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温故知新
(构成、引起)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唯物
辩证法
总特征:
(基本观点)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1.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理解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到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2.理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明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掌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科学精神:知道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掌握矛盾分析法。
3. 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和学习。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01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经济高质量发展
1.材料中提及了哪些因素之间的平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退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
生态保护
人口
环境
平衡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关系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普遍性)。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胖瘦、高矮。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
社会生活: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文明与野蛮……
1.矛盾的含义:
特别提醒
1.“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
特别提醒
2. 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任何一方,构不成矛盾)
3.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自相矛盾”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小明既是我儿子,又不是我儿子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统一属性)
(2)斗争性(对立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互为前提:离开一方,他方则不能存在。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相互依赖
相对的
有条件的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
特别提醒
1.矛盾双方能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转化的是矛盾双方,而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2.矛盾双方转化也需要条件,同时注意转化的方向,让事物朝有利一面转化。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相关链接:哲学上的“斗争”VS 日常生活中的“斗争”
一切差异和对立 VS 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同理:物质(客观实在) VS 具体的物质形态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叫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区别: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强调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强调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含义不同
例: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例:生活中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父母、好友经常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说明存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即存在同一性。“产生矛盾”说明存在斗争性。
例:“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马克思。
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在伦敦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联系)
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补充)
①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小结
易错易混
1.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正确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两个方面形式多样,不能将两个方面等同于优点和缺点。
02
矛盾问题的精髓
请你阅读材料,分组讨论,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习近平强调,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
各地积极探索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
矛盾具有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和特点,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并结合黄河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特殊情况,在解决河流共性问题的同时,对黄河流域的特殊问题采取特别的治理措施,充分考虑黄河流域的特点。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空间维度、横向角度);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
人类社会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进步和落后……
人的思维中知道与不知道,真理与谬误……
事事有矛盾
矛盾普遍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时时有矛盾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烦恼
小结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防止片面性(补充)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强调事物不同)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强调时间不同)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强调矛盾双方也不同)
标志词:
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
小结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如有需要再展开三种具体情形)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2页)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
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千篇一律;东施效颦;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一刀切;邯郸学步。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2页)
3.意义: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
——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灭火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哲学范畴类属不同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决定意识
理论依据不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别
联系: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知识拓展:根据实际情况体现的两个哲学原理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个性(矛盾特殊性):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
共性(矛盾普遍性) :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等,都是水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1)相互区别: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相互联结:
(共性)
水果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含有果酸、糖类等成分;都有多汁、味甜等特点植物果实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3)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中国人
黄种人

动物
生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小结
【原理内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词语:
试点、示范、先试点再推广
抓好典型、解剖麻雀
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特色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易错易混
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0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最新进展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结合材料,分析在黄河治理过程中关键解决哪个问题?应如何对待其他问题?
抓重点、中心,抓住主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
矛盾
复杂事物
生态
建设
卫生
事业
文化
建设
经济
建设
国家发展
(2)关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请你指出下列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 运动、学习、交友、网络游戏、玩手机、与家长、与老师
学校 教学,财务,食堂,接送,医疗
国家建设 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
企业 行政办公,仓库,生产,会计




实战演练
小结
【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关键词:
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某一矛盾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2)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即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重视克服自己的缺点,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
小结
【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分
类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于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作用 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常用在“办事情”上 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
方法论 做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关键词 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重中之重、核心、第一要务、突出位置…… 如:主流、大局、性质、主体、总的来看、总体上、大体上……
联系:(1)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复杂事物
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图示法区分主矛、次矛、矛主、矛次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方法论
抓主流
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一个矛盾
两点论
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方法论
方法论
复杂事物
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
两点论
重点论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均衡论
方法论
易错易混
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主次矛盾会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坚持重点论,是既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是既看到主次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
1.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2.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5.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所属的哲学范畴不同:前者属于辩证法,后者属于唯物论
课堂小结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
三、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观
二、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课堂练习
1.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悄然兴起。然而,此种支付功能容易使消费者的银联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这一提示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构成矛盾双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坚持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经验。我国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精确化配置扶贫资源、精淮化扶持扶贫对象,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因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套组合拳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
③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实现整体最优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渐进的 、连续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详解】①: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哲学的发展,①不选。
②④:越来越多人士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产生的道德和伦理风险感到担忧,需要科学的哲学指导,这表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探索,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哲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②④入选。
③:科学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不选。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3.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这体现了
①解决问题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突破主要矛盾
②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抓主流
③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一定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B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