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6一轮复习01宏观把握必修4 《哲学与文化》哲学(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唯物的辩证法(3课)社会历史观(5课)人生观、价值观(6课)辩证的唯物论(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活 的灵 魂本来外来未来一般到个别(必修4《哲学与文化》)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02思维导图哲学(第一、二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认识论 (第4课)唯物的辩证法 (第3课)历史观 (第5课)人生观、价值观 (第6课)辩证的唯物论 (第2课)文化( 第 三 单 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哲学概论(第1课)本书思维逻辑文化思维逻辑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形成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内容特点中华传统美德核心思想理念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代价值中华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03基础知识梳理核心考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根本原因)(劳动创造的)(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内部——民族性、独特性)≠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外部——包容性)≠ 全盘吸收(一)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核心思想理念(重民本)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核心思想理念(求大同)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核心思想理念(守诚信)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华传统美德(敬业乐群)4.雪中送炭。中华人文精神(社会和谐)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华人文精神(向上向善)下面名句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学以致用①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②博大精深(从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知识补充: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具有包容性。(形成与发展)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明辐射世界)②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核心考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一)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①改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②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 内涵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侧重点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3.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意:①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04对接高考(2025·江苏·高考真题)10.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备案博物馆已达7046家。近期,全国各地又有一批新馆陆续建成开放。某地新建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题刻、匾额、楹联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自然通风和采光、屋顶植被、雨水回收系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该馆的设计(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②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的功能③坚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为我所用④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通过自然通风、采光、屋顶植被、雨水回收系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环保风尚的引导作用,②正确。④:通过题刻、匾额、楹联“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这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其底蕴与魅力,④正确。①: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吸收或融合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特征,设计聚焦于本土传统和绿色技术,①排除。③: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或借鉴其他文化元素,设计主要基于本土传统和现代绿色理念,未体现“为我所用”的交流过程,③排除。故本题选D。(2025·江苏·高考真题)14. 方言既是一个地区或族群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方言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载体,它关联着历史传承、地方认同及文化记忆。《山海情》《繁花》等方言影视剧盘活了地方文化,带火了当地文旅。某地政府为了活跃地方文化,投资新拍了一部使用方言的电视剧。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就能合乎逻辑地推出( )A. 有的方言不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B. 某地政府投资新拍的方言电视剧盘活了地方文化C. 有的具有丰富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载体是方言D. 有的方言影视剧盘活了地方文化,却没有带火当地文旅【答案】C【解析】【详解】A:题干明确说“方言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这里的方言是周延的,即“所有的方言都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因此“有的方言不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与题干表述矛盾,A不符合题意。B:题干以《山海情》《繁花》等为例说明方言影视剧可能盘活地方文化,即“有的方言影视剧可以盘活地方文化”,方言影视剧是不周延的,因此不能推出政府投资的这个新拍剧一定能达到盘活地方文化的效果,B不符合题意。C:“方言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载体”,根据换位推理,从“所有的A是B”可以推出“有的B是A”,即“有的具有丰富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载体是方言”,C符合题意。D:《山海情》《繁花》等方言影视剧盘活了地方文化,带火了当地文旅。说明“有的方言影视剧盘活了地方文化,带火了当地文旅”,根据换质推理,从“有的A是B”可以推出“有的A不是非B”,不能推出“有的A不是B”,即不能推出“有的方言影(2024·浙江)《永乐大典》辑入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珍贵文献资料,但其正本不知所踪,副本存世寥寥。几代学人均认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这存世不足百分之四的文化瑰宝,仍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因为( )①《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实践成果②《永乐大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2024·湖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是灵魂》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的特点②“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③“导航灯”说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④“黏合剂”彰显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润物细无声”反映文化发挥作用是潜移默化的,①正确。文化的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②不选。文化的力量,成为政治文明的“导航灯”,强调的是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选。文化的力量,成为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说明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发展,④正确。答案:B(2024·辽宁卷)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图)是唐三彩中的国宝级精品,其造型为一峰骆驼驮载五位胡、汉乐舞人表演的形象。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乐舞艺术,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这表明( )①乐舞表演构成了长安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②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唐代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③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地折射出长安繁荣的社会景象 ④胡汉民族杂居为胡人乐舞风靡长安提供了现实条件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三彩骆驼载乐俑反映了当时长安百姓社会生活场景,说明乐舞艺术是百姓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安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不仅仅包括乐舞表演,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三彩骆驼载乐俑展现了盛唐时期的长安百姓的社会精神生活,没有体现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唐代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②排除。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乐舞艺术,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这表明胡汉民族杂居为胡人乐舞风靡长安提供了现实条件,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地折射出长安繁荣的社会景象,③④正确。答案:D(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举办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展,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D.古有“雁塔题名”展示书法和荣誉,今有“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C.(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酉阳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现了巴人劳动智慧的豪放性格。随着乡村振兴摆手舞重焕生机,成为旅游保留节目。当地小学结合地域文化,创编摆手律动操,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摆手舞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划时代魅力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③摆手律动操以物化形式发挥了文化育人,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④创编摆手律动操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道德模范、时代情模、中国好人等不断涌现,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这表明,雷锋精神( )①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 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D(202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南坡村地处太行山区,曾经依靠挖煤而富,又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贫困。2019年成功脱贫后,该村开始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在上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该村引进建筑、设计、美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对村里的建筑和环境加以美学改造和重新利用。村大队部、大舞台、供销社等闲置老旧公共建筑设施,被改造成为大南坡艺术中心、书店、游乐景观装置等,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展销文创产品;举办大南坡艺术团演出、南坡村民讲堂、民谣音乐会等充满乡风乡情的文化活动,给游客和村民带来美的享受;开展“艺同生长”美育系列活动,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如今,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大南坡村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说明大南坡村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需要调用文化功能的有关知识,从文化的功能、文化教化育人、文化服务社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大南坡村引进建筑设计、美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对村里的建筑和环境加以美学改造和重新利用,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展销文创产品→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关键词②:开展“艺同生长”美育系列活动,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③:举办大南坡艺术团演出、南坡村民讲堂、民谣音乐会等充满乡风乡情的文化活动,给游客和村民带来美的享受→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关键词④:大南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大南坡村引进建筑设计、美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对村里的建筑和环境加以美学改造和重新利用,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展销文创产品。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村的文明素养。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艺同生长”美育系列活动,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举办大南坡艺术团演出、南坡村民讲堂、民谣音乐会等充满乡风乡情的文化活动,给游客和村民带来美的享受。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大南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