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课标要求]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辛亥革命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4.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 ( )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4·湖南卷,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准确把握教材理论观点的表述2024·甘肃卷,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将观点与事实结合创设情境2024·浙江6月选考,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区分我国民族复兴历史的各个阶段及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年)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历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内因)③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外因)特别提醒:两组“决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领导力量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胜利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论结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国家性质看 (结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革命任务看 (成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世界角度看 (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典题1 (2024·江西卷,2,3分)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②发展生产力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④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典题2 (2024·浙江6月选考,2,2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B.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C.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考向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典题3 (2024·湖南卷,1,3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方法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对我国不同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事件的重要意义的区别与理解。对此,要根据时间线索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梳理,并明确其中的“确立”“建立”“开启”“改变”“创造”“进入”等关键词的运用。典题4 (2024·甘肃卷,1,3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①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变式训练] 如果将③改为“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能否入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总路线、总任务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胜利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意义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向引领 (党的八大) ①明确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明确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伟大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得到显著发展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个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知识拓展:毛泽东思想(1)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考向一 社会主义革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典题1 (2023·浙江1月选考,7,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变式训练] 如果将②改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能否入选?考向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典题2 (2025·辽宁沈阳质检)下图所示为我国A与B两个历史时期。下列对A和B两个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曲折中前进的A历史时期为B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②从A历史时期到B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两个历史时期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一脉相承④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性质不同的革命历程,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未中断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1课时数智作业(二)1.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历史的偶然,②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错误。《红色的起点》通过1919年至1921年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在这期间,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①④正确。]2.D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①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不符合题意。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由此可见,“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④符合题意。]3.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4.D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正确。]5.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①与题意不符。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③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②正确。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④正确。]6.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④错误。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③符合题意。]7.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与题意不符。]8.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而是因为当时没有结合我国的国情搞建设,③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说法错误,④排除。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②正确。]9.C [中国的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①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可见这两篇著作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②③符合题意。]10.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研究和宣传。②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相契合,为接受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土壤。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1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课标要求]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辛亥革命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提示: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4.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后才展开社会主义建设。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提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4·湖南卷,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准确把握教材理论观点的表述2024·安徽卷,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准确把握教材理论观点的表述2024·甘肃卷,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将观点与事实结合创设情境2024·浙江6月选考,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区分我国民族复兴历史的各个阶段及成就2022·辽宁卷,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对观点进行归纳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年)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历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内因)③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外因)特别提醒:两组“决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领导力量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胜利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论结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教用·知识拓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1)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 (2)思想武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 (3)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6)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决定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深度和广度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没解决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革命结果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没完成革命任务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相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国家性质看 (结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革命任务看 (成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世界角度看 (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典题1 (2024·江西卷,2,3分)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②发展生产力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④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①错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错误。“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③正确。“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这表明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④正确。]典题2 (2024·浙江6月选考,2,2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B.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C.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A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B排除。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C排除。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正确。]考向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典题3 (2024·湖南卷,1,3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才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错误。新中国的诞生,从国际意义上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国内意义上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③正确。]方法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对我国不同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事件的重要意义的区别与理解。对此,要根据时间线索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梳理,并明确其中的“确立”“建立”“开启”“改变”“创造”“进入”等关键词的运用。典题4 (2024·甘肃卷,1,3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①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④排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②正确。][变式训练] 如果将③改为“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能否入选?提示:不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不是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用·备选题】1.(2024·安徽卷,1,3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不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B不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C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正确。]2.(2022·辽宁卷,1,3分)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材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作用,①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突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④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总路线、总任务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胜利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意义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向引领 (党的八大) ①明确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明确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伟大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得到显著发展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个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知识拓展:毛泽东思想(1)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教用·知识拓展】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斗争和尝试,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考向一 社会主义革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典题1 (2023·浙江1月选考,7,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变式训练] 如果将②改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能否入选?提示: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考向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典题2 (2025·辽宁沈阳质检)下图所示为我国A与B两个历史时期。下列对A和B两个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曲折中前进的A历史时期为B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②从A历史时期到B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两个历史时期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一脉相承④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性质不同的革命历程,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未中断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没有实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错误。两个历史时期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历性质不同的革命历程,④错误。根据图中信息,A历史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B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两个历史时期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一脉相承,曲折中前进的A历史时期为B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①③正确。]课时数智作业(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2024·安徽六安一模)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话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偶然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历史的偶然,②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错误。《红色的起点》通过1919年至1921年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在这期间,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①④正确。]2.(2025·湖南长沙模拟)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当时革命“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该革命( )①其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①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不符合题意。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由此可见,“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④符合题意。]3.(2024·山东泰安三模)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4.(2024·山西晋中二模)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这个新纪元(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正确。]5.(2024·河北唐山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任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②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 ③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①与题意不符。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③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②正确。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④正确。]6.(2025·辽宁朝阳模拟)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们还听到了一个新名词——“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到1957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关于这段时间的历史,下列评价正确的有( )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④错误。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③符合题意。]7.(2024·河南安阳一模)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与题意不符。]8.(2025·安徽滁州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而是因为当时没有结合我国的国情搞建设,③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说法错误,④排除。“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②正确。]9.(2024·安徽六安二模)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两篇著作( )①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 [中国的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①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可见这两篇著作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②③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10.(2025·山东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主义来到遥远且陌生的中国,却能够迅速落地生根,开出了似锦繁花,结出了累累硕果。瞿秋白曾经说过,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人民哲学家艾思奇写道,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从老子、墨子、孔子、孟子,以至于孙中山先生,都希望着世界上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能够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何以能迅速落地生根,并能开繁花、结硕果”。[答案] 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研究和宣传。②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相契合,为接受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土壤。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1课时数智作业(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2024·安徽六安一模)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话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偶然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③④2.(2025·湖南长沙模拟)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当时革命“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该革命( )①其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②④3.(2024·山东泰安三模)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③④4.(2024·山西晋中二模)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这个新纪元(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②④5.(2024·河北唐山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任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②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 ③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②④③④6.(2025·辽宁朝阳模拟)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们还听到了一个新名词——“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到1957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关于这段时间的历史,下列评价正确的有( )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③④7.(2024·河南安阳一模)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②④8.(2025·安徽滁州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③④9.(2024·安徽六安二模)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两篇著作( )①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③④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10.(2025·山东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主义来到遥远且陌生的中国,却能够迅速落地生根,开出了似锦繁花,结出了累累硕果。瞿秋白曾经说过,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人民哲学家艾思奇写道,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从老子、墨子、孔子、孟子,以至于孙中山先生,都希望着世界上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能够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何以能迅速落地生根,并能开繁花、结硕果”。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2 必修1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讲义(学生版).docx 02 必修1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讲义(教师版).docx 课时数智作业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docx 课时数智作业2 详解答案.docx