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共2课时)
第1课时
(
教学目标
)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感受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2.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
教学重点
)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
教学难点
)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
教学准备
)
地球仪、挂图、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提问:下面两幅图分别叫什么?从这两幅图上看,地球表面有什么共同点?
左图为地球卫星照片,右图为地球仪。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引入正课。
新知探究
海陆分布
1.地球的基本面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分析出地球表面明显分为陆地和海洋,进一步读图发现陆地被海洋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海洋彼此相连。引导学生归纳出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学生活动】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分析、归纳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承转】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2.地球的海陆分布比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教材第44页图3.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读图得出地球表面陆地约占29%,海洋约占71%,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所以世界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更像“水球”。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44页图3.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分析图中陆地和海洋所占比例,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地球仪做“玩一玩”游戏,根据统计游戏结果,分析、验证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玩一玩”游戏,巩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4—45页的思与学“人类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引导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44—45页思与学“人类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地球海陆分布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承转】根据前面的学习可知,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再仔细观察地球仪,这些陆地和海洋有什么分布特征呢?
3.地球的海陆分布不均
【教师活动】出示“南北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结合动画出示南北半球陆地、海洋所占比例,引导学生分别读出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各自所占比例,通过比较这些数据,引导学生归纳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的结论,进一步比较这些数据,得出“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及数据,分析总结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再次出示“南北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北极、南极周围的海陆分布状况,引导学生归纳出“北极周围为一片海洋”“南极周围为一块陆地”。结合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各自所占比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为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为一块陆地”。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和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北极和南极的海陆分布特点,进而归纳出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
【教师活动】出示“东西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结合动画出示东西半球陆地、海洋所占比例,引导学生分别读出东西半球陆地和海洋各自所占比例,通过比较这些数据,引导学生归纳出“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的结论,进一步比较这些数据,得出“无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及数据,分析总结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陆半球和水半球”图,结合动画出示水陆半球陆地、海洋所占比例,引导学生分别读出水半球、陆半球陆地和海洋各自所占比例,通过比较这些数据,引导学生归纳出“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的结论,进一步比较这些数据,得出“无论是水半球还是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及数据,分析总结水陆半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南北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东西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及每个半球陆地、海洋所占比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无论怎样划分半球,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及数据,分析总结水陆半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地球的海陆分布不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课堂小结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
(
教学目标
)
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洋、海和海峡。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
教学重点
)
1.运用世界地图,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角度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初步建立对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区域认知。
2.说出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地理的区域认识素养。
(
教学难点
)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准确地表达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
教学准备
)
准备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挂图、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提问:世界海陆分布有何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人们把陆地分成七个部分,称为七大洲;彼此相连的海洋分成四个部分,称为四大洋。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七大洲
1.基本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大陆、半岛与岛屿”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结合学生回答,分析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尝试回答教师问题,掌握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在适当位置补充世界六块大陆的名称、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大陆、岛屿、半岛的面积,分析、掌握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世界面积最小的大陆、格陵兰岛和阿拉伯半岛的名称、特点及其位置。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掌握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格陵兰岛和阿拉伯半岛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承转】刚才我们分析了一个大洲的概念,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大洲的概念?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世界上共有哪些大洲。
2.七大洲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教材第46页的图3.5“大洲的分布”,引导学生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初步了解七大洲的位置。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46页的图3.5“大洲的分布”,初步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教材第46页的图3.4“七大洲轮廓与面积”,引导学生按面积大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巧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并掌握七大洲的轮廓。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46页的图3.4“七大洲轮廓与面积”,掌握各大洲的轮廓及其面积大小排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教材第49页的图3.9“七大洲几何轮廓”,引导学生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在图中合适位置标注出七大洲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49页的图3.9“七大洲几何轮廓”,掌握七大洲的几何图形轮廓、名称和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七大洲的分布”图,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已学的地球上五带的相关知识,分析七大洲在五带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七大洲的分布”图,分析、归纳七大洲的纬度位置及其在五带中的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北美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亚洲与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名称。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北美洲地形”图,初步掌握一些主要大洲分界线的名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亚洲与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并掌握这些分界线的名称。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表格,巩固一些主要大洲分界线的名称。
【教师活动】出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大洲的分布”图及“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景观照片,引导学生理解有的大洲分界线是天然界线,如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有些大洲的分界线是人工界线,如亚洲和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了解大洲的分界线有天然界线和人工界线两种类型。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七大洲知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承转】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这四个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呢?
四大洋
1.基本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海峡、海与洋”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字母D、E、F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结合学生回答,分析海峡、海、洋与海洋的概念。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海峡、海与洋”图,尝试回答教师问题,掌握海峡、海、洋与海洋的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字母A—F代表的洋、海、海峡名称,分析和掌握世界面积最大的洋和最小的洋的名称及其位置。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世界海陆分布”图,了解四大洋及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的名称及位置。
2.四大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大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初步了解四大洋的位置。
【学生活动】读“大洋的分布”图,初步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教材第49页的图3.10“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洋的面积,总结出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49页的图3.10“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排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计算七大洲、四大洋、海陆的总面积,及陆地面积占比、海洋面积占比,巩固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巩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四大洋”图、“太平洋”图,引导学生分析太平洋的位置,归纳太平洋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四大洋”图、“太平洋”图,分析太平洋的位置,归纳太平洋的主要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四大洋”图、“大西洋”图,引导学生分析大西洋的位置,归纳大西洋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四大洋”图、“大西洋”图,分析大西洋的位置,归纳大西洋的主要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四大洋”图、“印度洋”图,引导学生分析印度洋的位置,归纳印度洋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四大洋”图、“印度洋”图,分析印度洋的位置,归纳印度洋的主要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四大洋”图、“北冰洋”图,引导学生分析北冰洋的位置,归纳北冰洋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四大洋”图、“北冰洋”图,分析北冰洋的位置,归纳北冰洋的主要特点。
【承转】通过刚才讲解,会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了吗?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东半球”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东半球”图,掌握东半球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教师活动】出示“西半球”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西半球”图,掌握西半球主要的大洲。
【教师活动】出示东西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赤道穿过的大洲、大陆、大洋。引导学生归纳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地跨东西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跨南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东西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掌握赤道穿过的大洲、大陆及大洋,归纳四大洋的半球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北半球”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及北冰洋周围的大洲。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北半球”图,掌握北半球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教师活动】出示“南半球”图,引导学生找出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周围的大洋。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南半球”图,掌握南半球主要的大洲、大洋。
【教师活动】出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引导学生找出太平洋周围的大洲。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掌握太平洋的相对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大西洋周围的大洲。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掌握大西洋的相对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引导学生找出印度洋周围的大洲。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掌握印度洋的相对位置。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七大洲和四大洋知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承转】地球上广大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大大小小的陆块。自古以来,海洋就给人类提供鱼盐之利、舟楫之便。你们知道海洋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吗?
【教师活动】请学生思考问题,回答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图,让学找出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并填表。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找出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并填表。
【教师活动】收集资料,举例说说你对“资源的宝库”“盐类的故乡”“蓝色家园”等与海洋有关的称谓的理解。
【学生活动】收集资料,举例说明对“资源的宝库”“盐类的故乡”“蓝色家园”等与海洋有关的称谓的理解。
【教师活动】结合自身经验举例说说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经验举例说明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