次性喝下大量冰饮料,可能会导致胃痛。产生疼痛的感觉说明构成胃的组织中有(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3.(2025·安徽)某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时,观察、记录了很多动物,并拍摄了照片。下列照片中的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A. B.C. D.4.(2025·安徽)科学家研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病,并据此推测胰腺能产生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后来,许多科学家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最终确定这种物质是一种激素,该激素是(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5.(2025·安徽)比较青蛙和家鸽的生殖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关于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的形态和结构都相同B.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C.受精过程都在母体内进行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6.(2025·安徽)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促进了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田间管理时,中耕松上 B.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C.果蔬保存时,保持低温 D.种子收获后,及时晾晒7.(2025·安徽)在观察水槽内鲫鱼的游动后,同学们总结了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8.(2025·安徽)研究人员针对全球多个国家的不同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得到了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注:风险比反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大于1表示风险升高,小于1表示风险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吸烟习惯的人发病风险降低B.有积极运动习惯的人发病风险升高C.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发病风险D.健康饮食可消除吸烟造成的不良影响9.(2025·安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与修复黄河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我国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下列与这些对策相关的叙述中,属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是 ( )A.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利用水资源B.实行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渔期制度C.禁止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D.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10.(2025·安徽)农业生产中,一次性施肥过多,作物常常会出现“烧苗”现象。为探究“烧苗”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从同一个新鲜萝卜的相近位置切取形状、大小相同的7根萝卜条,分别放到盛有5毫升蒸馏水和不同浓度食盐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条,测量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重复3次实验后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编号 A B C D E F G溶液浓度/ú 0 0.1 0.5 1 3 5 10实验后溶液平均体积/毫升 4.66 4.84 5.10 5.18 5.40 5.68 5.84A.此实验的变量是食盐溶液的浓度B.食盐溶液浓度越大,萝卜条吸水越多C.重复3次实验是为了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推测“烧苗”是土壤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造成的11.(2025·安徽)某学习小组在开展栽培番茄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后,对活动过程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总结。(1)用土壤栽培番茄时,土壤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水和 ,同时还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无土栽培番茄时,尽管使用 替代了土壤的部分作用,但还需设计固定植株的装置。(2)番茄种子萌发时,储存在 中的营养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胚,以保证胚发育的营养供应。番茄植株生长阶段,叶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利用。(3)番茄植株的个别果实中种子数量偏少,可能是开花时 不足造成的。12.(2025·安徽)炎炎夏日,在安全设施齐全的场所嬉水游泳,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1)游泳动作是在 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收缩为动力,牵引骨绕关节活动,通过多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实现的.(2)与跑步相比,游泳时,浮力的作用和身体姿态的改变,减小了骨对体重的支持和骨与骨的冲击,能减轻覆盖在关节面上的 的磨损;吸气时,水的压力增加了 扩大的阻力,锻炼了肋间肌,使其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更强,能增大肺活量。(3)呼吸作用为游泳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代谢废物,其中二氧化碳由 系统排出体外。13.(2025·安徽)在稻田中放养草鱼和青蛙,能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草鱼和青蛙属于 。(2)青蛙以害虫为食,可以减轻水稻的虫害,从而减少 的使用;杂草与水稻之间是 关系,草鱼以杂草为食,能减小杂草对水稻的影响;青蛙和草鱼的粪便提高了稻田土壤的肥力,能减少 的使用。以上这些优势增加了水稻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盐,也有利于 的保护。14.(2025·安徽)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在自然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要科学地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1)自然界中,一些营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在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物圈的相对稳定。(2)生产中,与大豆等豆科植物共生的 ,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物质,可被人们制成菌肥使用。(3)生活中,保存不当的食物可能会因细菌的大量繁殖而腐败,人食用后如果出现食物中毒,医生常常会选择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 类药物来进行治疗。这类药物不能滥用,否则细菌的 会越来越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研发新药,或利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 内”的特性来杀死这些变异的细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解析】【解答】A、眼中的感受器主要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刺激,形成视觉,不是感受声音刺激的部位 ,不符合题意;B、鼻中的感受器主要是嗅细胞,能感受化学气味刺激,与嗅觉形成有关,和声音刺激无关 ,不符合题意;C、耳中的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能感受声音刺激,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所以感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中,符合题意;D、舌中的感受器主要是味蕾,能感受味觉刺激(如酸、甜、苦、咸等 ),不感受声音刺激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答案】D【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解析】【解答】A、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分泌消化液 ,不能感受疼痛,不符合题意;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可使机体产生运动,与感受疼痛无关 ,不符合题意;C、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组织、血液等 ,不能感受疼痛,不符合题意;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产生疼痛的感觉是神经组织接受刺激并传导信号到大脑的结果,说明构成胃的组织中有神经组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3.【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4.【答案】A【知识点】激素调节【解析】【解答】A、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切除胰腺(胰岛被切除 )的狗,体内缺乏胰岛素,会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所以这种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素,符合题意;B、性激素主要由性腺(睾丸、卵巢 )分泌,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与调节血糖无关 ,不符合题意;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促进骨的生长,和调节血糖没有关系 ,不符合题意;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参与血糖调节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激素: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5.【答案】B【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青蛙的卵呈球状,家鸽的卵呈椭圆形,卵外有卵壳保护,A错误。B、青蛙和家鸽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B正确。C、青蛙体外受精,家鸽是体内受精,C错误。D、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家鸽是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不需要水,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6.【答案】A【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A、田间管理时中耕松土,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植物根细胞呼吸需要氧气,氧气充足有利于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符合题意;B、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可降低粮食的含水量。水分减少会抑制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的进行需要一定水分参与,这样能延长粮食储存时间,不符合题意。C、果蔬保存时保持低温,低温环境会降低呼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不符合题意。D、种子收获后及时晾晒,能减少种子中的水分。水分减少会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利于种子储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7.【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A、①鲫鱼体表粘滑的鳞片可以减少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游动时的阻力,A正确;B、②身体呈流线型能够让鱼在水中游动时,使水更容易流过身体,减小游动时的阻力,B正确;C、③鲫鱼游动时,不仅仅靠鳍的协调作用,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也为其游动提供主要动力,鳍起到辅助维持平衡和控制方向等作用,C错误;D、④鲫鱼用鳃呼吸,呼吸过程中,口张开,水流入,经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后,鳃盖张开,水流出,所以口和鳃盖交替张合,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8.【答案】C【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有吸烟习惯人群的风险比大于1 ,根据题干 “风险比大于1表示风险升高”,说明有吸烟习惯的人发病风险升高,不是降低,不符合题意;B、有积极运动习惯人群的风险比小于1 ,结合 “风险比小于1表示风险降低”,说明有积极运动习惯的人发病风险降低,不是升高,不符合题意;C、有积极运动习惯、有健康饮食习惯的人群风险比小于1 ,发病风险降低,说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健康饮食 )可以降低发病风险,符合题意;D、图中仅呈现了不同生活方式各自的风险比,未体现健康饮食可消除吸烟造成的不良影响,且实际上健康饮食不能完全消除吸烟的不良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9.【答案】D【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解答】A、“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利用水资源”,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属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非直接防治环境污染 ,不符合题意。B、“实行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渔期制度”,目的是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属于对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的保护,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范畴 ,不符合题意。C、“禁止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生态破坏,属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属于防治环境污染 ,不符合题意。D、“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污水治理能降低水体污染,农村厕所改造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污水及污染物排放,这些都属于防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10.【答案】B【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A、实验中各组食盐溶液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变量为浓度,不符合题意。B、溶液体积增大表明萝卜条失水,而非吸水,浓度越大失水越多,符合题意。C、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符合题意。D、“烧苗”是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与实验现象一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11.【答案】(1)无机盐;营养液(2)子叶;二氧化碳(3)传粉【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光合作用的实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无土栽培【解析】【解答】(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无土栽培中,用营养液替代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但因为没有土壤的支撑,所以还需设计固定植株的装置。(2)番茄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种子萌发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逐步分解,输送给胚,为胚的发育,如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等提供营养。番茄植株生长阶段,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和能量、用于构建自身结构等提供保障。(3)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番茄植株的个别果实中种子数量偏少,可能是开花时传粉不足造成的。传粉不足会导致部分胚珠无法受精,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所以传粉不足会使种子数量减少。【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米培养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12.【答案】(1)神经;骨骼肌(肌肉)(2)关节软骨;胸廓(肺)(3)呼吸【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的作用【解析】【解答】(1)人体的任何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完成的。神经系统能接收和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调节肌肉、骨骼等的活动。运动系统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而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实现游泳等动作。(2)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它光滑且有弹性,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游泳时,浮力和身体姿态改变,减小了骨对体重的支持和骨与骨的冲击,能减轻关节软骨的磨损。吸气时,胸廓扩大,水的压力增加了胸廓扩大的阻力,这就需要肋间肌等呼吸肌更用力地收缩和舒张,从而锻炼了肋间肌,使其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有助于增大肺活量。(3)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具体过程是: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运动,由肺泡排出到体外。【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13.【答案】(1)消费者(2)农药;竞争;化肥;生态环境【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防治;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解析】【解答】(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草鱼和青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如水稻、杂草等 )生存,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草鱼和青蛙属于消费者 。(2)青蛙以害虫为食,能控制害虫数量,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因为如果害虫过多,为了保护水稻,通常会使用农药杀灭害虫,青蛙的存在可生物防治害虫,降低农药使用量。杂草与水稻都要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草鱼以杂草为食,能降低杂草数量,减轻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青蛙和草鱼的粪便中含有有机物等,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这样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因为化肥是为了补充土壤肥力,粪便的作用可替代部分化肥功能。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能降低对环境(如土壤、水体、空气等)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能得以维持。【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14.【答案】(1)腐生(2)根瘤菌(3)抗生素;抗药性(耐药性);活细胞【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一些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它们以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为食,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对维持生物圈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与大豆等豆科植物共生的是根瘤菌。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它与豆科植物相互依赖,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物质(如氨),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瘤菌的这种固氮作用,使得豆科植物能获得更多氮素营养,也可被人们制成菌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3)青霉等真菌产生的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疾病。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甚至杀死细菌。如果抗生素滥用,会对细菌进行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能够存活并繁殖后代,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使得药物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这一特性,让其寄生在变异细菌的活细胞内,从而杀死这些变异的细菌。【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1 / 1【中考真题】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1.(2025·安徽)人体能感知环境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这离不开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其中,感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眼中 B.鼻中 C.耳中 D.舌中【答案】C【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解析】【解答】A、眼中的感受器主要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刺激,形成视觉,不是感受声音刺激的部位 ,不符合题意;B、鼻中的感受器主要是嗅细胞,能感受化学气味刺激,与嗅觉形成有关,和声音刺激无关 ,不符合题意;C、耳中的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能感受声音刺激,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所以感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中,符合题意;D、舌中的感受器主要是味蕾,能感受味觉刺激(如酸、甜、苦、咸等 ),不感受声音刺激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2025·安徽)人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若在剧烈运动后一次性喝下大量冰饮料,可能会导致胃痛。产生疼痛的感觉说明构成胃的组织中有(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答案】D【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解析】【解答】A、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分泌消化液 ,不能感受疼痛,不符合题意;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可使机体产生运动,与感受疼痛无关 ,不符合题意;C、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组织、血液等 ,不能感受疼痛,不符合题意;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产生疼痛的感觉是神经组织接受刺激并传导信号到大脑的结果,说明构成胃的组织中有神经组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3.(2025·安徽)某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时,观察、记录了很多动物,并拍摄了照片。下列照片中的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4.(2025·安徽)科学家研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病,并据此推测胰腺能产生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后来,许多科学家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最终确定这种物质是一种激素,该激素是(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答案】A【知识点】激素调节【解析】【解答】A、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切除胰腺(胰岛被切除 )的狗,体内缺乏胰岛素,会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所以这种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素,符合题意;B、性激素主要由性腺(睾丸、卵巢 )分泌,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与调节血糖无关 ,不符合题意;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促进骨的生长,和调节血糖没有关系 ,不符合题意;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参与血糖调节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激素: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5.(2025·安徽)比较青蛙和家鸽的生殖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关于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的形态和结构都相同B.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C.受精过程都在母体内进行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答案】B【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青蛙的卵呈球状,家鸽的卵呈椭圆形,卵外有卵壳保护,A错误。B、青蛙和家鸽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B正确。C、青蛙体外受精,家鸽是体内受精,C错误。D、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家鸽是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不需要水,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6.(2025·安徽)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促进了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田间管理时,中耕松上 B.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C.果蔬保存时,保持低温 D.种子收获后,及时晾晒【答案】A【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解析】【解答】A、田间管理时中耕松土,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植物根细胞呼吸需要氧气,氧气充足有利于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符合题意;B、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可降低粮食的含水量。水分减少会抑制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的进行需要一定水分参与,这样能延长粮食储存时间,不符合题意。C、果蔬保存时保持低温,低温环境会降低呼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不符合题意。D、种子收获后及时晾晒,能减少种子中的水分。水分减少会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利于种子储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7.(2025·安徽)在观察水槽内鲫鱼的游动后,同学们总结了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A、①鲫鱼体表粘滑的鳞片可以减少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游动时的阻力,A正确;B、②身体呈流线型能够让鱼在水中游动时,使水更容易流过身体,减小游动时的阻力,B正确;C、③鲫鱼游动时,不仅仅靠鳍的协调作用,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也为其游动提供主要动力,鳍起到辅助维持平衡和控制方向等作用,C错误;D、④鲫鱼用鳃呼吸,呼吸过程中,口张开,水流入,经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后,鳃盖张开,水流出,所以口和鳃盖交替张合,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8.(2025·安徽)研究人员针对全球多个国家的不同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得到了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注:风险比反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大于1表示风险升高,小于1表示风险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吸烟习惯的人发病风险降低B.有积极运动习惯的人发病风险升高C.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发病风险D.健康饮食可消除吸烟造成的不良影响【答案】C【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有吸烟习惯人群的风险比大于1 ,根据题干 “风险比大于1表示风险升高”,说明有吸烟习惯的人发病风险升高,不是降低,不符合题意;B、有积极运动习惯人群的风险比小于1 ,结合 “风险比小于1表示风险降低”,说明有积极运动习惯的人发病风险降低,不是升高,不符合题意;C、有积极运动习惯、有健康饮食习惯的人群风险比小于1 ,发病风险降低,说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健康饮食 )可以降低发病风险,符合题意;D、图中仅呈现了不同生活方式各自的风险比,未体现健康饮食可消除吸烟造成的不良影响,且实际上健康饮食不能完全消除吸烟的不良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9.(2025·安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与修复黄河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我国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下列与这些对策相关的叙述中,属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是 ( )A.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利用水资源B.实行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渔期制度C.禁止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D.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答案】D【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解答】A、“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利用水资源”,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属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非直接防治环境污染 ,不符合题意。B、“实行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渔期制度”,目的是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属于对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的保护,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范畴 ,不符合题意。C、“禁止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生态破坏,属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属于防治环境污染 ,不符合题意。D、“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污水治理能降低水体污染,农村厕所改造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污水及污染物排放,这些都属于防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10.(2025·安徽)农业生产中,一次性施肥过多,作物常常会出现“烧苗”现象。为探究“烧苗”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从同一个新鲜萝卜的相近位置切取形状、大小相同的7根萝卜条,分别放到盛有5毫升蒸馏水和不同浓度食盐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条,测量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重复3次实验后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编号 A B C D E F G溶液浓度/ú 0 0.1 0.5 1 3 5 10实验后溶液平均体积/毫升 4.66 4.84 5.10 5.18 5.40 5.68 5.84A.此实验的变量是食盐溶液的浓度B.食盐溶液浓度越大,萝卜条吸水越多C.重复3次实验是为了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推测“烧苗”是土壤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造成的【答案】B【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A、实验中各组食盐溶液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变量为浓度,不符合题意。B、溶液体积增大表明萝卜条失水,而非吸水,浓度越大失水越多,符合题意。C、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符合题意。D、“烧苗”是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与实验现象一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11.(2025·安徽)某学习小组在开展栽培番茄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后,对活动过程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总结。(1)用土壤栽培番茄时,土壤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水和 ,同时还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无土栽培番茄时,尽管使用 替代了土壤的部分作用,但还需设计固定植株的装置。(2)番茄种子萌发时,储存在 中的营养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胚,以保证胚发育的营养供应。番茄植株生长阶段,叶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利用。(3)番茄植株的个别果实中种子数量偏少,可能是开花时 不足造成的。【答案】(1)无机盐;营养液(2)子叶;二氧化碳(3)传粉【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光合作用的实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无土栽培【解析】【解答】(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无土栽培中,用营养液替代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但因为没有土壤的支撑,所以还需设计固定植株的装置。(2)番茄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种子萌发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逐步分解,输送给胚,为胚的发育,如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等提供营养。番茄植株生长阶段,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和能量、用于构建自身结构等提供保障。(3)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番茄植株的个别果实中种子数量偏少,可能是开花时传粉不足造成的。传粉不足会导致部分胚珠无法受精,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所以传粉不足会使种子数量减少。【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米培养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12.(2025·安徽)炎炎夏日,在安全设施齐全的场所嬉水游泳,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1)游泳动作是在 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收缩为动力,牵引骨绕关节活动,通过多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实现的.(2)与跑步相比,游泳时,浮力的作用和身体姿态的改变,减小了骨对体重的支持和骨与骨的冲击,能减轻覆盖在关节面上的 的磨损;吸气时,水的压力增加了 扩大的阻力,锻炼了肋间肌,使其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更强,能增大肺活量。(3)呼吸作用为游泳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代谢废物,其中二氧化碳由 系统排出体外。【答案】(1)神经;骨骼肌(肌肉)(2)关节软骨;胸廓(肺)(3)呼吸【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的作用【解析】【解答】(1)人体的任何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完成的。神经系统能接收和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调节肌肉、骨骼等的活动。运动系统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而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实现游泳等动作。(2)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它光滑且有弹性,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游泳时,浮力和身体姿态改变,减小了骨对体重的支持和骨与骨的冲击,能减轻关节软骨的磨损。吸气时,胸廓扩大,水的压力增加了胸廓扩大的阻力,这就需要肋间肌等呼吸肌更用力地收缩和舒张,从而锻炼了肋间肌,使其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有助于增大肺活量。(3)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具体过程是: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运动,由肺泡排出到体外。【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13.(2025·安徽)在稻田中放养草鱼和青蛙,能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草鱼和青蛙属于 。(2)青蛙以害虫为食,可以减轻水稻的虫害,从而减少 的使用;杂草与水稻之间是 关系,草鱼以杂草为食,能减小杂草对水稻的影响;青蛙和草鱼的粪便提高了稻田土壤的肥力,能减少 的使用。以上这些优势增加了水稻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盐,也有利于 的保护。【答案】(1)消费者(2)农药;竞争;化肥;生态环境【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防治;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解析】【解答】(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草鱼和青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如水稻、杂草等 )生存,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草鱼和青蛙属于消费者 。(2)青蛙以害虫为食,能控制害虫数量,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因为如果害虫过多,为了保护水稻,通常会使用农药杀灭害虫,青蛙的存在可生物防治害虫,降低农药使用量。杂草与水稻都要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草鱼以杂草为食,能降低杂草数量,减轻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青蛙和草鱼的粪便中含有有机物等,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这样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因为化肥是为了补充土壤肥力,粪便的作用可替代部分化肥功能。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能降低对环境(如土壤、水体、空气等)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能得以维持。【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14.(2025·安徽)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在自然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要科学地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1)自然界中,一些营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在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物圈的相对稳定。(2)生产中,与大豆等豆科植物共生的 ,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物质,可被人们制成菌肥使用。(3)生活中,保存不当的食物可能会因细菌的大量繁殖而腐败,人食用后如果出现食物中毒,医生常常会选择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 类药物来进行治疗。这类药物不能滥用,否则细菌的 会越来越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研发新药,或利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 内”的特性来杀死这些变异的细菌。【答案】(1)腐生(2)根瘤菌(3)抗生素;抗药性(耐药性);活细胞【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一些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它们以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为食,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对维持生物圈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与大豆等豆科植物共生的是根瘤菌。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它与豆科植物相互依赖,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物质(如氨),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瘤菌的这种固氮作用,使得豆科植物能获得更多氮素营养,也可被人们制成菌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3)青霉等真菌产生的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疾病。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甚至杀死细菌。如果抗生素滥用,会对细菌进行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能够存活并繁殖后代,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使得药物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这一特性,让其寄生在变异细菌的活细胞内,从而杀死这些变异的细菌。【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真题】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学生版).docx 【中考真题】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