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1.(2025八下·余姚期中)北回归线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北回归线在我国,从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的南部,广西的南部,广东的南部,台湾的南部。 因此,北回归线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说法正确。
【点评】 北回归线是指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北纬23°26'±1° 的范围内变化。在中学课本中,粗略规定为23.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
2.(2025八下·余姚期中)四川盆地因北面有南岭屏障而具有冬暖、夏热的特点。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的北面是秦岭,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侧是湿润的四川盆地,北侧是黄土高原。因此, 四川盆地因北面有南岭屏障而具有冬暖、夏热的特点。说法错误。
【点评】 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 秦岭、 大巴山、 巫山的屏障,大大削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 春早 、夏热的特点。
3.(2025八下·余姚期中)1949年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是1912年初。由此可知,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4.(2025八下·余姚期中)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之一。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5.(2025八下·余姚期中)中共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八。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八的相关史实。
6.(2025八下·余姚期中)公民积极按照要求申报个人所得税,属于正确行使依法纳税的权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所以 公民积极按照要求申报个人所得税,属于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所以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025八下·余姚期中)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认识,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8.(2025八下·余姚期中)公民财产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公民的财产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财产权的认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025八下·余姚期中)“哈尔滨”被称为冰雪之都。右下图是东北地区简图、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问题。
9.东北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地表平坦 B.地形崎岖
C.连绵起伏、沟谷密布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0.下列关于冰雪之都“哈尔滨”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经纬网定向法判断位于长春西南
B.位于中纬度,冬季寒冷多冰雪
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
D.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点评】 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西部是大兴安岭、东北部是小兴安岭、东南部是长白山脉,中部是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河流在外围环绕,山环水绕的格局十分明显。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因此,东北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山环水绕,平原居中。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哈尔滨纬度高,位于中纬度,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积雪厚、积雪期长,有利于发展冰雪运动 。据经纬网定向法可知,哈尔滨位于长春的东北方向。哈尔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不是全年降水多。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伊春。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25八下·余姚期中)下列东北地区的做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是(  )
①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建设商品粮基地
②利用矿产资源,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③发展冰雪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展海陆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建设商品粮基地,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原则;②利用矿产资源,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不符合,应该发展重工业;③发展冰雪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原则;④发展海陆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符合经济发展原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
12.(2025八下·余姚期中)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B.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建立起来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说明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选B项。
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并未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与新中国的诞生不符,排除C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13.(2025八下·余姚期中)电影《长津湖》取材的史实是抗美援朝战争,下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
②中国出兵作战是为了援助朝鲜,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
③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开赴朝鲜战场作战
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故①表述正确。1950年10月,为了援助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开赴朝鲜战场作战,故②表述正确,③表述错误。1953年7月,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位,故④表述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③叙述错误,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14.(2025八下·余姚期中)根据下列年代尺,能体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是(  )
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包兰铁路建成通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结合所学可知,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①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故②符合题意。1958年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民经济建设探索的失误,故③不符合题意。1958年,包兰铁路建成通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的大成就,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
15.(2025八下·余姚期中)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实现真正的统一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D.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实现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果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项。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但并未实现全国真正统一,A项因果对应关系错误,排除A项。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因果对应关系错误,排除B项。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项因果对应关系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16.(2025八下·余姚期中)读下面“中国大事记(节选)”,该大事记反映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
【答案】C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国大事记”反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选C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排除A项。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排除B项。
民族区域自治和港澳回归,反映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巨大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
17.(2025八下·余姚期中)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全面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答案】B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综上可知,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全面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故选B项。
1984年,国企改革开始,一五计划时期形成计划经济,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
1980年,中共决定建立四大经济特区,1956年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国两制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念邮票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8.(2025八下·余姚期中)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下列我国城市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庆 ②深圳 ③长江三角洲 ④上海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城市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开放了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中央相继开放了重庆等沿江城市,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发展。综上可知,我国城市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相关史实。
19.(2025八下·余姚期中)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  )
A.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
B.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D.我国主导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A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建设,说明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促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体现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故选A项。
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的国力,但“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模式,与经济特区和“一带一路”无关,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并不能说明我国主导世界发展潮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成就,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20.(2025八下·余姚期中)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C.都强调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
D.都为参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答案】A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之处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A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排除B项。
“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排除C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1.(2025八下·余姚期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下人员中符合区人大代表候选条件的是(  )
A.甲:美籍,定居中国 5 年,困偷窃被处治安罚款 200 元
B.乙:初三学生,因擅自离校被通报批评,记入学校档案.
C.丙: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 3 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 年
D.丁:已婚,高中文凭,因开车误闯红灯被依法处罚 50 元
【答案】D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
A不符合题意,甲不属于中国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不符合题意,乙初三学生,未满十八周岁,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不符合题意,丙因犯罪被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选举和被选举权的认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2.(2025八下·余姚期中)公交车上失主发现手机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乘客小强表示反对。因为失主对乘客进行搜身侵犯了乘客的(  )
A.住宅不受侵犯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身自由 D.监督权
【答案】C
【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所以失主对乘客进行搜身侵犯了乘客的人身自由,所以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权利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身自由权的认识,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3.(2025八下·余姚期中)2025年1月17日,新当选的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等在省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宪法宣誓。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
②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和遵守宪法
③预防惩治腐败官员并杜绝腐败现象产生
④使宪法代替普通法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据此,新当选的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等在省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和遵守宪法 ,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杜绝腐败现象产生的观点夸大了宪法宣誓的作用。
④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不能代替普通法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宪法意识的认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24.(2025八下·余姚期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些论断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B.我国公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宪法规定公民所有的权利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因此,D正确。
A错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错误,我国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管理国家事务。
C错误,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不是所有权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5.(2025八下·余姚期中)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为此要(  )
①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②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③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④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加强宪法监督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宪法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监督的认识,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26.(2025八下·余姚期中)艾华在商店买了一个电子秤,但使用一天后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艾华维权的一般路径是(  )
①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②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③请工商行政部门调解
④与商店店主协商解决
A.①→③→④ B.③→④→② C.④→③→① D.④→③→②
【答案】D
【知识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维权的一般路径应遵循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常见程序:先尝试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逐步升级到法律手段。维护权利守程序,协商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买来的商品如出现了质量问题 可以先与与商店店主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请求调解, 如果调解失败,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商家违约或侵权,要求赔偿,所以D符合题意。
A错误,以行政诉讼开头不合理,且顺序混乱。
B错误,先协商后调解。
C错误,题干材料属于民事纠纷,应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7.(2025八下·余姚期中)某校初中生黄某,沉迷网络,为筹花销,多次盗窃同学和学校财物。辍学后混迹社会,加入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黄某(  )
①沉迷网络而辍学,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为筹花销偷盗,违反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没有自觉地遵纪守法,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④面对黑恶势力胁迫,可以向居委会寻求法律救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自律;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 初中生黄某,沉迷网络,辍学后混迹社会,这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为筹花销,多次盗窃同学和学校财物,属于违法行为,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加入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说明黄某没有自觉地遵纪守法,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向居委会求助,不属于法律救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受教育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预防犯罪的认识,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8.(2025八下·余姚期中)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结合下图相关信息,你认为与“?”处所填内容相一致的是(  )
A.小康及时举报偷拍军事禁区照片的行为
B.小薇荣获“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C.小兰经常在写完作业后与家人一起做家务
D.小晨参加了“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
【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做家务属于劳动,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
A不符合题意,小康及时举报偷拍军事禁区照片的行为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不是权利。
B符合题意,荣获“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属于享受荣誉权,不是义务。
D错误,参加了“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 属于履行道德义务,没有体现基本权利和义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9.(2025八下·余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浙江省地形图,图2浙江省气温与降水量图,图3浙江省杨梅主产区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浙江是我国杨梅主产区。杨梅,喜酸性土壤,常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烈日照射,适宜在年均温 15-20℃的条件下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不低于1000mm,成熟期一般在6月份,需较好的水热条件。为了增收,多地引进优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杨梅住进了大棚“阳光房”,上市早质量优;有果农致力于杨梅深加工,杨梅酒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各地;走出一条“农户+基地+观光”一体化的特色种植之路。
(1)浙江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钱塘江流向是   ,影响其流向的地理因素是   。
(2)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浙江种植杨梅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二简述提高浙江杨梅产值的措施。
【答案】(1)南方地区;自西南流向东北;浙江省地势特征
(2)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符合杨梅适宜在山地丘陵生长的习性; 浙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均温在0℃以上,符合杨梅不耐寒的习性;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夏季降水丰沛,气温较高,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利于杨梅成熟。
(3)引进先进科技;开展大棚种植、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杨梅观光采摘游、杨梅深加工等多种发展途径;等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钱塘江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影响其流向的地理因素是浙江省地势特征。
(2)、根据图文资料,杨梅,喜酸性土壤,常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烈日照射,适宜在年均温 15-20℃的条件下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不低于1000mm,成熟期一般在6月份,需较好的水热条件。因此,分析浙江种植杨梅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方面回答。故答案为: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符合杨梅适宜在山地丘陵生长的习性;浙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均温在0℃以上,符合杨梅不耐寒的习性;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夏季降水丰沛,气温较高,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利于杨梅成熟。
(3)、根据材料二,为了增收,多地引进优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杨梅住进了大棚,上市早质量优;有果农致力于杨梅深加工,杨梅酒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各地;因此,提高浙江杨梅产值的措施:引进先进科技;开展大棚种植、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杨梅观光采摘游、杨梅深加工等多种发展途径;等
【点评】 浙江省走上了农科技种植新路,吸纳带动低收入群体实现增收,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杨梅打造“杨梅+农家乐”、“杨梅+旅游”等精品线路,启动电商助农活动,进行直播带货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开展杨梅深加工,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等,延长了杨梅产业链,提高了杨梅的附加值,提高了杨梅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销售量。各地利用本地的杨梅特色发展富民大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0.(2025八下·余姚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小农经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这样一种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在全国范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答案】(1)原因: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农村土地占有不均,为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
(2)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
(3)特点: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认识: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可知,建国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跌至谷底;据材料一“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可知,建国初农村土地占有不均,为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
(2)据材料二“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小农经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
(3)特点:据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可知,农民自发创造;据材料三“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可知,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据材料三“……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可知,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故答案为:(1)原因: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农村土地占有不均,为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2)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3)特点: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认识: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主要知识考点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提炼出关键句子,与课本所学结合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31.(2025八下·余姚期中)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材料二:
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 活动或成果 结果
封建主义式现代化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 失败
资本主义式现代化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失败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索(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借鉴苏联  
“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规划 曲折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成就辉煌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的年份,并说明将这一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
(2)请描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甲、乙的发展目标。
(3)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功的原因。
【答案】(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甲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乙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奠基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据材料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阶段”,结合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对实现中国梦的对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具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根据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成理即可。如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故答案为:(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甲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乙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提炼出关键句子,与课本所学结合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32.(2025八下·余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部分法律条文片段
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③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材料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我国现行宪法,自那时起,宪法的实施成效卓著,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现行宪法的磅礴力量:在宪法统领下,我国法律数量不断增加,立法机制不断完善;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宪法的有效实施,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材料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实施工作。本届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如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
(1)材料一表格中的条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   、   。(填写序号)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材料二中感受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磅礴力量?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届立法规划工作安排如何体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答案】(1)①;④
(2)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或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③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体现了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③“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都由宪法规定。
(2) 在宪法统领下,我国法律数量不断增加,立法机制不断完善;说明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这说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
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宪法的有效实施,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这说明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据此组织答案。
(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这说明立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说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据此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尊重保障人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3.(2025八下·余姚期中)某校八年级学生围绕2025年“3 15”晚会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时政热点评述活动,请你参与。
【热点链接】2025年“3 15”晚会曝光了部分水产品加工公司对虾仁等冷冻产品违规、超量添加复合磷酸盐,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等;还有些水产品加工公司通过包冰增重,一斤虾仁7量冰。此事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热点评述】
(1)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和义务角度评析涉事水产品公司的行为。
(2) 为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不同社会主体应该做怎样的努力?
公司负责人:    
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   
……
【答案】(1)涉事水产品加工公司的行为是错误的。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涉事水产品加工公司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水产品加工公司负责人: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生产和经营;增强诚信意识,诚信经营;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质量,从正规途径购买食品;要积极监督和举报破坏食品安全环境的行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勇于负责,提升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领域各类市场监管的违法行为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 水产品加工公司对虾仁等冷冻产品违规、超量添加复合磷酸盐,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属于违法行为。根据题意要求,本题可以先回答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说明 涉事水产品加工公司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水产品加工公司负责人的做法可以从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 ,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等方面回答。
消费者可以从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质量, 积极监督和举报破坏食品安全环境的行为 ,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
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从要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食品领域各类市场监管的违法行为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 / 1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1.(2025八下·余姚期中)北回归线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  )
2.(2025八下·余姚期中)四川盆地因北面有南岭屏障而具有冬暖、夏热的特点。 (  )
3.(2025八下·余姚期中)1949年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  )
4.(2025八下·余姚期中)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之一。 (  )
5.(2025八下·余姚期中)中共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
6.(2025八下·余姚期中)公民积极按照要求申报个人所得税,属于正确行使依法纳税的权利。(  )
7.(2025八下·余姚期中)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
8.(2025八下·余姚期中)公民财产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2025八下·余姚期中)“哈尔滨”被称为冰雪之都。右下图是东北地区简图、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问题。
9.东北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地表平坦 B.地形崎岖
C.连绵起伏、沟谷密布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0.下列关于冰雪之都“哈尔滨”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经纬网定向法判断位于长春西南
B.位于中纬度,冬季寒冷多冰雪
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
D.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11.(2025八下·余姚期中)下列东北地区的做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是(  )
①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建设商品粮基地
②利用矿产资源,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③发展冰雪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展海陆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2025八下·余姚期中)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B.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建立起来
13.(2025八下·余姚期中)电影《长津湖》取材的史实是抗美援朝战争,下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
②中国出兵作战是为了援助朝鲜,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
③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开赴朝鲜战场作战
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5八下·余姚期中)根据下列年代尺,能体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是(  )
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包兰铁路建成通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5八下·余姚期中)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实现真正的统一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D.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实现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16.(2025八下·余姚期中)读下面“中国大事记(节选)”,该大事记反映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
17.(2025八下·余姚期中)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全面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18.(2025八下·余姚期中)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下列我国城市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庆 ②深圳 ③长江三角洲 ④上海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19.(2025八下·余姚期中)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  )
A.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
B.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D.我国主导世界发展潮流
20.(2025八下·余姚期中)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C.都强调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
D.都为参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1.(2025八下·余姚期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下人员中符合区人大代表候选条件的是(  )
A.甲:美籍,定居中国 5 年,困偷窃被处治安罚款 200 元
B.乙:初三学生,因擅自离校被通报批评,记入学校档案.
C.丙: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 3 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 年
D.丁:已婚,高中文凭,因开车误闯红灯被依法处罚 50 元
22.(2025八下·余姚期中)公交车上失主发现手机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乘客小强表示反对。因为失主对乘客进行搜身侵犯了乘客的(  )
A.住宅不受侵犯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身自由 D.监督权
23.(2025八下·余姚期中)2025年1月17日,新当选的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等在省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宪法宣誓。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
②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和遵守宪法
③预防惩治腐败官员并杜绝腐败现象产生
④使宪法代替普通法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2025八下·余姚期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些论断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B.我国公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宪法规定公民所有的权利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5.(2025八下·余姚期中)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为此要(  )
①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②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③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④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25八下·余姚期中)艾华在商店买了一个电子秤,但使用一天后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艾华维权的一般路径是(  )
①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②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③请工商行政部门调解
④与商店店主协商解决
A.①→③→④ B.③→④→② C.④→③→① D.④→③→②
27.(2025八下·余姚期中)某校初中生黄某,沉迷网络,为筹花销,多次盗窃同学和学校财物。辍学后混迹社会,加入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黄某(  )
①沉迷网络而辍学,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为筹花销偷盗,违反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没有自觉地遵纪守法,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④面对黑恶势力胁迫,可以向居委会寻求法律救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2025八下·余姚期中)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结合下图相关信息,你认为与“?”处所填内容相一致的是(  )
A.小康及时举报偷拍军事禁区照片的行为
B.小薇荣获“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C.小兰经常在写完作业后与家人一起做家务
D.小晨参加了“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
29.(2025八下·余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浙江省地形图,图2浙江省气温与降水量图,图3浙江省杨梅主产区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浙江是我国杨梅主产区。杨梅,喜酸性土壤,常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烈日照射,适宜在年均温 15-20℃的条件下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不低于1000mm,成熟期一般在6月份,需较好的水热条件。为了增收,多地引进优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杨梅住进了大棚“阳光房”,上市早质量优;有果农致力于杨梅深加工,杨梅酒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各地;走出一条“农户+基地+观光”一体化的特色种植之路。
(1)浙江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钱塘江流向是   ,影响其流向的地理因素是   。
(2)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浙江种植杨梅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二简述提高浙江杨梅产值的措施。
30.(2025八下·余姚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小农经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这样一种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在全国范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31.(2025八下·余姚期中)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材料二:
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 活动或成果 结果
封建主义式现代化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 失败
资本主义式现代化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失败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索(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借鉴苏联  
“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规划 曲折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成就辉煌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的年份,并说明将这一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
(2)请描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甲、乙的发展目标。
(3)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功的原因。
32.(2025八下·余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部分法律条文片段
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③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材料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我国现行宪法,自那时起,宪法的实施成效卓著,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现行宪法的磅礴力量:在宪法统领下,我国法律数量不断增加,立法机制不断完善;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宪法的有效实施,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材料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实施工作。本届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如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
(1)材料一表格中的条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   、   。(填写序号)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材料二中感受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磅礴力量?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届立法规划工作安排如何体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33.(2025八下·余姚期中)某校八年级学生围绕2025年“3 15”晚会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时政热点评述活动,请你参与。
【热点链接】2025年“3 15”晚会曝光了部分水产品加工公司对虾仁等冷冻产品违规、超量添加复合磷酸盐,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等;还有些水产品加工公司通过包冰增重,一斤虾仁7量冰。此事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热点评述】
(1)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和义务角度评析涉事水产品公司的行为。
(2) 为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不同社会主体应该做怎样的努力?
公司负责人:    
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北回归线在我国,从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的南部,广西的南部,广东的南部,台湾的南部。 因此,北回归线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说法正确。
【点评】 北回归线是指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北纬23°26'±1° 的范围内变化。在中学课本中,粗略规定为23.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
2.【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的北面是秦岭,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侧是湿润的四川盆地,北侧是黄土高原。因此, 四川盆地因北面有南岭屏障而具有冬暖、夏热的特点。说法错误。
【点评】 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北面 秦岭、 大巴山、 巫山的屏障,大大削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 春早 、夏热的特点。
3.【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是1912年初。由此可知,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4.【答案】错误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5.【答案】正确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八。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八的相关史实。
6.【答案】错误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所以 公民积极按照要求申报个人所得税,属于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所以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答案】正确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认识,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公民的财产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财产权的认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点评】 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西部是大兴安岭、东北部是小兴安岭、东南部是长白山脉,中部是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河流在外围环绕,山环水绕的格局十分明显。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因此,东北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山环水绕,平原居中。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哈尔滨纬度高,位于中纬度,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积雪厚、积雪期长,有利于发展冰雪运动 。据经纬网定向法可知,哈尔滨位于长春的东北方向。哈尔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不是全年降水多。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伊春。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建设商品粮基地,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原则;②利用矿产资源,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不符合,应该发展重工业;③发展冰雪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原则;④发展海陆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符合经济发展原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
12.【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说明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选B项。
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并未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与新中国的诞生不符,排除C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故①表述正确。1950年10月,为了援助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开赴朝鲜战场作战,故②表述正确,③表述错误。1953年7月,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位,故④表述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③叙述错误,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14.【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结合所学可知,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①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故②符合题意。1958年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民经济建设探索的失误,故③不符合题意。1958年,包兰铁路建成通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的大成就,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果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项。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但并未实现全国真正统一,A项因果对应关系错误,排除A项。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因果对应关系错误,排除B项。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项因果对应关系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国大事记”反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选C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排除A项。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排除B项。
民族区域自治和港澳回归,反映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巨大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综上可知,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全面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故选B项。
1984年,国企改革开始,一五计划时期形成计划经济,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
1980年,中共决定建立四大经济特区,1956年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国两制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念邮票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8.【答案】C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城市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开放了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中央相继开放了重庆等沿江城市,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发展。综上可知,我国城市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建设,说明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促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体现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故选A项。
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的国力,但“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模式,与经济特区和“一带一路”无关,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并不能说明我国主导世界发展潮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成就,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A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之处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A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排除B项。
“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排除C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1.【答案】D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
A不符合题意,甲不属于中国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不符合题意,乙初三学生,未满十八周岁,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不符合题意,丙因犯罪被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选举和被选举权的认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2.【答案】C
【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所以失主对乘客进行搜身侵犯了乘客的人身自由,所以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权利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身自由权的认识,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3.【答案】A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据此,新当选的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等在省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和遵守宪法 ,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杜绝腐败现象产生的观点夸大了宪法宣誓的作用。
④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不能代替普通法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宪法意识的认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24.【答案】D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因此,D正确。
A错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错误,我国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管理国家事务。
C错误,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不是所有权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5.【答案】C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加强宪法监督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宪法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监督的认识,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26.【答案】D
【知识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维权的一般路径应遵循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常见程序:先尝试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逐步升级到法律手段。维护权利守程序,协商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买来的商品如出现了质量问题 可以先与与商店店主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请求调解, 如果调解失败,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商家违约或侵权,要求赔偿,所以D符合题意。
A错误,以行政诉讼开头不合理,且顺序混乱。
B错误,先协商后调解。
C错误,题干材料属于民事纠纷,应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7.【答案】A
【知识点】自律;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 初中生黄某,沉迷网络,辍学后混迹社会,这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为筹花销,多次盗窃同学和学校财物,属于违法行为,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加入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说明黄某没有自觉地遵纪守法,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向居委会求助,不属于法律救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受教育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预防犯罪的认识,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8.【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做家务属于劳动,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
A不符合题意,小康及时举报偷拍军事禁区照片的行为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不是权利。
B符合题意,荣获“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属于享受荣誉权,不是义务。
D错误,参加了“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 属于履行道德义务,没有体现基本权利和义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9.【答案】(1)南方地区;自西南流向东北;浙江省地势特征
(2)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符合杨梅适宜在山地丘陵生长的习性; 浙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均温在0℃以上,符合杨梅不耐寒的习性;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夏季降水丰沛,气温较高,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利于杨梅成熟。
(3)引进先进科技;开展大棚种植、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杨梅观光采摘游、杨梅深加工等多种发展途径;等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钱塘江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影响其流向的地理因素是浙江省地势特征。
(2)、根据图文资料,杨梅,喜酸性土壤,常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烈日照射,适宜在年均温 15-20℃的条件下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不低于1000mm,成熟期一般在6月份,需较好的水热条件。因此,分析浙江种植杨梅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方面回答。故答案为: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符合杨梅适宜在山地丘陵生长的习性;浙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均温在0℃以上,符合杨梅不耐寒的习性;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夏季降水丰沛,气温较高,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利于杨梅成熟。
(3)、根据材料二,为了增收,多地引进优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杨梅住进了大棚,上市早质量优;有果农致力于杨梅深加工,杨梅酒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各地;因此,提高浙江杨梅产值的措施:引进先进科技;开展大棚种植、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杨梅观光采摘游、杨梅深加工等多种发展途径;等
【点评】 浙江省走上了农科技种植新路,吸纳带动低收入群体实现增收,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杨梅打造“杨梅+农家乐”、“杨梅+旅游”等精品线路,启动电商助农活动,进行直播带货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开展杨梅深加工,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等,延长了杨梅产业链,提高了杨梅的附加值,提高了杨梅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销售量。各地利用本地的杨梅特色发展富民大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0.【答案】(1)原因: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农村土地占有不均,为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
(2)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
(3)特点: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认识: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可知,建国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跌至谷底;据材料一“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可知,建国初农村土地占有不均,为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
(2)据材料二“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小农经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
(3)特点:据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可知,农民自发创造;据材料三“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可知,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据材料三“……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可知,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故答案为:(1)原因: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农村土地占有不均,为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2)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3)特点: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认识: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主要知识考点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提炼出关键句子,与课本所学结合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31.【答案】(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甲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乙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奠基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据材料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阶段”,结合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对实现中国梦的对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具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根据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成理即可。如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故答案为:(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甲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乙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提炼出关键句子,与课本所学结合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32.【答案】(1)①;④
(2)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或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③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体现了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③“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都由宪法规定。
(2) 在宪法统领下,我国法律数量不断增加,立法机制不断完善;说明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这说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
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宪法的有效实施,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这说明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据此组织答案。
(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这说明立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说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据此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尊重保障人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3.【答案】(1)涉事水产品加工公司的行为是错误的。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涉事水产品加工公司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水产品加工公司负责人: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生产和经营;增强诚信意识,诚信经营;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质量,从正规途径购买食品;要积极监督和举报破坏食品安全环境的行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勇于负责,提升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领域各类市场监管的违法行为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 水产品加工公司对虾仁等冷冻产品违规、超量添加复合磷酸盐,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属于违法行为。根据题意要求,本题可以先回答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说明 涉事水产品加工公司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水产品加工公司负责人的做法可以从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 ,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等方面回答。
消费者可以从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质量, 积极监督和举报破坏食品安全环境的行为 ,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
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从要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食品领域各类市场监管的违法行为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