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原创预测卷·预测卷31.C [动物体内的脂肪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因此过瘦的人易发生骨折,与脂肪减少导致的缓冲、减压功能减弱有关,A正确;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因此过瘦的女性易发生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与性激素的分泌紊乱有关,B正确;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脂肪,C错误;脂肪酸可参与构成磷脂,磷脂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血液中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过低会影响心脏健康,因此过瘦导致低血脂危害心脏健康,与血液中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减少有关,D正确。]2.A [经囊泡运输的物质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化合物,A正确;囊泡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B错误;囊泡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细胞结构,但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错误。]3.B [正常情况下,小麦进行有氧呼吸时,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生成少量ATP,H2O中的氧原子会转移到终产物CO2中,A正确;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酒精时无ATP的生成,B错误;小麦根系吸收无机盐一般需要消耗能量,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根细胞有氧呼吸减弱,提供的能量减少,根系吸收无机盐的速率减慢,C正确;长时间淹水,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含量升高,可能对细胞产生毒害,损伤线粒体的结构,D正确。]4. C [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染色体行为,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是,A错误;四分体内DSB的同源修复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但并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B错误;着丝粒周围DSB的修复可能会破坏着丝粒连接等,从而干扰染色体分离,可能导致受精卵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SB的修复使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交换,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但不一定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5.D [电镜下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不属于模型,A错误;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使用的是15N属于稳定性同位素,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通过“减法原理”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应用了假说—演绎法,D正确。]6.C [基因的直接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叶绿素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叶绿素不是A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A错误;不同基因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直接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C正确;题述5′-GAGAG-3′是mRNA片段,D错误。]7.B [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是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脊髓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B错误;题述实验可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C正确;脊髓中有多种神经中枢,如控制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等,D正确。]8.A [寒冷环境下,机体散热增加,当机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寒冷环境下,促进产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符合“下丘脑—垂体—靶腺体”分级调节模式,但是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不符合分级调节模式,B错误;炎热环境下,机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和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及减少肝脏和骨胳肌等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D错误。]9.B [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免疫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感染后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的症状,是由于病原体侵入黏膜内大量繁殖,说明病原体已突破第一道防线,有第二道防线参与的免疫反应,B正确;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乙醛中毒引起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但通过调节可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不会显著下降,D错误。]10.C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所以甲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减少,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B错误; 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此后一段时间,预测丙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R=出生率/死亡率,R值会大于1,C正确; 图2中b~c段R值先大于1,后小于1,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11.A [干旱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对蝗虫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蝗虫的种群密度无关,A正确;蝗虫不是群落,不能体现群落空间结构的改变,B错误;4VA属于蝗虫释放的化学信息,利用4VA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将蝗虫彻底诱杀很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12.C [分析题意可知,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用于群落的发展壮大,因此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一般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A错误;城市乙的生产者呼吸量=9.0-3.5=5.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5.5+3.8=9.3,城市乙的生产者总生产量小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B错误;达到碳中和时,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呼吸释放的CO2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产生的CO2总量等于所有生物固定的CO2总量,所以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呼吸释放的CO2量小于CO2的吸收量,C正确;城市湿地公园能有效地固碳储碳,属于生态方面的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13.C [实验过程中土壤用量、稀释倍数、接种体积,属于无关变量,需保持相同,A正确;使用选择培养基筛选高效溶磷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适宜稀释度的土壤溶液用涂布器涂布于含磷酸盐的固体培养基上,B正确;本实验中稀释倍数较多,为区分不同培养皿需在皿底上做好标记,C错误;实验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实验使用的土壤不用灭菌,但接种工具、培养设备必须严格灭菌,D正确。]14.A [利用小鼠制备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该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抗原,致使小鼠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方法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可用灭活的病毒融合,而植物细胞不能,B错误;选择培养阶段,淘汰掉的细胞还包括两个相同种类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C错误;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15.D [花粉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单倍体植株,A正确;选择形态正常、发育良好的桑葚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可以增加胚胎的数量,提高移植胚胎的利用率,B正确;制备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必须进行克隆化培养,保证获得的抗体纯度高,且扩大细胞的数量, 获得更多的抗体,也必须进行抗体检测,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D错误。]16.ACD [脱水缩合过程中,氨基酸的羧基会将H脱去,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不能确定转运途径,A错误;分析题意可知,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不同的蛋白质去向不同,B正确;由题分析可知,细胞骨架蛋白属于翻译后转运途径,C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不是蛋白质,D错误。]17.ABD [①过程为转录,在该过程中RNA聚合酶在模板链上不断移动,A错误;②过程中利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识别mRNA的起始密码子,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白天PER蛋白与TIM蛋白都会被降解,每天傍晚这两种蛋白结合产生的复合物浓度最低,对PER基因转录的阻遏作用最弱,PER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数量达到最多,C正确;TIM基因缺失将导致TIM蛋白不能合成,PER蛋白在白天会被降解,不会不断积累,D错误。]18.ACD [机体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A正确;抗血细胞的抗体与血细胞结合后诱导血细胞发生凋亡,抗体没有这个作用,B错误;据题分析可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与抗体分泌的正反馈调节有关,C正确;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够迅速识别并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 细胞、浆细胞等),从而引发比初次免疫更强烈、更迅速地免疫应答,更快地清除抗原,D正确。]19.BD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生产者(主要是水稻)固定的太阳能,栽培赤松茸等食用菌是利用分解者将秸秆中的能量转变为人可食用的产品,该方法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并没有提高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A错误;秸秆的发酵时间过长会积累较高浓度的酒精影响赤松茸等菌种的接种,同时发酵时间过长会降低栽培基料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赤松茸等食用菌可分解利用的有机物含量,使其生长繁殖受到限制,B正确;能量的传递是单向的,水稻为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无法传给水稻,C错误;“稻菇轮作”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20.ABCD [植物细胞培养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并且在一定的温度、pH和激素等条件下进行,A正确;由于培养初期,细胞基数小,分裂少,细胞还没有适应新的培养液,因此延滞期细胞增长缓慢,B正确;衰亡期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剧烈变化,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因此该时期应及时更换培养液进行传代培养,C正确;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可用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工厂化生产,D正确。]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S3(1分) S3组在第6天时气孔导度增大 (2)增加 在重度盐胁迫情况下,虽然净光合速率下降,但依然大于0 (3)在盐胁迫下,该植物根细胞内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进而提高了细胞液浓度,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4)将竹柳根细胞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置于高盐环境,另一组置于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细胞中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2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同源(1分) 氨基酸序列(1分) (2)①、② ②、② (3)花粉(1分) 有氧呼吸(1分) 与DUYAO蛋白(或OsCOX11蛋白)结合,阻碍DUYAO蛋白与OsCOX11蛋白形成复合体(或抑制DUYAO蛋白与OsCOX11蛋白形成的复合体进入线粒体) (4)DDJJ∶DdJj=1∶1 (5)1/4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静息电位 轴突—胞体型 (2)高于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单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连续的两次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起动作电位(2分) 抑制性 (4)AChR与抗体结合后,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产生兴奋(2分) AChR 患者AChR基因的碱基序列2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1)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 (2)生态位(1分) (3)①7.85×108 16.3 ②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分)25.(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 DNA聚合酶)、缓冲液 复性(1分) GAATTC (2)3 抗原—抗体杂交 (3)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1 / 5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卷3(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因为追求过度苗条的身材而节食减肥,导致厌食症发生甚至威胁生命。下列关于该现象中与脂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瘦的人易发生骨折,与脂肪减少导致的缓冲、减压功能减弱有关[B]过瘦的女性易发生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与性激素的分泌紊乱有关[C]节食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与人体内重要能源物质脂肪摄入不足有关[D]过瘦导致低血脂危害心脏健康,与血液中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减少有关2.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B]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该骨架由细胞质内的纤维素交错连接构成[C]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膜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D]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3.水分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小麦根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引起烂根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小麦进行有氧呼吸时,H2O中的氧原子会转移到终产物CO2中[B]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小麦根细胞中的丙酮酸分解成酒精时伴随少量ATP的生成[C]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根系吸收无机盐的速率减慢[D]长时间淹水,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含量升高,可能损伤线粒体的结构4.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特殊的染色体行为,其中包含程序性DNA双链断裂(DSB)的产生及修复过程。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起始于程序性DSB,四分体可通过交换相应的片段修复DSB。如果在着丝粒周围形成大量DSB,它们在以交换的形式被修复时会破坏着丝粒连接等,干扰染色体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等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染色体行为[B]程序性DSB的同源修复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C]着丝粒周围DSB干扰染色体分离可能导致受精卵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D]若四分体时期DSB的修复造成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则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5.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使用的技术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电镜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B]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探究中利用了15N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C]艾弗里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加入不同的酶利用了“加法原理”[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后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6.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某品系野生型水稻中控制叶绿素合成酶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后,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出现黄化现象。经过测序发现a基因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00位碱基由5′-GAGAG-3′转变成5′-GACAG-3′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A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B]基因A与a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控制合成的色素含量不同[C]氨基酸的序列是影响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D]上述5′-GAGAG-3′ DNA片段中含有2种碱基7.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后(保留膈神经对膈肌呼吸的传出支配),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部位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以致消失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血压可回升到一定水平,排尿反射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恢复后再次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的下方进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手术,脊休克不再出现。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切断脊髓损伤刺激[C]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D]脊髓中有多种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8.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寒冷环境下,促进产热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都符合分级调节模式[C]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肝脏和骨骼肌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炎热环境下,机体缺乏反馈调节机制,只能通过使汗腺分泌增加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9.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并提醒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体液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感染后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症状的过程中,有第二道防线的参与[C]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D]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pH显著下降10.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藏羚羊最长寿命在8年左右)等级。图2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B]图1中甲地区和乙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增加[C]预测图1中丙地区藏羚羊种群的R值会大于1[D]图2中b~c段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11.《史记》记载“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干旱年份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易发生蝗灾。飞蝗群聚信息素(4VA)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属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对蝗虫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蝗虫的种群密度无关[B]蝗虫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改变[C]4VA属于蝗虫释放的化学信息,利用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D]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碳达峰(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和碳中和(碳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下表是我国甲、乙两个城市生态系统一年中碳循环的分析(数据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 生产者总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 异养呼吸量甲 12.5 4.0 3.0乙 9.0 3.5 3.8注: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异养呼吸量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消耗量。[A]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B]城市乙的生产者总生产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呼吸量[C]达到碳中和时,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呼吸释放的CO2量小于 CO2的吸收量[D]城市湿地公园能有效地固碳储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3.在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可将难溶性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微生物,被称为溶磷菌。科研人员从不同林龄望天树人工林根系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菌,以期为望天树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菌种资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保持等量的指标有土壤用量、稀释倍数、接种体积[B]将适宜稀释度的土壤溶液用涂布器涂布于含磷酸盐的固体培养基上[C]本实验中稀释倍数较多,为区分不同培养皿需在皿盖上做好标记[D]实验使用的土壤不用灭菌,但接种工具、培养设备必须严格灭菌1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通常涉及免疫动物、细胞融合、选择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等步骤。下列关于利用小鼠制备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用于制作“早早孕诊断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动物阶段,给小鼠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致使小鼠发生体液免疫[B]细胞融合阶段,可以采用的诱导融合方法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C]选择培养阶段,淘汰掉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即可得到所需杂交瘤细胞[D]第二次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大规模培养15.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花粉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单倍体植株[B]对桑葚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可以提高移植胚胎的利用率[C]制备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必须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D]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可以分为两条途径。途径一是共翻译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出一段肽链(信号肽)后,信号肽会引导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再经一系列加工后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途径二是翻译后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或细胞质基质等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转运是何种途径[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C]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需经过共翻译转运途径[D]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需经过共翻译转运途径17.研究人员发现果蝇体内PER 蛋白与TIM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且与昼夜节律同步。白天PER蛋白与TIM蛋白都会被降解,晚上这两种蛋白结合产生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表达,变化过程如图所示。①、②、③为基因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DNA聚合酶在模板链上不断移动[B]②过程中利用细胞核内核糖体识别mRNA的起始密码子[C]每天傍晚PER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数量达到最多[D]TIM基因缺失将导致PER蛋白在白天不断积累1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DNA和组蛋白的自身抗体,也存在抗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和自身抗原形成的大量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皮肤、肾小球、关节、脑等部位的小血管壁,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损伤的细胞释放的核抗原物质又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形成更多的免疫复合物,进一步加重病理损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DNA和组蛋白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B]抗血细胞的抗体与血细胞结合后诱导血细胞发生凋亡[C]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与抗体分泌的正反馈调节有关[D]核抗原物质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大量抗体19.科技人员在某村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空闲稻田和秸秆发酵做成的培养基质种植赤松茸等食用菌。该模式可实现种菇与种粮不争地、不争季节、不争劳动力,并提高农民收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传统稻田相比,“稻菇轮作”模式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B]秸秆发酵的时间过长会影响栽培基料上赤松茸等食用菌的生长、繁殖[C]“菌糠还田”能将有机物中的能量传给水稻,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稻菇轮作”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0.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方式有分批培养、半连续培养、连续培养。实验室常用分批培养的培养方式,即将愈伤组织培养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一般经历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悬浮培养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激素浓度等条件进行,需要进行无菌操作[B]延滞期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培养初期,细胞基数小,分裂少,细胞还没有适应新的培养液[C]需在衰亡期进行传代培养,否则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逐渐消耗完毕将会导致细胞死亡[D]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可用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工厂化生产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 9 8 7 6 5 4 3 2 1 0 +0.521.(11分)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科研人员研究盐胁迫下竹柳苗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CK:对照组;S1:轻度盐胁迫;S2:中度盐胁迫;S3:重度盐胁迫。(1)与第3天相比,第6天盐胁迫组竹柳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其中________组(填“S2”或“S3”)是因为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度盐胁迫条件下,12天内竹柳苗干重的变化为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据此推测竹柳减缓盐胁迫对水分吸收影响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竹柳根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通过激活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5CS和P5CR的表达,以及提高P5CR酶的活性。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机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9 8 7 6 5 4 3 2 1 0 +0.522.(14分)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理论上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二者杂交子代的部分花粉会出现不育现象,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我国科学家探明了粳—籼杂交稻部分花粉不育的机制,为水稻育种书写了新篇章。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通过比较粳稻和籼稻某段________(填“随机”“同源”或“异源”)DNA序列的差异,或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某种蛋白质的____________差异来探究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2)粳—籼杂交稻花粉的育性与来自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有关。该段DNA含有2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基因D和基因J,基因D编码的毒蛋白DUYAO可以杀死花粉,基因J编码的蛋白质JIEYAO能解除DUYAO的毒性。研究发现,粳—籼杂交稻产生的花粉中,12号染色体源于粳稻的不育,源于籼稻的则可育(如图1所示),这与基因D和基因J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有关。据此推测,基因D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基因J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分别是______(填序号)。①花粉母细胞时期 ②花粉时期(3)进一步研究发现,DUYAO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如图2所示,DUYAO蛋白会与在________(填“花粉母细胞”或“花粉”)中特异性表达的OsCOX11蛋白形成复合体,进入线粒体影响花粉细胞的________(填生理过程),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据此推测,JIEYAO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种即可)。(4)粳稻基因型可记为ddjj,籼稻基因型可记为DDJJ,则粳—籼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5)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粳—籼杂交稻,使基因J/j发生染色体易位(易位后J/j依然是一对等位基因,但不再位于12号染色体上),请预测易位后粳—籼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双杂合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1 9 8 7 6 5 4 3 2 1 0 +0.523.(11分)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示意图。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结构A、B、C,Ⅰ表示分别单次刺激A或B;Ⅱ表示以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来刺激A;Ⅲ表示单次刺激C。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侧和外侧,记录不同刺激下D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注:阈电位是指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阈强度。)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未给予刺激时,示波器显示的电位值为________(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电位值。图中结构A、B、C与神经元D通过突触建立联系,结构C与神经元D建立的突触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填“轴突—树突型”或“轴突—胞体型”)。(2)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细胞内。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Ⅰ、Ⅱ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Ⅲ处所示波形推测,C神经元释放的是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人员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法检测患者AChR(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AChR抗体呈阳性的患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可能是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________,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为验证该假设,应以正常人为对照,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验证。8 7 6 5 4 3 2 1 0 +0.524.(8分)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进行相关研究以提高水稻产量。(1)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分别放置等量的发育状况相近的二化螟若干,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两种害虫种间竞争较弱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取食部位和成分等________发生了分化。(3)下表是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 kJ/a)。种群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传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被利用甲 246 100 13 51乙 36 9 4丙 727 69 470①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a。此食物链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②稻螟赤眼蜂是二化螟的天敌,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二化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此种防治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9 8 7 6 5 4 3 2 1 0 +0.525.(11分)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动物瘦肉率等。野生产酶菌株无法满足饲料和食品安全性的要求,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甘露聚糖酶基因转入安全菌株嗜酸乳杆菌中,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常用PCR技术来扩增甘露聚糖酶基因,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引物、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外,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特异性扩增出目的基因的步骤是________。已知目的基因以β链为转录模板,与β链结合的引物5′端添加了限制酶识别序列GGATCC,则另一引物5′端需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____________。(2)扩增好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质粒重组过程具体需要__________种酶参与。检测嗜酸乳杆菌是否表达出甘露聚糖酶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3)利用发酵工程大量培养具有甘露聚糖酶生产能力的嗜酸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除需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外,还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以了解发酵进程。1 /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卷3.docx 3 高考原创预测卷·预测卷3 参考答案与精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