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 对应涂黑。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1.某校举行了一场以“男女生交往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下列观点能为正方所用的是
A.男女生只要正常的交往,就能相互学到对方的优秀品质 B.发现彼此性别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C.男女生要学会自立自强,依靠自己,没有必要与人交往 D.男女生交往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同学关系更敏感
2.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蝙蝠喜欢在野马身上叮咬吸血,有的野马因此被折磨致死。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蝙 蝠所吸的血量非常少,野马的死因并非蝙蝠的叮咬,而是被叮咬后的暴怒与狂奔。这告诉我们
①外部环境是影响情绪的最主要因素
②情绪是短暂、不稳定的、难以控制的
③不要因一些微小的事情而大动肝火
④暴怒不能解决问题,要学会调节情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即将参加中考的昊昊对自己说:“不要紧张,我是最棒的!”这反映出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 自我暗示 B.注意转移 C.合理宣泄 D.放松训练
4. 习总书记说,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 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昭示青年要
A.独立思考,特立独行 B.青春焕发,自信自强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积极进取,漠视挫折
5.牡丹江市残疾人运动员刘玉,患有先天性脑瘫,但她坚持不懈、刻苦训练,最终在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 人运动会上夺冠,并打破记录。她的经历告诉我们
A.只要经历挫折就能成功
B. 自尊的人就得事事争先,力争上游
C. 自信能激发潜能与活力
D. 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坚持
6.成都地铁 6 号线红色主题车厢火爆“出圈”。列车的广告位上贴满了手绘的烈士英雄海报,展示了雷锋 等英雄形象及其人生故事。让普通地铁变身为移动的红色展览馆,让乘客出行变成穿越时空的“红色 之旅”。此举意在
①守护道德模范,创造革命文化 ②提高思想境界,弘扬人文精神
③助力公德建设,凝聚价值共识 ④传承传统美德,争当民族英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A.创新性 B.包容性 C.统一性 D.连续性
8.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生态智慧,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为建设美丽中国开启了智慧之门。下面 选项中蕴含生态智慧的有
①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②止于至善,行己有耻
③万物并育,生生不息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 年 10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时指出,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 一要求是基于中华传统美德
①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博大的胸怀
②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唯一途径
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④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 害他人的名誉权。这一条规定主要保护了公民的
A.智力成果 B.财产安全 C.交易便利 D.人格尊严
11.我国法律对下图中的场景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主要说明了法律
A.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C.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D.设定了个人权利的界限
12.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
取 5 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 6 万余元。关于此案的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选)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 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①李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轻微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小华与小布均系某中学在校学生。二人曾在球场打球时产生矛盾,小布以小华曾经欺负过他为由,对 小华进行殴打。案发后,公安局给予小布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三百元的行政处罚。纠纷发生后, 双方就医疗等赔偿费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小布家未进行任何赔偿。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小华 请求父亲到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案例启示我们
①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②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③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请求法律保护
④未成年人没有办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马某和孙某通过网络收购、发布招聘信息等方式获取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两人以每条 1 元左右的价
格向徐某某非法出售,获利 28 万余元。当地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对徐某某
等 3 人分别判处 3 年至 5 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③要严于律己,不在网上发表任何言论
④网上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2 分)
15.为让同学们懂得“行己有耻”、“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做到青春有格,“止于至善” ,七年级 (1)班准备开 展主题探究活动,现请你参加。
【活动形式】 —————
【描述青春】在青春的词典里,很多词语都有特别的意义。做到青春有格,必须要有底线意识, 有些学生不能明辨是非,没有知耻之心。
【青春有格】在总结座谈会上,老师指出“行己有耻”能让我们的青春有格。知廉耻,懂荣辱要从 现在做起。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4 分)
(2)请写出我们身边两种“不知羞耻”的行为。(4 分)
(3)请你谈谈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6 分)
16. 甲骨文是商朝留下的宝贵遗产,古人以细致的观察和惊人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化成字 符,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数千年来,汉字的形态、意蕴不断丰富发展。
(4)根据知识卡片,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哪些特性 (4 分)
“勤”的本义是辛苦地劳动。早期先民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用农具在黏土地上劳作,需要用 很大的力气,付出辛勤劳动。能够承担这种辛勤劳动的品质被称为“勤”。
“勤”字的演变
(5)请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悟。(4 分)
17.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刘老师,以本年级 540 名学生为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假设你是刘老师的学生,如果有人将你的照片修图丑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造成了不良影响,你会
能忍就忍,自认倒霉 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 请家长或老师帮助解决,必要时报 警
9.8% 67.6% 22.6%
(6)请你谈一谈这个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分)
(7)有人说:“小恶到大恶再到罪恶,其实只是一步之遥。”为了避免从小恶到罪恶,请你提出合理化 的建议。(8 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1-5 BDABD 6-10 CABCD 11-14 BDBA 二、非选择题:共 32 分。
15.(1)①主题班会; ②演讲比赛; ③手抄报展览; ④辩论赛。(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①考试作弊; ②抄袭作业; ③校园欺凌; 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3)① 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 的事情坚决不做;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每点 2 分,共 6 分)
16.(4)连续性、创新性。(每点 2 分,共 4 分)
(5)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④ 要在生活中践行勤劳的美德,努力奋斗。(每 点 2 分,共 4 分,任答 2 点即可)
17.(6)大部分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选择以牙还牙,只有少数学生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 权益,说明部分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维权观念。( 2 分)
(7)① 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明辨善恶美丑; ② 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③ 从小事做起,严 格要求自己,杜绝不良行为; ④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冲动而犯错; ⑤ 当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 时改正,避免发展成违法犯罪; ⑥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不良环境; ⑦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 养高尚的道德情操;⑧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每点 2 分,共 8 分,任答 4 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