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2026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经济与社会》必修二《政治与法治》必修三《哲学与文化》必须四必修2—4 (分领域阐述: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视野、公共参与)《法律与生活》(法治意识)《逻辑与思维》(科学精神)选择性必修1—3(拓展延伸 )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统编版(新课标)选必一选必二选必三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选择。【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四层:考什么? 2.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个性质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1个“功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功绩1个“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个历史必然性: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个“探索”:近代民族复兴的探索;社会主义探索。2个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2个“步骤”: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2个“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八大路线四翼:怎么考? 本课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在复习备考中,应梳理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在复习备考中应利用党的二十大、党史学习、四史教育等社会热点话题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等。【高考考情统计】核心考点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考点1: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 2024·浙江卷 2024·湖南卷,1 本课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1.描述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清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必然性;3.反思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考点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023·广东卷,1 2023·浙江卷,1 2023·山东卷,1 2022·辽宁卷,1本课主线:社会主义与中国:救国→立国鸦片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行时期1956194919191840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目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复兴之路上的尝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救亡图存必须另辟新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诞生彻底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引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确立在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八大正确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辉煌成就核心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P21)(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主要尝试:①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②辛亥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4)尝试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5)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提和基础目的和动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历史任务决 定主要矛盾决 定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性质、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的关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半殖民地(从政治地位看):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但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从社会经济结构看):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① 最根本的原因由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决定的。②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双半”社会的基本国情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一定革命性,但更多的是软弱性和妥协性。突破提升: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P22-P25)(1)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开端——五四运动(1919年)①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②意义:A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领导力量(主心骨):中国共产党①诞生: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4)发展历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标志】。(5)取胜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6)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P22-P25)(7)中国革命两步走——基本国情决定的①步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8)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表现:①就领导权来说: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P22-P25)(9)胜利果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标志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结束过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成就未来)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改变世界)(10)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提示:×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在中国走不通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 )提示:× 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3)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提示:×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4)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提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 )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P23)特点+意义知识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始标志::2.性质与任务::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P24)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P23)(P24)4.阶段::6.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24)意义5.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8.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趋势二者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之一。7.新的表现(特点)::①领导权—无产阶级(决定性)②前途—社会主义社会③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9.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0.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1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核心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核心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1.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2.主要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总路线 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发展生产力,“三改”:农业、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变革生产关系;) 4.历史 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核心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5.胜利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6.历史意义 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提醒: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历程。(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提示:×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提示:×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提示:×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基本思路【探索】:3、中共八大:(2)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服务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6-1978)4、重要成果:①工业: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农业: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③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④教育科技: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5、重要意义【评价】:(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结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飞跃)(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个理论)(4)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一个肯定)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提示:×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归纳提升1: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决定经济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决定决定新中国成立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实现道路。创造 条件一、公有制经济(为什么、怎么办)1.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答题要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公有制为主体的作用【答题模板】①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根本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前提,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12345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归纳提升2: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社会背景 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区 别 革命对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消灭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相同点 ①领导力量相同: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所属世界革命范畴相同: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归纳提升3:区分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①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归纳提升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逻辑)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④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全党在思想、工作上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石。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总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历史也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归纳提升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理论逻辑)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发展壮大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勾结,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不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是正确之路、必由之路符合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归纳提升4: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中国人民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过程→历史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历史必然性中共八大: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曲折正确评价思想准备: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开端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革命道路、革命征程、三大法宝、革命性质、革命特点中国革命两步骤: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胜利意义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一个理论:毛泽东思想一个肯定: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